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是( )3分 A.是社稷之臣也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C.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答案】C
【解析】此题较为简单,只要逐项判断每个句子的句式是否不同即可。 C项前一句是定语后置句,后为主谓倒装句,A项都是判断句,B项都是宾语前置句,D项都是被动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夫晋,何厌之有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答案】B
【解析】 B为宾语前置句,其他都是被动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 下面句式不同于其他三组的一项 (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C.洎牧以谗诛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答案】B
【解析】B项是宾语前置句,其它是被动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 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复驾言兮焉求 (2)农人告余以春及 胡为乎遑欲何之 (4)既自以心为形役
访风景于崇阿 (6)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彼且奚适也 (8)求人可使报秦者 寓形宇内复几时 (10)急于星火 A.①②③/④⑤⑩/⑥⑦/⑧/⑨ B.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⑨/⑩ C.①③⑥⑦/②⑤⑩/④/⑧/⑨ D.①③⑥⑦/②⑤⑧⑩/④/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此题考查的句式比较全面,各组分类情况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定语后置/省略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徐孺下陈蕃之榻 C.腾蛟起凤 D.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答案】 A
【解析】A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BCD都是使动用法,使……放下来,使……腾起,使……起舞,使……受委屈。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
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我国发明的指南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而且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实用价值。 C.要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
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D.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在发展双边关系、处理重大国际
和地区问题上,两国的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很多。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A项: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B项:语序不当。这是递进复句,前后两句内容错位,倒过来才能形成递进。D项成分残缺,“进入”缺宾语,应在“合作伙伴”后加“的时期/阶段”。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7. 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仍更被驱遣 B.汝是大家子 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
【答案】B
【解析】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B项“…是”
是判断句。A项“被驱遣”为被动句;C项“为…所”为被动句;D项“见愁煎迫”是被动句。所以选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 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奚以知其然也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答案】B
【解析】常用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另C、D两项也是省略句。所以选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9. 与“童子何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D.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C
【解析】 A、B、D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C为状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0.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之二虫又何知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答案】C
【解析】回答此题,要先确定各句句式。此题中,A、B、D句都属于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只有C句属于介词结构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1.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安在其不辱也? B.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C.而刘夙婴疾病。 D.若望仆不相师
【答案】C
【解析】先根据文言句式的特点,判断每个句子的句式,这样就可得出答案。A项,安在其不辱也?宾语前置句;B项,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宾语前置句;C项,而刘夙婴疾病,是被动句;D项,若望仆不相师,为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2.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示例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示例:而莫之夭阏者。 A.都督阎公之雅望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今臣亡国贱俘 D.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示例是宾语前置,“夭阏之”;A 定语后置,“雅望之都督阎公”;B 介词结构后置,“于坳堂之上覆杯水”;C 判断句 ;D 宾语前置,“疑奚”。 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3. 下列句子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的是( )(1分) A.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B.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C.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C
【解析】 A.项为省略句,应为“翱翔(于)蓬蒿之间”;B.项为状语后置,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将于西畴有事”;D.项为状语后置,应为“州司临门,于星火急”。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4. 下列句子与“重为乡党所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屈原放逐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D.臣以供养无主
【答案】B
【解析】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题干中“重为乡党所笑”为被动句,A为状语后置;B被动句。C为状语后置句;所以选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5. 下列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子何为者邪 C.孟子遇于石丘 D.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答案】B
【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为被动句,C为状语后置句,D为定语后置句。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特殊句式的能力。
点评:文言句式是常考的知识点,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课内特殊句子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辨析课外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16.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3分) A.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C.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祭十二郎文》) D.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桃花园序》)
【答案】A
【解析】A项“奚”做宾语前置,BCD项都是状语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点评:高考中不会设题直接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现象,而是在翻译句子或理解词语题中涉及文言句式。无论怎样考,都是着眼于理解和运用,即考查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和辨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17. 下列各句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不我若也 A.戍卒叫,函谷举 B.唯兄嫂是依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汉军至,无以渡
【答案】B
【解析】 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项,被动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特殊句式的能力。
点评:文言句式是常考的知识点,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课内特殊句子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辨析课外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18. 下列各项与“南冥者,天池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答案】C。
【解析】例句所给的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句式“……者,……也”,A句、B句是这种判断句式的变式。D句也是判断句式,用“为”表示判断,为“……为……”式。C句为省略句。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的能力,
点评: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这四种句式。复习中应注意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还可以通过自己造句来加强和熟练。在这几种句式中,特别要注意省略句:省略
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特别注意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另外,固定句式也需要积累一些。
19. 对下列句式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 B.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 C.奚以知其然也?定语后置句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状语后置句
【答案】C
【解析】C项是一个以疑问词“奚”为前置宾语的疑问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不同句式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是因为备选的项都比较重要,在学习时,基本上都是作为重点在课堂上强调过。
20. 下面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莫之夭阏者 B.童子何知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答案】C
【解析】A项,否定句宾语前置;B项,疑问句宾语前置;D项,疑问句宾语前置。C项,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
21. 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准确的一项是( )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译:假使我被法办遭杀戮,就像在众多的牛身上失去一根牛毛,与死去一只蝼蛄、蚂蚁有什么区别呢?
