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20200807011525).pdf

来源:意榕旅游网
文言文阅读练习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5题。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

——宋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王冕传》

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辞)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③恬若不见 A.安静 B.安适 C.坦然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暮归,忘其牛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

( B )( C )

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

喻之以理(用)

为虎作伥(替,给)

( B )

查无其人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

赤子之心(的) D.录为弟子(作为)

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

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

书。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或牵牛来责蹊田。义)

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责”是“责备”之“异之”是“以之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

为异”)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楚)宣王问群臣曰:

1—5题。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楚将)也,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江一对曰:

’虎以为然,故遂与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

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通“嘱”,交给)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战国策·楚策》)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①求:寻找④地方:土地方圆

②信:说话真实⑤其实:他们实际

③走:跑

⑥犹:如同

2.把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归为一类(可归为四类)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C.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B.虎求百兽而食之 D.故遂与之行

E.兽见之皆走 F.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G.而专属之昭奚恤 H.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I.犹百兽之畏虎也

第一类(相当于“它”“他”,作代词)有: D 第二类(相当于“它们”“他们”,代词)有: BEG 第三类(相当于“的”,助词)有: FH

第四类(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不译,助词)有:3.这则寓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讽刺楚宣王看事情愚蠢。C.说明要有强大军队的原因。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果诚何如②虎以为然

译文:译文:

果真怎么样(何如:怎么样)老虎认为它说的对(然:对)

D )

B.讽刺楚宣王上了昭奚恤的当。 D.说明北方国家怕昭奚恤的原因。

ACI

③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译文:天帝让我做百兽的首领,现在您要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长,首领;是,这)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

zhǐ,枳

左右对曰:“为(为,相当于“于”)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曰:‘齐人也。’王曰:‘何坐(坐,犯罪)?二缚一人诣(诣,到)王。王曰:

‘何为者也?’对

“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树,果实酸苦)。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有“恐怕”“大概”之意)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通“戏”)也,寡人反取病焉。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①习辞:善于辞令④徒:只是

①吾欲辱之,何以也(③橘生淮南则为橘

②方:将要⑤其实:它们的果实用,介词)

②为其来也

(他,代词)

在,介词)

③固:本来

(《晏子春秋》)——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那么,连词)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①吾欲辱之,何以也?(假设)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过王而行

译文:

经过大王面前行走(过,经过)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D,转折)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并列)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②所以然者何?译文: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表原因)

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圣人不是可以跟他嬉戏的,我反而自取羞辱啊。(所与熙,跟他嬉戏的人;反,反而)

练习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起兵反秦)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文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即敌一

人,对抗一个人)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

学。……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史记》

1.上面文言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分别是

人名:项籍(项羽)、项梁、项燕、王翦、秦始皇地名:下相、项、会稽、浙江、吴中

2.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妄,胡乱)

A.又不竟学竟:完毕。 B.毋妄言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皆已惮籍矣

惮:畏惧。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写在括号内)(1)其季父项梁(他的,代词)(2)梁父即楚将项燕(就是,副词帮助判断)(3)项梁怒之(他,代词

(4)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副词)

(5)略知其意

(其中的,代词)

(6)梁以此奇籍(因为,介词

(7)虽吴中子弟(即使,连词

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终于学完了兵法,不合文意)

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来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2)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写名姓就行了(3)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

(4)籍长八尺余,才气过人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

练习五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题。

(汉)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官)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驱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gòu,拉开弓)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

“将军约,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

“介胄(介,铠甲;胄,

“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

(符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头盔)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入称谢: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

”称善者久之。

被:披

A)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C,使动)曩:以前

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A.上自劳军C.锐兵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自:亲自 B.军士吏被甲锐:锋利 D.曩者霸上

(担任)(被动)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已而之细柳(到,动词)称善者久之(音节衬词)

A.两个“为”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B.两个“为”不同,两个“之”相同。C.两个“为”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之”也相同。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彀弓弩,持满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D.皇帝敬劳将军

持满:把弓拉满。

按辔:控着缰绳。

式车:将身子俯在车前横木上表示敬意。敬劳:恭敬地慰问。

B )

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④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⑥皇帝敬劳将军 C )

D )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的一组是(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③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将军之诏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⑥

A.作者没写周亚夫如何冲锋陷阵,也没有写他军事方面的卓识宏论,只是描写在匈奴大举入边的情况下,细柳营的一级战备状态,便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严格的治军作风。B.汉文帝在大敌当前,布置好防务后,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龙威贬谪周亚夫,反而君主。

C.周亚夫下令开营门,天子车马才进入军营而慢行,文帝派人向周亚夫道歉致敬。D.文章结尾既是汉文帝劳军后的结论,也是对周亚夫的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帝之口,不仅有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读者对周亚夫形象的认识。6.翻译下列语句。(1)天子先驱至(2)成礼而去译文:

译文:译文:

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非礼”,他不但未发

“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