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域旅游背景下洛阳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洛阳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全域旅游背景下洛阳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究任 杰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各旅游型城市均结合自身旅游产业优势,在产业协同、基础服务配套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建设。本文在分析和解释全域旅游、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洛阳市特点,指出洛阳市存在旅游产品定位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健全、交通受约束等问题,并提出未来洛阳市需要积极进行产业融合,在重塑资源定位、完善政府机制、创新交通设施等方面发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产业服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一、旅游产业融合相关概念(一)旅游产业融合概念及机制1.概念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旅游进行改良并创新的模式,融合涉及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或者进行重组,形成新业态,提高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一方面,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可与传统的当地的餐饮、酒店行业直接融合,与工业、文化等行业间接融合;同时,不同行业也通过融合赋予旅游产业丰富的内涵和强劲的生命力,表现为“旅游+教育”的研学旅游、“旅游+工业”的工业体验游(洛阳有生矿业游就是个典型例子)。另一方面,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综合产业,与其他产业类似,内部的“木桶效应”非常明显,旅游产业内部的吃、住、行、游、乐、购等各因素的优势相互衔接融合形成新竞争力。2.机制一是内在机制。旅游作为一种体验活动,具有产品的无形性,决定了旅游产业需要依赖消费者,并为其创造丰富的体验。二是外在机制。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行业,旅游产业没有严格的界限划分,是一个开放的产业系统,决定了旅游产业可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并创造效益。(二)全域旅游的内涵及特征1.内涵全域旅游是打破传统景区围墙式的经营模式,让旅游产业跳出单一的旅游行业,依靠全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推进,带动全域内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融合。2.特征一是旅游资源全域整合。全域旅游打破以往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间的堡垒,将社会和人文资源融合于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实现全域资源系统规划。二是旅游服务全域覆盖。全域旅游打破景点孤岛,串联整个旅游服务行业上中下游,打造全域旅游的精髓与核心。三是全民共建共享。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创造者的时代,万物共享。全域旅游以互联网时代全民共建共享为契机,实现区域、游客、居民、企业等共建共享。二、全域旅游背景下洛阳市产业融合现状(一)洛阳市旅游资源简介洛阳,古称洛邑、洛京。因位于洛水之阳而得此名,横跨黄河两岸,位于河南西北部,处于“天下之中”。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十三朝古都,洛阳拥有4 000年的建城史,1 500多年建都史,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遗迹。同时,洛阳市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从山地到河流,从峡谷到岛屿,从岩溶到洞穴,还有冰川、日出、高山草甸、化石等自然景观。(二)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1.洛阳市旅游接待与旅游收入情况据2018年统计数据,洛阳市GDP总额达4 640.8亿元,同比增长7.9%。旅游产业占比近1/4,比2017年上涨了10%。接待游客人次达1.32亿人次,其中,141.3万人次入境游客,创汇收入4.32亿美元,增长8.2%。对比国内其他部分重点旅游城市的数据,如表1所示。就游客人次来说,洛阳处于中游水平,与京沪等一线城市相去甚远,而与历史、自然资源比较相似的西安市,也几乎是洛阳市旅游人次的两倍。作者简介:任杰(1990—),男,河南新安人,中级统计师,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Tourism Overview83旅游规划Tourism Planning表1 2018年洛阳市与国内主要旅游城市旅游经济指标对比表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天津重庆杭州武汉成都苏州南京青岛洛阳三亚旅游 总收入/亿元5 9214 9702 554.812 887.53 9002 250.33 589.13 0553 712.62 6092 460.21 867.11 148.43514.7同比 增长/%8.31156.413.916.712.71812.622.41213.413.810.117接待游客 人数/亿人次3.143.482.473.62.293.91.82.82.41.31.3411.320.22同比 增长/%4.56.736.78.89.112.31310.915.86.19.3156.511.32.洛阳市相关行业数据统计据2019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洛阳市现有A级景区共71个,其中,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23个,3A级及以下景区43个。洛阳市共有94家旅行社。全市拥有星级酒店55家,其中,三星级超过60%,达到33家,仅两家酒店达到五星级酒店标准。以上这些数三、洛阳市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一)旅游产品缺乏合理定位据表明,洛阳市内旅游资源,包括历史人文资源和洛阳市旅游产品众多,但很少形成品牌,主要因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国内外广大游客的先天优势。同时,市内的旅行社、酒店等当前旅游产品的设计没有找到自身精确定位。主要表硬件设施也可以满足广大游客对旅游住宿、导览方现为:第一,相关人员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多样性面的需求,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但独特的思考,旅游资源种类单一,人们对洛阳深厚的文化底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对游客的吸引蕴认识不够;第二,不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力,旅游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找到全城市品牌建设;第三,景区多局限于提供山水景色等域旅游下的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道路,对洛阳旅游视觉享受,缺乏个性化特征,主题不够鲜明,对于景观建设缺乏全域性的合理规划,迷失重点发展方向。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二)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三)全域旅游产业在洛阳市的融合现状互联网使世界更加扁平化,互联网的不断进步对1.“旅游+农业”近年来,洛阳市的旅游产业与传统农业融合的脚当前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考验。当前洛阳本地的旅步越来越快。