B.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译: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经常在蜀汉官蜀中任职,本来就是希望仕途显达,并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
C.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译: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傲慢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庭院中先是扎上篱笆,现在已经砌成了墙,一共变动了两次。 【答案】A
【解析】B经常在蜀汉官蜀中任职C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D现在已经
22.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王之蔽甚矣 A.以何市而反 B.败秦师于殽 C.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D.文倦于事,愦于忧
【答案】D
【解析】例句:被动句。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定语后置
23. 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见用于小邑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翱翔蓬蒿之间 ⑤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⑥《齐谐》者,志怪者也 ⑦莫之夭阏者 ⑧奚以知其然也 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⑩既自以心为形役
A.①③⑤/②⑦⑧/⑥⑨⑩/④ C.①⑤/②③⑦⑧/④⑥⑨/⑩ B.①⑩/②③⑦⑧/⑤⑥⑨/④ D.①⑩/②⑦⑧/③⑤⑨/⑥/④
【答案】D
【解析】①⑩为被动句;②⑦⑧宾语前置句;③⑤⑨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句;⑥判断句;④省略句。
2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礼天下之奇材∥函梁君臣之首 B.项王军壁垓下∥项王则夜起 C.项王复引兵而东∥骊山北构而西折 D.忧劳可以兴国∥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答案】A 【解析】略
25.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 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惟兄嫂是依 D.而母立于兹
【答案】B 【解析】略
2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B.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答案】C 【解析】
27. 下列句子中没有出现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敛不凭其棺 B.夫水,智者乐也
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答案】B 【解析】略
28. 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钟鼓馔玉不足贵。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答案】B 【解析】略
29. 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学不可以已 ②金就砺则利
A.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 B.学习不可以停止
金属靠拢磨刀石就会锋利 C.学习不可以停止。
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
D.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金属靠拢磨刀石就会锋利 【答案】C
【解析】两句话正确翻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故选择C
30. 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B.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D.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答案】C
【解析】被动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31. 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使用,请选出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
A.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 各种事实,也许可以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因为是“在1837年想到”, 还未得到各种事实的证实,对于问题的了解显得相当谨慎,所以用“也许”、“一些” 加以限制,很有分寸。)
B.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当 时”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作者的认识是在发展的,加点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 科学家严肃的科学态度。)
C.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至少是可能”说明了作者心 中尚未把握遗传变异的情况,遗传变异只在人类的选种、家养状况下才会出现。) D.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混入”说明 出现错误是不自觉的,一时未能发现,表明了作者对于科学的审慎态度。) 【答案】C
【解析】“尚未把握”理解不当。
3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3分) 译文:
(2)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4分) 译文:
(3)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3分) 译文:
【答案】(1)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 (2)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
(3)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机,却想依靠项羽成就一番事业,(见识)浅陋啊!
【解析】(1)翻译时必须落实对“之”“善”“情”的理解。
(2)这一句考查学生能否结合语境灵活理解的能力,语言点在“独”;“之”可理解成为取独,但翻译时可以灵活处理。
(3)翻译时必须落实对“则”“以”的理解。
33.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3分)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
【答案】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3分,错1处扣1分) 【解析】无
34.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2分)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2分)
【答案】(1)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2)我的德行浅薄不足以庇护你。 译出大意给1分,“遗”“荫”各1分。 【解析】无
35.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译:(如果)是真的,我哥哥有如此美好的品德反而使他的儿子短命吗?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能承受先人的恩泽吗?
B.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译:种植树木要像培育子女一样,(栽好后)置于一旁要便丢弃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可保全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
C.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防,遂而鸡豚。
译: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播种,督促你们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的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D.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译:然而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布命令,像很可怜的样子,但最后却给百姓造成了灾祸。 【答案】D
【解析】“若甚怜焉”应该翻译为“好象很爱惜百姓”
36.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B.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D.洞庭君安在哉?
