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电信1301 姓名: 学号: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的产生、发展与壮大是在引入大量的国外资本、技术、管理的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长三角已逐渐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各种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电子、集成电路、机械、计算机、通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信息服务等专业更需要大量的生产、管理、销售人才
人才是最高贵的资源”。电子信息是以人的智力劳动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这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
所和企业培养了一批电子信息人才,但是这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
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和满足电子信息产
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人员较少,表现之一是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部门,人才所占比例偏低,雷达、电子测量仪器等高端技术部门人数较少,而人员大多集中在电子元器件、通信制造和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这几个部门。而电子元器件业其中也大部分是装配工人,通信制造、广播电视业、电子计算机其中多为工人及营销系统的人员,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高端人才缺乏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隐患。2011 年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上,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成员何新贵表示,在 IT 技术方面急需 “ 软件系统分析员 ” 和 “ 高级软件设计师 ” 等高端专家人才。随着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壮大,竞争的加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成为电子信息企业紧缺人才,也是今后各企业争相抢夺
的资源。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奇缺。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与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及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求实创新的精神,具备较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具体要求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电子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
3.具有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理论研究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通信原理、VHDL语言与可程器件、DSP技术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嵌入式系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