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生命观念)
2. 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 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社会责任)
4. 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
2. 教学难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实施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
三、教学方法用具
1. 教法:谈论法,问答法,演示法
2.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板书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同学们,前一章我们学习了种群,回顾旧知,思考通过种群数量去了解一个种群,影响种群数量的特征有哪些?其中最基本特征是?能预测种回答: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回顾旧知,加强知识内容群密度变化的是? 今天我们来学习群落,什么是群落呢?它和种群是什么关系?如果说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如果将这句话修改一下用来表示群落,这句话该怎么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引出群落概念 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答: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的衔接 新课学 习 1. 研究问题 【提出问题】如何去研究一个群落需要研究群落的哪些内容? 教师总结: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空间结构生态位演替等 思考,讨论,回答:群落中有哪些种群?这些种群中是否有主次?各种群之间是否有相互关系,关系如何? 不同种群在空间上如何分布,群落会不会有变化?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P22页 加强理性思维的培养 (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 的?(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回顾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分析2. 物种组成 【提出问题】展示不同群落景象,思考如何区分不同群落?群落的物种数目如何什么表示?引出物种组成的指标(物种丰富度)及意义(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但是否有规律呢? 阅读思考,分析教师介绍:群落中若某物质数量很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很大的,即为优势种。如大兴安岭落叶针叶林乔木层的兴安落叶松。 小组合作,思考3. 种间关系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顾初中时所学的种间关系,列出种间关系的名称、概念、举例、并尝试画出该种间关系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曲线,根据变化曲线分析该种间关系特点。 教师可给予适当引导,使学生定义概念更加精 讨论, 处理信息,回答问题 处理信息,回答:越靠近热带,物种丰富度越高 培养信息分析、提取能力 加强合作 学习能力确。 如:马喝水是捕食关系吗?两只北极熊为争夺食物而斗争场是否是种间竞争?一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是种间竞争关系?马和羊在一片无限宽广的草地上是否是种间竞争? 教师总结5种种间关系(捕食、种间竞争、寄生、互利共生、原始合作)的曲线图例和特点。 【深化拓展】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分别为对方提供了什么有利之处? 归纳与整理信息 理清逻辑关系,构建知识框架 阅读思考,回答的培养 增强对细节、关键点的分析 扩宽知识面,加深对内容的捕食关系中如何判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如何区分寄生与互利共生,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 问题 【思考讨论】P25页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不同的种间关系对群落中物种种群密度的影响,及除种间关系外,影响群落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空间结构 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称为种群的空间结构。 讨论交流,回顾旧知,建立联系 理解、内化 【资料分析】展示森林群落中植物的空间结构, 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植物的分布呈现什么样的现象,决定该现象的原因及这样分布的意义? 阅读信息,思考动物的分布与植物分布有何区别与联系? 教师总结动植物垂直结构的现象、决定因素及意义。 【资料分析】展示三江平原湿地地貌,引导学生分析在水平结构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该分布类型的决定因素以及意义。 教师总结群落的水平结构现象、决定因素及意义。 【深化拓展】 问题,合作讨论 回答: 有植物的垂直分布引导得出动物的垂直结构既决定因素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强化信息处理能力,加强逻辑关系训练 (1)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是否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乙丙两处的植株分布情况分别属于哪种结构? (3)乙丙处的现象是由何种因素造成的? 5.群落的季节性 【资料分析】展示因季节变化后阳光、温度、水分的变化导致的群落外貌和结构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总结得出群落的季节性 6.生态位 前面我们提到了群落中的优势种,它数量多,对其他物种影响大。其实群落中的每一个物种都有一定的地位作用,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这就是生态位。 【提出问题】对于动植物来说,生态位的研究内容一样吗?分别会包括哪些内容?生态位会随意改变吗? 教师总结:生态位其实是相对稳定的,因为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7.探究实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教师:对于探究实验,首先要明确实验原理 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统计方法,并制定可行的操作步骤,利用生物社团课时间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对于植物来说生态位的研究内容包括种群密度指数高度在研究领域出现的频率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对动物来说包括栖息地食物天地与其他物种关系 【自学讨论】根据课本P30-31,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明确实验原理、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统计方法,并制定可行的操作步骤。 小组自学,合作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随堂检测及小结
思考生活实例问题: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吗? 根据板书总结关于群落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题思考,总结规律 构建知识框架 巩固落实 加强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