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来源:意榕旅游网
工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9期 关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黄晶金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125) 摘要分析了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提出了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提 供参考。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9—0294—02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 1.4深化了农村金融机构改革 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 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 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村镇银行在我 国发展迅速,从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 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2月,共成 立了91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已经开始点燃了我国农村金 融新时代的星星之火。 1村镇银行设立的积极意义 1.1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为农村金融“供血”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自 1999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财务重组和机构撤并,县一 级机构全线撤出,农村只留下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而这 两类机构大多只吸收存款,贷款极少,导致了我国农村10 年来长期处于“金融真空”的状态。另外,基层国有商业银行 通过上存、邮政储蓄通过“贴水”揽储、农村信用社通过“农 转非”的方式使得农村金融资金严重外流。设立村镇银行的 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构造农村“金 融供血”机制,让具有优势的金融机构把信贷支持延伸到农 村,通过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来扶持弱势群体和弱质产业, 切实为“三农”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1.2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力.发挥“鲶鱼效应” 村镇银行具有观念新颖、管理精细、决策链条短、经营 机制灵活等优势。村镇银行的发展必然会改变原有的农村 金融结构,也必然会给原有的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和挑战,农 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将不得不迎 接挑战,转变观念、改善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从而共同促使 农村金融市场向竞争性和多元化发展。 l-3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大量的民间资金以“灰 色”身份参与着各种形式的地下金融活动,并从中牟取高额 利润,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也给资金 所有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村镇银行成立的相关规定,明确 民间资金可以入股,这是继“只存不贷”小额信贷机构试点 以来,正规金融机构再一次对民间资金打开大门,因而村镇 银行的发展为民间资金提供了良性发展的渠道。 作者简介黄晶金(1985一),女,湖南益阳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9—03—27 村镇银行设立主体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 银行、农村信用社、汇丰银行等多类中外资银行金融机构. 出资类型有一人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也有多元出资的股份制 有限公司。多类银行、多种模式组建村镇银行有利于农村金 融市场扩大开发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创新 利用各类资本投资农村,构建城市资金向农村流动的桥梁。 2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2.1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虽然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 化,但总的来说,农村面貌依然落后,生产力较低,经济不活 跃,有效金融需求不足,普遍缺乏有借款意愿、合理用途和 还款能力的资金需求,广大农民也缺乏脱贫致富的有效渠 道。而且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较差,借款人欠 账不还、签字不认、逃废、赖债之风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借款 企业甚至借兼并、破产、重组等方式逃债和废债。这些也是 制约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外部原因。 2.2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障碍 一方面,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生事物,亟需 要有税收减免、贷款利差补贴、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制度 化和长期化的扶持政策。如果缺乏扶持.出于商业性股份制 银行的趋利避害性,村镇银行将很可能走农村信用社的老 路,追逐大客户及富裕人群,使金融资金流向安全性更高、营 利性更大的城市地区,从而偏离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的 宗旨。另一方面,政府的扶持具有不可持续性,政策对村镇 银行的保驾护航会使其形成依赖性,缺乏竞争力和抵抗力. 而且长期的扶持会给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不公平 因素,对建立竞争性、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2-3可持续发展的体制障碍 村镇银行的成立,对于非银行企业和个人投资的参股 比例限制严格,规定应由1家以上(含1家)的境内银行业 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任何单位或 个人持有村镇银行的股份总额5%以上的.应事先经监管机 构批准,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及 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如果严格按此规定, 发起行的影响力将过于强大。村镇银行的独立法人自主决 策权将无法体现出来,甚至走向发起行分支机构的管理模 式。此外,由于发起行的控股权过大,会减少股东对村镇银 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心,因而不能体现公司治理结构的 股份制银行优势。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9期 2.4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障碍 工作研究 村镇银行的组建要鼓励投资来源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分 散化,要最大限度地防止被单一的资金供给者所控制。鼓励 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投资。并尽可能提高除发起行之 外的其他投资人的入股比例,增加投资人的参与热情。作为 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然而,村镇银行 作为新生事物,要让广大农民认可尚需时日,在品牌影响力 方面就更难与其他老金融机构相提并论。