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曹淑琳 12.1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第_ 1 _课时 总第_ 65 _课时 课型 新授 1、认识“参、梅、蛙、加……”等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目标 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 1、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教法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 动态教学过程 修改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学生背儿歌《四季》。 2、学生欣赏美丽的雪景。 3、同学们,看着这雪景,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最想干什么?有一群小画家,看着这美丽的雪地,高兴地画起画来。他们是谁?都画了些什么?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1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说出每一句是第几行)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四种小动物的爪或蹄子的形状不同,青蛙是冬眠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问: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从第1句两个“下雪啦”看出它们很高兴)师述: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自读几遍后指名读) 2、读第2句。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来了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3)“一群”是多少?(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在什么地方画?(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 (2)它们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3)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4)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依次问其他几个动物画的为什么是……(小狗爪子下面的肉垫像梅花,小鸭的脚趾间有蹼连着,印出样子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 4、读第4句话。(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或蹄子踩在雪地上,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或蹄印就是它们画的画。把它们各种形状的爪或蹄印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 5、读第5、6两句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它为什2
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师述: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都很缺乏,青蛙为了减少消耗,就卧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像睡觉一样,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四)、指导朗读 师述: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课时作业 书写生字 课后反思: 东光镇 一 年级 语文第八单元 备课
教学内容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曹淑琳 12.1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13 乌鸦喝水 第_ 1 _课时 总第_ 66 _课时 课型 新授 3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教法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难点: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乌鸦遇到问题肯动脑筋,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的精神。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多媒体课件 动态教学过程 修改 一. 谈话导入: 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真热啊。 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地上没有一片树叶在摇动。 在空旷的原野的上空,有一只鸟在盘旋。只见它身穿黑袍,已经在天空盘旋了很久了。 它是谁呢?(生:乌鸦)它在干什么呢?(生:找水喝!)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乌鸦喝水》。(认识“鸦)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成功创设意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二、学习课文: (一) 初读课文:本文有几个自然段。分段指名读,读准字音。 (二) 分段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你注意到了哪个词语? 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引导,重点抓住以下词语: (1) 到处:体会乌鸦的焦灼。想象一下,乌鸦找了哪些地方?对“到处”深入理解。 (2) 可是:乌鸦看到了半瓶水,却喝不到,这时候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领会乌鸦的心情从焦灼到狂喜到失望,此处用了转折性词语“可是”,非常恰当。(随文识记“瓶”字,可用熟字加偏旁法:“并”加“瓦”字,声母b变p。) (3) 怎么办呢:这句话,犹如乌鸦思考时的自言自语。它4
着急,却又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此刻逐步揭示主旨:遇到问题干着急是没用的,要冷静地开动脑筋想办法。 在深入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角色换位,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乌鸦, 再读课文,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生动,衔接自然,围绕情境创设) “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体会“终于”的意思(字典中解释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感受乌鸦此刻心理的变化。 “叼”是本文生字,“用嘴夹住”的意思。用得很精确,让学生感受,可以对比:为什么不用“衔”、不用“夹”。(“衔”是用嘴含的意思,“夹”对嘴的作用体现不深刻。)是否对比体会视具体课堂教学时间与需要而定。 随文识记“叼”字。 指导朗读,角色换位,试着把第三人称“乌鸦”和“它”换成第一人称“我”,自主朗读。 多层次朗读中熟读成诵。 三、通读课文,深化拓展: 1.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读全文,可用加动作,表演读。 2. 试想,乌鸦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喝到水? (学生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此刻我们注意引导,合情合理)最后的答案必然是:用嘴叼石子使水位升高,是喝到水的唯一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 此刻问学生: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学生:聪明的乌鸦。 教师总结升华:在这种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没有其他好办法,乌鸦能开动脑筋想到这样的好办法,真是聪明!这只小乌鸦的故事,也给了我们宝贵的启发:看来,遇到困难的时候,着急啊,上火啊,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啊,一点用也没有。还不如静下心,想想办法呢。 四、作业与课后导读:读读《伊索寓言》,看看还有哪些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5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聪明的乌鸦,你还记得它是怎样喝到水的吗?(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1. 背诵课文。(可采用齐背、指名背、同位互背) 2. 生字识记。(抽查部分前面课文中的重点字) 二、 书写生字: 1. 对照正确笔顺,默认,空写。 2. 全班齐述生字笔顺。 3. 认识两个部首:手字旁和走字旁。 4. 指导书写: “渴”:最后一笔与撇的位置关系要看清;偏旁是三点水,与“喝”字区分。 “看”:手字旁的变形要认清,下面是“目”字,不要写成“日”字。 “办“:两个点的写法与位置要明确。 “终”:最后两个点的方向不能写反。 “法”:右边是“去”字,写法上要注意:上面的竖与下面的撇折不能连在一起写成一笔撇。 “起”:半包围结构的字型,走字旁的捺要写长,上面是“己”。 “渐”:结构可以说是左中右,车字旁的笔顺要注意。 (视时间而定,选取重点词找朋友,扩词;可穿插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的环节。) 5. 在此基础上描红。 6. 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正确书写姿势。 三、 总结展示。 四、 板书设计: 乌鸦 口渴 到处找水喝 喝水 半瓶水 喝不着 想办法 喝着了 课时作业 书写生字 6
课后反思:
东光镇 一 年级 语文第八单元 备课
教学内容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曹淑琳 12.1 授课人 授课时间 14 小蜗牛 第_ 1.2 _课时 总第_ 67 .68 _课时 课型 新授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目标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的感受表达。 教学准确识记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教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 多媒体课件 动态教学过程 修改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7
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8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9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妈、对”四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10
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课时作业 书写生字 课后反思:
东光镇 一 年级 语文第八单元 备课
教学内容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曹淑琳 12.1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语文园地八 第_ 1.2 _课时 总第_ 69.70 _课时 课型 新授 1、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教学 2、用一字组多词的方法积累字词。 目标 3、掌握两种笔顺规则。 教学积累字词会写生字,掌握“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教法 积累古诗。 多媒体课件 动态教学过程 修改 11
一. 复习导入。 1.提问书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2.指出写错的地方。 二、趣味识字。 1.认识词语。 (1)出示识字卡片,不会的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让学生仔细读一读,观察每一组的两个词之间有什么关系。 (3)教师总结,它们之间是一种职业关系。 (4)说一说,还知道哪些职业。 2.学习“工,厂“的写法及笔顺。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看看有哪个字不认识。 (2)仔细观察每组词有什么特点。 (3)一字组多词,有什么特点? 2.学说祝福的话。 新年快到了,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对家人和朋友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个别提问说。 写一写。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识字方法,也积累了很多词语,还制作了漂亮的贺卡,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种新的书写规则。然后再学习一首很美的古诗。 二、书写提示。 1、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一写“小、水“,其他学生观察他们的书写笔顺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在田字格里师范写,让学生观察。 3.学生跟着老师写。 4.总结书写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5.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先外后内“的书写方法。 12
三、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尽量读通顺。 2.指名读古诗。 3.初步理解诗的含义。 5.背诵古诗。 四、和大人一起读。 这首童谣很有趣,它把 我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出来,可能有些小朋友不是很清楚,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让他们给你讲一讲。 课时作业 书写生字 课后反思: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