洛阳市围绕休闲农业、传统村落、康游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目前市场提出来的高标准严体养生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了环城要求,各景点、各行业之间存在壁垒,有各自的制农业采摘之旅、沿黄河农园休闲之旅、伏牛山山水度,不利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旅游发展受交通约束度假之旅、西部生态写生摄影之旅四大乡村旅游版一方面,洛阳市内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路网陈块。通过旅游和农业产业的融合尝试,为洛阳市旅旧,难以满足出行需求,交通拥堵严重阻碍了后期游游产业融合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客人次的增长。尤其是在每年4月份洛阳旅游旺季,2.“旅游+工业”2018年,洛阳市生产总值达到4 640.8亿元,经济交通更加拥堵不堪。另一方面,洛阳城市间交通设施势力猛增,形成大量产业集聚地。在政府主导下,单一,高铁、普铁线路只有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只有旅游业与工业加强融合,打造了一批结合真实工业 (下转第87页)84Tourism Overview生产场景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如洛阳有生工矿游景区,以“文化型矿井、生态型矿区、旅游型矿山”为主题,把矿区打造成集旅游文化与工业生产为一体的特色景区。3.“旅游+文化”洛阳市政府提出了“一心一轴两带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心”即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核心,在老城区、新开发区打造一批历史文化遗产示范项目;“一轴”指隋唐洛阳城体验轴,这一体验轴从北至南涵盖了洛阳市主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如龙门石窟等;“两带”则指在洛河、伊河两条河流两岸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区;“两翼”则不仅仅是城区,还在黄河地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区和伏牛山的生态度假区,通过这一发展规划,打造出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路线。4.“旅游+体育”协同文化、体育、旅游发力,举办伏牛山滑雪旅游节、养子沟象棋公开赛、国际自行车赛、“陆浑杯”全国马拉松暨万人健步走等活动,全力打造生态与城市融合发展的“体育之城、运动之都”,可以带动洛阳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3.开发特色文创,带活博物馆博物院的文化资源为文创产品提供文化核心和内在发展动力,同时,文创产品的发展也可以“以点带面”,创造收入、提高知名度,带动博物馆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产品已达8 700多种。故宫形式多样、全面开花的文创产品带来了良好的效益。故宫博物馆前馆长单霁翔曾提到:“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的总营业额达到15亿元。”故宫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珠玉在前,因此,重庆市应该开放创新理念,健全研发团队,不但要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还要创新文创产品形式,如文创壁纸、文创游戏、文创输入法皮肤等,丰富文创产品形式,通过打造“网红”文创产品,以点带面、借势带动文化和旅游产业。4.运用“博物馆+非遗”模式,促进活态展示在深挖博物馆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非遗”技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杂技在内,重庆拥有15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资源以活态方式展示出来,比如,运用全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数字展览;利用舞台表演展示博物馆“非遗”文化;通过“AR”“VR”虚拟技术情景再现展示场景;通过增加动态、活态展示,提升游客的感官体(上接第84页)焦枝铁路,运力十分有限;机场规模受限、航线少、吞吐量与城市定位及发展潜力不成比例。验,提高他们的互动度和参与度,增强旅游体验。5.创建新媒体渠道,强化传播效能我国文旅融合的典范——故宫博物馆,通过纪录片、综艺节目、社交媒体、网站群、App等新媒体渠道进行了大力传播。故宫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仅故宫官方网站累计访问量就超过7 300万人次,这充分展现出新媒体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比起传统的大众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基于此,重庆市博物馆的发展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向故宫学习,多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逐步建立和完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博物馆的新媒体传播。(二)博物馆未来展望在文旅融合与全域旅游背景下,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在推动旅游发展的进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重庆市博物馆数量占优,资源优势突出,市区内博物馆地理分布较为集中,在空间上具有聚合联动发展的基础。笔者相信在博物馆的积极适应、努力提升下,博物馆文旅融合质量提升、影响扩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指日可待。(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四、全域旅游背景下洛阳市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一)精准定位资源,实现全域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挑战。结合智慧旅游和大数据,相关人员可以对全域内的游客、购物消费等进行游客用户画像、游客行为分析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积极发动全民参与的营销活动等。同时,要借助新媒体、网络、公众号等各种新型宣传渠道打造有特色、有内涵、有区别的全域旅游形象,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二)完善政府机制,科学规划引导一是规范政策制度,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的政府制度在地方产业发展和融合中具有基础的保障功能;明确各部门职责,包括市发改委、市文物管理局、市园林局、市林业局、市宗教局等各单位,规定各部门职责范围,明确各部门管理对象,特别是交叉职能区域的管理,并加强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谋划和综合协调。二是规范市场监督,创新市场体制。针对全域旅游经济,要完善相应的政策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反馈追踪机制,确立洛阳市内包括旅游行业企业在内的企业市场管理机制,积极培育孵化大型旅游企业。(三)创新交通设施,奠定发展基础一是要加快地铁建设,完善本地交通系统,努力建设地铁,提升本地交通效率,分担城市交通压力。二是要加快“智慧洛阳”进度,打造智慧交通模式,满足旅游旺季洛阳城内交通需求。三是要扩大机场规模、增加通航城市,争取呼南高铁过境洛阳,打造航空、铁路两极游客增长。五、结语全域旅游及产业融合背景下,洛阳市应结合自身旅游资源优势,直面旅游业发展问题,从政府顶层设计、城市旅游定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完善旅游规划、找准城市定位、提升航空定位、抓住呼南高铁南北大通道机遇,实现洛阳市旅游水平全域提升。当然,除了本文所列之外,旅游产业融合还有更多有待讨论探究的提升因素,笔者相信在未来会有更详细的研究成果。(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Tourism Overview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