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来源:意榕旅游网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 .②可爱者甚蕃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无案牍之劳形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者也 ..D.濯清涟而不妖/学而不思则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甲】【乙】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5.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 / 14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①有为人臣而戏②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③?”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注释】①安:怎么。②戏:取笑。③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即更刮目相待 更: .②及鲁肃过寻阳 及: .③恐已暮矣 暮: .④臣闻之 闻: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8.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空不超过5个字) 9.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夐无与比①。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

2 / 14

旅②,独酌独吟。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父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③,颇肆凌侮。逡巡

④,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⑤而去。颖士仓忙觇⑥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节选自《唐摭言》)

【注释】①夐(xiòng)无与比:远没有人能和他相比。②逆旅:旅店。③散冗:闲散平常的样子。④逡巡:过了一会儿。⑤呵殿:侍从前呼后拥。⑥觇:窥视,观察。

10.【甲】文选自《 》卷一,作者欧阳修,字 ,号醉翁,晚号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之一。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释担而立 .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会风雨暴至 .④呵殿而去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车 马 卒 至 老 父 上 马 呵 殿 而 去。

14.【甲】文中的陈尧咨和【乙】文中的萧颖士在性格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②伤感,故泣耳。”师恻然③曰:“欲书可耳!”原曰:“欲而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④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邴原泣学》,有改动)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②中心:内心。③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④苟:如果。 15.【新题型】下面是小聪同学对加点词的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书舍而泣——回忆《孙权劝学》中的“及鲁肃过寻阳”,推断此句中的“过”的意思为“经过”。 .B.故泣耳——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温故而知新”,可推断此处的“故”是“旧,旧的事.物”的意思。

C.欲书可耳——联系语境,可以推断此处的“书”不是“书本”“书写”之意,而是“读书”的意思。 .

3 / 14

D.欲而无钱资——“欲”的意思为“想”,“无钱资”是“没有钱”的意思,联系语境可推知此处的“而”.表转折,是“可是”的意思。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四处)

孤 者 易 伤 贫 者 易 感 夫 书 者 凡 得 学 者 有 亲 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君子亭记(节选)

王守仁①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驾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

②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③,风止籁静,挺然

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有改动)

【注释】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年间,他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③珊然:珮玉相击,形容声音清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植】A.环植以竹 B.亭亭净植

②【名】A.而名之曰“君子” B.有仙则名 1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雨 雪 晦 明 无 所 不 宜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20.【乙】文作者将亭子命名为“君子亭”,有哪些原因?

21.自古以来,文人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于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请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补充下面的表格。

“物”之特点

“物”之象征 4 / 14

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象征着君子谦虚、通达的品性 ① 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阅读课文《孙权劝学》,完成下列各题。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权谓吕蒙曰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孰若孤 .

2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蒙乃始就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结友而别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5.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②,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lǐ)④泉不饮。于是鸱(chī)⑤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惠子相梁》)

【注释】①梁:国名。②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实。④醴(lǐ):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⑥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26.解释下面加点字意思

5 / 14

①惟吾德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或谓惠子 .④搜于国中 .27.朗读停顿请用“/”标一处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2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发于南海 飞于北海 ..B.非练实不食 一食或进粟一石 ..C.无丝竹之 乱耳 庄子往见之..D.有仙则名 其名为鹓雏 ..29.翻译。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30.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中两位作者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

31.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盲臣:师旷是一位盲乐师,故自称“盲臣”。 (1)请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孰与

方法 字源推测法: 解释 ①

6 / 14

昧行乎 . 炳烛之.明 孰与昧.行乎 盲臣安敢 . 戏其君乎 查阅词典法:①明亮,光明; ②显示,显现;③点燃。(《古代汉语词典》) ② (填序号) ③

参考成语法:孰胜孰负 . 课内迁移法: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④

(2)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理解: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朗读“矣”字时声音要略延长,读出晋平公既想要学习却又担心来不及的复杂心理。 B.平公曰:“善哉!”

