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1.10% 2.8849元 3.18562.33元
4.乙方案的现值为14.7707万元,应选择乙方案。
5.04年年初投资额的终值为134 784元,04年年初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为128855元。 6.按复利计算2003年初投资额的终值121 000元,按复利计算2003年年初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为80 539元。
7.第一个方案的现值为135.18万元,第二个方案的现值为104.92万元,应选择第二个方案。
8.甲乙丙三个方案的标准离差率分别为0.54、0.81和5.91,应该选择甲方案。 9.资产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7.6%,
衡量投资风险的协方差、方差及标准离差如下表。
相关系数ρ12 协方差σ12 2方差p 1 0.004 0.003844 0.0620 +0.5 0.002 0.002884 0.0537 +0.1 0.0004 0.002116 0.0460 0 0 0.001924 0.0439 -0.1 -0.0004 0.001732 0.0416 -0.5 -0.002 0.000964 0.0310 -1.0 -0.004 0.000004 0.0020 标准离差σp 当相关系数为-1时,由于甲乙两种证券投资组合的比例并不是最优结构,因此,标准离差不为零。甲证券的投资比例提高到61.54%时,标准离差为零,此时的投资结构为最优投资组合。 10.(1)RA=8%+(14%-8%)×0.8=12.8%
RB=8%+(14%-8%)×1.2=15.2% RC=8%+(14%-8%)×2=20%
2(18%)(2)V45(元)
12.8%8% 由于股票价值45元>股票价格40元,投资者投资A是否合算。 (3)ABC组合的β系数=0.5×0.8+0.2×1.2+0.3×2=1.24
预期收益率=8%+(14%-8%)×1.24=15.44%
第三章
1.(1)租金总额=198+20+15=233(万元)
(2)A=233/(P/A,15%,9)1
=233/(4.7716+1)=40.37
(3)A=233/(P/,15%,10)=233/5.0188=46.43 2.(1)本题采取收现法实际利率为14%
1
(2)采取贴现法实际利率为: 12%/(1-12%)=13.64%
(3)采取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为: 10%/(1-20%)=12.5%
采取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最低,所以,选择补偿性余额支付方式 3.该债券价值=1000×10%×(P/A,12%,3)+1000×(P/F,12%,3)
=100×2.4018+1000×0.7118=951.98
4.(1)14000×(P/A,3%,10)=119420<125000 租比买好
(2)租赁公司原始投资=125000+6448=131448
12000*(P/A,3%,n1)1=131448 (P/A,3%,n-1)=9.954 n-1=12;n=13
至少出租7年才能收回成本
第四章
1.(1)增发普通股的股份数=2000/5=400(万股)
2005年公司的全年债券利息=2000×8%=160(万元)
(2)计算B方案下2005年公司的全年债券利息=2000×8%+2000×8%=320 (3)计算A、B方案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 (EBIT-2000×8%-2000×8%)(1-33%)/8000=(EBIT-2000×8%)(1-33%)/(8000+400)
EBIT=3520
因为预计可实现息税前利润4000万元大于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3520万元,所以发行债券筹资较为有利,故选择B方案 2.(1)2004年该企业的边际贡献总额
S-V=10000×5-10000×3=20000元 (2)2004年该企业的息税前利润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20000-10000=10000
(3)销售量为10000件时的经营杠杆系数=
20000=2
10000(4)2005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2×10%=20% 复合杠杆系数=
(53)1000=4
(53)1000100005000方案一 200 40 60 100 60 100万股 2
3.(1)计算每个方案的每股收益 项 目 EBIT 目前利息 新增利息 税前利润 税后利润 普通股数
方案二 200 40 0 160 96 125万股 每股利润 0.6 0.77 (2)(EBIT-40-60)×(1-40%)/100=(EBIT-40)×(1-40%)/125 EBIT=340万元
(3)财务杠杆系数一=200/(200-40-60)=2 财务杠杆系数二=200/(200-40)=1.25
(4)由于方案2每股利润大于方案一,且其财务杠杆系数小于方案一,即方案二收益性高,风险低,所以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4.(1)利润总额=67000/(1-33%)=100000
DFL=EBIT/(EBIT-I)=2 EBIT-I=100000 EBIT=200000 I=100000
债券筹资成本=[1000×10%(1-33%)/1100×(1-2%)]×100%=6.22% (2)经营杠杆系数=(200000+150000)/200000=1.75 5.(1)2004年利润=(50-30)×15000-150000=150000元
2003年DOL=10000×(50-30)/10000(5030)150000=4 2004年DOL=15000(5030)/15000(5030)15000=2 (2)销售量变动率=利润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
=[(180000-150000)/150000]/2=10%
6.(1)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50-30)×10=200 (2)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200-100=100万元
=2.57 /133%)(3)DTL=200/1006012%10(
第五章
1.NCF0 =-202万元, NCF1 =0
NCF2-10 =35万元, NCF11 =37万元 2.NCF0 =-400 000元
NCF1-5 =180 000元 3. (1)=70 000元
(2) =16 850元 (3) =5460.5元 (4) =2 600元
(5)新设备的净现金流量: NCF0=-90 000元 NCF1~3=124 262.5元 NCF4=129 262.5(元) 旧设备净现金流量: NCF0=-20 000(元) NCF1~3=101 952(元) NCF4=104 352(元)
3
ΔNCF0=-70 000(元) ΔNCF1~3=22 310.5(元) ΔNCF4=24 910.5(元) (6)同(5) 4. (1)12年
(2)121万元 (3)20万元
(4) NCF0 =-100万元 NCF1-2 =0
(5) NCF3-11 =29万元 NCF12 =50万元 5.(1)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相等:如甲方案:回收期=100/32=3.125(年)
(2)经营期净现金流量不相等:如乙方案:回收期=4+12.4/78.4=4.16(年) 6.(1)甲项目 NPV=6080 PI=1.06 IRR=17.28%
乙项目 NPV=1724 PI=1.17 IRR=24.24%
直接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会有矛盾,最终应选净现值较大的甲项目。 (2)差额净现值=44950×(P/A,14%,3)-100000=4355.92>0,选投资额大的甲项目。差额内部收益率≈16.6%>14%,选投资额大的甲项目。
