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浅谈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作者:林翠琼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30期

有人说,数学与生活比较遥远,可当我们睁开发现的眼光,就会惊讶的感悟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步步相随紧密相连的。数学,它不仅源于生活,而且也时时应用于生活,数学问题是生活的抽象问题,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工具。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或事情入手,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的目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并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就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供抛砖引玉之用。

一、用生活实践导入新课,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紧密相关。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现有知识出发,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结合课程标准和实际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创造一种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情境是为了模拟我们的生活现实,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在数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生活条件,科学有效地创造一些熟悉和又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以便学生能够愉快地探索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课堂上对分数的初步理解,首先介绍课程的内容:一开始,老师可以从我们熟悉的生活中创造一个情境:如果我们把梨分开,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讲故事时,学生被要求不要说话。用掌声来表示分配的梨的数量。\"有四个梨,平均分为两个人。每人可以得到多少个梨?“学生会用手掌打两个连续的答案;有两个梨,平均分为两个人。每人分配多少人?“学生们仍然可以用掌声来表达他们自己的答案,但是如果他们提出,只有一个梨被平均分配给两个人,那么每个人得到多少?“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已经到了心结而不及格的状态,嘴巴是不允许说的。这时,老师让学生们想办法把一半的梨表达出来。有的孩子画画,有的写字。当学生不能以现有的方式表现梨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迫切需要探索新知识,这种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二、将生活问题融合教学过程之中,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增强自主探究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教学活动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将生活融合课堂,融合到数学教学实践中去。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搜集生活素材,并将这些生活素材运用中自己的教学中来。这样,我们把数学问题影射到现实生活,到生活中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寻找数学,然后把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分析、归纳,以致解决,从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意识。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 ,比如 276 + 98 =?既可以是妈妈买电饭煲用了 276 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 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买衣服用的是100 元,那还要找回 2 元, 276 + 100 即 - 2;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到学校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出外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用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类似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可积累数学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自由探究意识。

三、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接轨,建立生活化的应用平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其最终目的还是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指导学生了解数学起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真理。家庭作业和练习能最好地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实践练习,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联系起来。因此作业、练习生活化、数学应用生活。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平均数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自己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数据,然后算出每个月的平均费用,再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结果的比较,来分析自己家里是否存在水电浪费较为严重的现象,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次月根据平均数得出水电使用是否合理的结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能让学生在实践养成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增强是十分有益的。

四、在将数学生活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生活情景要紧跟时代法人步伐。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还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比较现代的“购买悠悠球,一个悠悠球批发价是 8.5 元,买 5个这样的悠悠球发给 5 个学习成绩好的小朋友,需要多少钱?” 这些例子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事例。

2.生活情景要紧密联系生活的生活实际。例如:在讲乘法作业时举出“海口到三亚的动车车票,每人89.5元,学校组织 5 名优秀学生从海口到三亚去参观,购买7人的车票共需要多少钱?”这些例子,这些事例对于城里或大城市的城镇的孩子就适用,而对于农村学生就不一定效果明显,但我们还可以用他们经常接触或听说的事例,可以用退耕还林补助款或稻田的亩产量、其它乡村经常买卖的事例来进行教学, 从而用这些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简而言之,数学起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生活,创造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使课堂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它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为了达到从生活到生活的境界,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