理解:晋平公听完师旷的劝说后,说:“好啊!”“善哉”,只是表达了晋平公对师旷出色口才的赞叹。

(3)请结合乙文内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师旷劝学的艺术。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主要 内容 吕蒙经孙权劝说,① 便到了老年,想要学习也(用自己的话概括)。 不晚。 师旷劝说晋平公即 《孙权劝学》 《师旷劝学》 7 / 14

启发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释】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④懿:美好。 3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了解) .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

33.乙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段中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中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中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8 / 14

3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忍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选自《论语》) 【乙】

孔子观于周庙,有攲器焉。 ?”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释】①攲(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ù):哪里,怎么。 3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 .②知之为知之 .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满则覆.

3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38.【甲】【乙】两文分别谈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察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扰蜃②叭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腿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量生④垂帷二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饰⑤情,以成其性B

9 / 14

《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 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咧,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品宝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①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伤:整理。⑥泌:美好。 39.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苏秦刺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0.下面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隧动而焰发 有地隐然而高 D.待学成而为美 为人谋而不忠乎 4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情,以成其性。

42.唐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

10 / 14

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4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蒙乃.始就学 ③即更.刮目相待 4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惟.不读《易》 ②省.三史、诸家兵书 46.请用“/”给画线句断句。(标3处)

吾 谓 大 弟 但 有 武 略 耳 至 于 今 者 学 识 英 博 非 复 吴 下 阿 蒙。47.读完选文,吕蒙给你怎样的启示?

11 / 14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多;靠近玩弄;形体、躯体

2.D

3.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5.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答案】6.重新;等到;晚、迟;听说

7.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②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8.年纪大;事务多

9.示例: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知错就改;自己要知道学习,什么时候学习都会有好处;学习能增长自己的才干。

【答案】10.归田录;永叔;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

11.放下;凭、靠;降临;离开

12.①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②(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处旅店休息,独自喝酒吟诗。 13.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14.他们的共同点是傲慢,轻视他人。陈尧咨因擅长射箭,常“以此自矜”,轻视卖油翁;萧颖士考中进士,于是“恃才傲物”,欺侮老人。(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15.B

16.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答案】17.栽,种;竖立;取名,命名;出名,有名

18.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19.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虚心而静默谦恭,通达而有节制,有君子的品德。

20.一是因为“环植以竹”、竹子有君子的四种美德;二是因为王阳明自己有君子的四种美德,而不愿用君子称呼自己,于是借助亭子的名称来言志。

21.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象征着君子志趣高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品

12 / 14

【答案】22.对…说(告诉);推托;谁(哪一个)

23.B

24.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25.鲁肃对吕蒙的夸奖(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答案】26.这里指德行美好或品德高尚;使……劳累;有人;国都

27.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夫/鹓雏发于南海 28.B

29.①苔藓的痕迹碧绿,一直长上了台阶,草色青青,映入了竹帘。

②不是梧桐树不栖息(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30.相同点:他们均有不慕名利的思想。

不同点:庄子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刘禹锡则流露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31.【答案】(1)昏暗;③;谁;怎么

(2)A

(3)师旷劝国君炳烛而学,巧用比喻,将一个人少年、壮年、老年阶段的学习分别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时候学习都不迟的道理,同时,运用排比句式,使说理更加有说服力。

(4)开始在事务繁多的情况下坚持读书学习,最终学识进步,让人刮目相看(意对即可);示例:想要学习就不要过多地受外界条件束缚。

【答案】32.D

33.B 34.A

35.①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② 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答案】36.学过的知识;是;疑惑;倾覆

37.①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②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

38.甲文: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乙文:一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3 / 14

【答案】39.大腿;懂得道理(规律)

40.A

41.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性情是可变的,必须通过(用)学习以整理情怀,养成心性。

42.A句运用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学可以养性”的道理。B句运用了引用说理,从反面有力地论述了学对于性情养成的重要性

【答案】43.难道;于是;另,另外

44.①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阿蒙了! ②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 45.只,只是;观看,阅览

46.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47.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③一个人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④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答对三点即可)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