第六章
1. (1)市场利率为8%时,债券的价值V=5 406(元)
市场利率为12%时,债券的价值V=4 632(元) (2)采用逐次测试-插值法得:
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10%+(12%-10%)×(5 000-4 800)÷(5 000-4 632)=11.09% 如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大于市场利率或债券的价值大于债券的价格时值得购买;如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小于市场利率或债券的价值小于债券的价格时不值得购买; 2.(1)由1 040=1 000×14%×(P/A,R,3)+1 000×(P/F,R,3)
利用插值法进行测算得:到期收益率R =12.34%
(2)债券的价值V=1 000×14%×(P/A,12%,2)+1 000×(P/F,12%,2)=1 033.81(元)
小于债券的价格1 040元,所以不应该购买。
(3)V=1 000×14%×(P/A,10%,1)+1 000×(P/F,10%,1)=1 036.37(元) (4)9501000140 (1i)(1i) i=20%
3.股票的预期收益率=6%+(10%-6%)×1.5=12%
股票的价值 V2(14%)26(元)
12%4% 4
4.10000.52000.820012002006 (1R)(1R)2(1R)3(1R)3利用插值法进行测算得: 则R =20.21%
10008%(953.26924.16)/210.23%
924.16(1000894)/36.K3.95%
894
5.K第七章
1.(1)最佳现金持有量=
2200000400=40 000(元)
10%(2)最低现金管理总成本=220000040010%=4 000(元) (3)有价证券变现次数=200 000÷40 000=5(次) (4)有价证券变现周期=360÷5=72(天)
(5)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40 000÷2×10%=2 000(元) (6)现金的转换成本=(200 000÷40 000)×400=2 000(元) 2.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720×3.应选择B政策。 4.应选用C方案。 5.(1)经济订货批量=
30×60%×8%=2.88(万元) 360210000400=400(元)
50(2)最低订货总成本=21000040050=20 000(元) (3)经济订货批数=10 000+400=25(次)
(4)经济订货批量的资金占用额=400÷2×1 200=240 000(元) (5)最佳订货周期=360÷25=14.4(天) 6. 经济订货批量=5 000件;
最低的订货总成本=4 275 160(元)
第八章
1.①投资所需权益资本=900×(1—40%)=540(万元) 本年可发放股利额=1 000—540=460(万元) ②股利支付率=460÷1 000=46% ③每股股利=460÷500=0.92(元/股) 2. 4 800 000(元)。
3. (1)在固定股利政策下,该企业2005年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与上年相同)为320万元。
5
(2)在固定股利比例政策下,该企业2005年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为: 500×(320÷800)=200(万元)
(3)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下,该企业2005年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为320万元。 4. (1)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数=200×(1+10%)=220(万股)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本=3×220=66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160+(30-3)×20=700(万元) 现金股利=0.2×220=44(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840-30×20-44=196(万元)
(2)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数=200×2=400(万股) 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本=1.5×400=600(万元) 股票分割后的资本公积=160(万元) 股票分割后的未分配利润=840(万元)
若按股票分割后的股数派发每股现金股利0.12元,则: 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本=600(万元) 股票分割后的资本公积=160(万元) 现金股利=0.12×400=48(万元)
股票分割后的未分配利润=840-48=792(万元) 5.(1)追加投资5 000万元时:
投资所需的自有资金数额=5 000×60%=3 000(万元) 2004年将发放的股利=4 000-3 000=1 000(万元) 追加投资10 000万元时:
由于所需要追加所有者权益的投资为6 000万元,超过了2004年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因而企业为保持最佳资金结构,2004年不仅不能发放股利,而且应该通过增发股票或其他方式筹集权益资金。
(2)采用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时:
2004年应发放的股利=1×120+(4 000-3 600)×0.5=320(万元)
第九章
二、练习题 1.491.4(万元) 2.19 656
3.(1)39 800(万元);(2)29 900(万元);(3)-2 020(万元);
(4)2 120(万元);(5)16 100(万元)。 三、综合分析题答案
现金预算表 单位:万元 月 份 (1)期初现金余额 (2)经营现金收入 (3)采购直接材料 (4)支付直接人工 (5)支付制造费用 (6)支付其他费用
7月份 25 280.8 280.8 35 10 20 6
8月份 28.7 444.6 315.9 45 20 15 9月份 27.48 538.2 245.7 40 25 30 (7)支付增值税、消费税及附加 (8)预交所得税 (9)购置固定资产 (10)现金余缺 (11)向银行借款 (12)偿还借款 (13)支付利息 (14)期末现金余额
60 -100 130 1.3 28.7 48.62 28.78 1.3 27.48 41.14 50 133.84 110 1.3 22.54 第十章
1.9.69 2. 8.5 3.50% 4.1.35
5.期末流动负债=54 000÷2=27 000(元)
期末存货=54 000-27 000×1.5=13 500(元)
销货成本=[(13 500+30 000)/2]×4=87 000(元) 期末应收账款=54 000-13 500=40 500(元)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400 000/〔(40 500+25 400)÷2〕=12.1(次)
6. C公司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 产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净额 存货 固定资产净额 合 计
金 额 5000 20000 10000 50000 85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应付账款 应交税金 长期负债 实收资本 未分配利润 合 计 金 额 10000 7500 17500 60000 -10000 85000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