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开展地理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

如何开展地理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

来源:意榕旅游网


如何开展地理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培养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而且还要求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和思想觉悟,要勇于创新,乐于探究,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因此这对于教育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我们要改变那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发展那种师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如何教;怎样学

引言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关于“探究式教学”简单来说它主要是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中的活动来延续和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现“探究式教学”,如何来改变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呢?

“探究式教学”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如何“教”的要求,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已不再是常说的“填鸭式”。探究式教学主导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中注重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积极思维、探究、回答。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仍占有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仍在教师的干预下进行的。新世纪的探究式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另外,在教学时,教师还要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其次,要营造“探究式”教学的环境、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营造“探究式”的教学环境时,必须注意教室的布置和学生的调整,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环境。在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时,要树立教师角色意识,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观念。改变“师讲生授”的传统方式,倡导“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地理问题。例如,讲授地形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时,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地形对我国的气候影响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青藏高原位于我国东南部,我国的气候将是会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讨论,相互交流。这一内容没有循着教材,而是换一个角度分析问题,学生对这样的问题的探讨兴趣较高,课堂讨论的气氛自然比较热烈。经过讨论、探究、分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较为深刻的理解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地形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创设有效活动。中学地理学习比较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有时讲同一个知识点,是否与实际相结合,效果明显不一样。例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时,往往只是光介绍公式,然而举几个纬度让学生计算不同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这样的教法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记住,即使暂时记住了,遇到不同纬度的计算又不会了。我们不妨将这个计算放到生活中去,在讲公式前介绍一个案例:某户居民因为自己住宅与邻居住宅的间距太短把房地产开发商告上法院,结果获得赔偿。这样学生马上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大多知道是因为住户的阳光权受到了侵犯。这时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怎样来判断两座楼之间的间距是否合适呢?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结合北京的纬度(北纬40度)来计算北京一般住宅(七层30米左右)之间的间距不得少于几米?这样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很有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马上就调动起来,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明显比死记硬背要好的多。

最后,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创新探究的空间。目前的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在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究、创新。如果还是单靠老师使用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课上包打天下、满堂灌,就会使学生像现代化饲养厂里的牲畜,失去寻觅食物的能力一样,失去了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逐渐地进入课堂,为改变落后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大胆的进行了尝试。我利用多媒体软件自引设计了许多课件,在地理课中使用。我还先上网浏览有关地理网页的内容,后指导学生上网学习。这样,运用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更多、更新鲜的地理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与容量。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探究思维能力加强,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学习成绩有了不断提高。

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时,学生应怎样去学呢?首先,学生可以用发现法去实现知识的建构。现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知识积累的速度也很快,要求人要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发展。发现学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精神,它把学生的学习看法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和分析相关的数据、资料,对所学习问题提出假设并努力验证。再次,要善于思考和联系,学生搜索和分析相关资料时,要求尽量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事物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例如:学习“京杭大运河”时,学生收集了大量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并且就感兴趣的问题,以自愿组合的形式分成小组,我根据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内容给予指导,要求每个小组就“京杭大运河”某一方面做具体的分析、探索,最后以CAI课件的形式在全班展示。因为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而且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的成果非常好。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探究了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政治、经济(连接两大工业基地)和文化等,受到同学们的好评。还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探究其航运价值和南水北调工程,联系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指出了京杭大运河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并且分析了调水后可能对受水地区的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总之,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精心设计引入问题,确定探究方向,组织引导学生寻找和收集地理信息(数据),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相互组织讨论,然后思考可采取的学习方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