【答案】A 【解析】无
3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3分) (2)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3分) 11.必修教材名篇名句翻译(6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孟子《劝学》)(3分)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3分)
【答案】(1)(3分)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宾语前置、被动句翻译准确各1分,语意通畅1分。)
(2)(3分)如果我能到达月氏,返回汉朝,汉朝必定赠送你很多财物,这是不用多说的。(每句翻译准确得1分)
(3)(3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博学”、“参省”翻译准确各1分,语意通畅1分)
(4)(3分)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所以”“其”翻译准确各1分,语意通畅1分) 【解析】无
3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 _ (2)遗孙冲幼,莫相辅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 (3)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 如果按照当时数量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 (2) 遗下的孙子年幼,没有人来辅助他。。
(3) 等代王的孙子长大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 恩大德啊! 【解析】无
3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2分)
译文: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2分)
译文: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2分)
译文: 【答案】无 【解析】无
4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3分)
(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4分) (3)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3分)
【答案】(1)您只须考虑长远的大计,这种方法能保佑您啊。
评分建议:①语意通顺;1分。②维……图:宾语前置句;1分。③道:方法;1分。 (2)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担心天下人背叛周室,无法向我们的先王告慰。
评分建议:①语意通顺;1分。②辟:同“避”;1分。③摄:代理;1分。④畔:同“叛”,背叛;1分。
(3)成王年幼没有主张,冒犯神命的是我。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奸:冒犯;1分。乃……也:判断句式;1分。 【解析】无
4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4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答案】⑴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⑵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⑶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
【解析】⑴“得罪”1分,“省”1分,“高”1分。句意通顺1分。 ⑵“信然”1分,“不之求”1分,句意通顺1分。
⑶“大”1分,“延”1分,句意通顺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42.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A.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B.晨门曰:“奚自?”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子夏曰:“富哉言乎!”
【答案】D 【解析】无
43. 翻译划线的句子(6分)
6.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3分) 2)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3分)
【答案】译文 等你不到,我只好将衣服投进江心,把内衣丢在澧水边上。我将采集汀洲上的杜若,赠给远方的爱人。这次会面不能使人遂意(美好的时光不能一下子得到),我暂且自由自在地从容度日罢。 【解析】无
4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B.且庸人尚羞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却匈奴七百余里
【答案】B 【解析】无
4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译文: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译文:
【答案】①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你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 (“亲”“遽”“徐”各1分,大意1分)
②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职”“累”“奈……何”各1分,大意1分) 【解析】无
46.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 )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B.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洎牧以谗诛 D.赵尝五战于秦
【答案】C
【解析】A、B、D为介词结构后置,C不是。
4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3分) (2)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3分)
【答案】(1)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满足。(得分点:状语后置、“阅”、语句通顺各1分;共3分)
(2)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给我拖累的世事太多了。(得分点: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子通顺各1分;共3分) 【解析】无
48. 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彼且奚适也 ④杨意不逢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今臣亡国贱俘 ⑧而莫之夭阏者 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 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 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常用句式的理解能力。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⑦为判断句;③④⑧为宾语前置句;⑤为定语后置句。所以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9.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一致的一句是( )(3分) 例句: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A.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B.遂见用于小邑。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南。
【答案】C
【解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辨析能力。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为状语后置句;B为判断句;C为宾语前置句;D为判断句。所以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50. 下列各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 不仁者远矣 ②足食,足兵 ③子路从而后 ④ 能使枉者直 ⑤举直错诸枉 ⑥所谓立之斯立 ⑦ 过而不改 ⑧非道弘人 ⑨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A.①/②⑧/③⑦⑨/④⑤⑥ B.①③④/②⑥⑧/⑤/⑦⑨ C.①④⑤/②⑧/③⑦/⑥⑨ D.①④/②⑥⑧/③⑦⑨/⑤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①中“远”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远离”,②中“足”为使动用法,译为“使粮食充足”,③中“后”为名词用作动词,译为“落在后面”,④中“直” 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变成正直的人”,⑤中“直”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译为“正直的人”,⑥中“立” 为使动用法,译为“使百姓立于礼”,⑦中“过”为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有了过错”,⑧中“弘” 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人显扬”,⑨中“阶” 为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登上阶梯”。解决此题既要理解词语的意
义,也要在语境中确认意义的变化。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