目前,大部分村镇 银行开办的业务品种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其他金 融产品也是照搬照抄农行或农信社的,缺乏特色和创新.自 然也不具有吸引力。另外,大部分村镇银行突出的“简便、灵 商业性的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具有适合市场经济的体制 优势,应尽可能在这一体制派生出来的用工机制、分配机 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其更好地适应和服 务农村金融市场。 3.4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塑造良好形象 活、高效”的特点也并不是对手学不会的优势。因此,村镇银 行若缺乏核心竞争力,将很难在竞争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2.5风险控制的发展障碍 村镇银行要在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生存和发展,就一 农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农业金融具有高风险、高 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比较优势,要建立与农村金融市场需 成本、低收益的特点,涉农贷款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 性,如碰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就直接影响到 贷款的归还,这也是所有农村金融机构共同面临的风险。对 村镇银行而言,其客户群主要定位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 由于《担保法》中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用作抵押,在集 体土地上建造的房产无法办理登记抵押,这就决定了他 们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非常有限。而目前大部分村镇银 行开发的无实物抵押小额贷款业务则面临了较大的信用风 险。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也是村镇银行必须解决的 难题。 2.6规模壮大的发展障碍 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而 村镇银行是设立在县或县以下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规定 不得发放异地贷款,这就决定了其业务范围很窄;而且银行 监管部门对于村镇银行能否运用一定比例的富余资金开办 债券投资业务、能否兼并重组农村存量机构或者接管其部 分分支机构的业务、能否跨邻近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等问题, 尚未做出明确规定。因而,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3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外部环境 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从根本上盘活农村经 济,要多渠道地宣传和教育,帮助农民提高信用意识。但是 农村金融环境的整体改善是一个长期工程,因此村镇银行 的设立应先选在经济相对活跃的农村。如广东、浙江等省份 的农村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有大量的民间资金沉淀,也有大 量的资金需求,并有合理利用资金、创造资金的途径。从长 远角度看,村镇银行会有较大的盈利空间,而盈利性对于股 份制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让村镇 银行在这些地区试点成功后再考虑向贫困落后地区推广。 3.2加强政策引导.给予适度扶持 在村镇银行成立的初期,应适当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比如3年的免税期和5年的政策性贷款利差补贴,对村镇 银行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给予鼓励和支持。应 出台明确的制度引导村镇银行的支农方向,对偏离支农方 向的及时规范和矫正,并采取责罚措施,对屡次不改的责令 退出金融市场。而且,需出台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良性竞争的 制度,避免出现金融机构之间为争抢客户而给回扣,或相互 压低利率等现象。 3.3增强独立性。发挥商业性股份制银行优势 求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发展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客户群的 个性化金融产品,并不断丰富金融产品的品种。要塑造“高 效、廉洁、利民、便民”的良好形象,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建 立周到、贴切的金融服务,力争在服务上做出优势。因为服 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可变性等特点,而且金融产品可 以模仿,服务则不能完全模仿,所以要以金融服务为突破 口,使广大农民真切体会到村镇银行是切实为“三农”服务 的银行。是农民们自己的银行。 3.5创新抵押模式。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村镇银行在缺少住房等不动产抵押的前提下,应积极 拓展支农服务新领域,探索抵押新模式,以防范和控制信贷 资产风险。如探索村级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对村级经 济实力较强的行政村。可以按山林或土地的实际使用面积 作抵押,办理村级小额抵押贷款业务。在内部风险控制方 面,可以借助村级组织和农村专业化组织。实行“公司担保+ 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信贷业务,实现联动经营,联动发展。 另外,还可以借鉴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的经营模式,发放农 户小额联保贷款,即以家为单位的5家或5家以上的农户 同时为一笔贷款担保,或这几户之间相互担保,以此降低经 营风险,增强村镇银行经营的商业可持续性。 3.6允许村镇银行跨区域展业。允许并购其他金融机构 当某一村镇银行经营得比较好,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 按现行规定,不能跨区经营。若设立一个新的村镇银行,将 大大增加成本。因此,应允许村镇银行向周边区域展业,并 允许在周边区域设立分支机构。这样就能扩大村镇银行的 业务辐射范围,缩小单个服务网点的服务半径,使营销方式 变得多样化,声望随之提高,竞争力也逐步增强。而且,还能 帮助周边区域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带动周 边区域的金融发展。此外,银行监管部门还应允许有实力的 ’村镇银行兼并或重组农村存量金融机构或接管其部分分支 结构的业务,由此壮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村镇银 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实力。 4保障对策有效落实的配套措施 4.1坚持与完善各项支农措施 要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地方政府应充分挖掘当地的 增收潜力,拓展内部增收空间,广辟外部增收渠道。加强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 本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农 (下转第297页) 295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9期 续表1 工作研究 子山一带,地跨姚村、十字、毕桥、飞里等乡(镇)以及南丰、 幸福、涛城、凌笪等乡(镇)的区域分布,是郎溪县6个土类 中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 红壤质地黏重,呈橙红至棕红色,水化后呈黄红色,多 呈酸性反应,pH值为4.5~5.0,有机质积累较快,但分解也 郎溪县是处在皖南低山丘陵与长江冲击平原的交接地 带,南靠低山,北靠长江冲积平原。因此,大致形成了南部发 育了黄红壤、北部发育了黄棕壤、中部河谷地段及黄红壤、 黄棕壤的低平部发育了水稻土,隐域性的紫色土、石灰土, 以点状出现于黄棕壤、黄红壤分布内。 2.1南部、东部低山区 快,因植被覆盖及植被类型不同,变化较大。 3.2黄棕壤土类 郎溪县黄棕壤面积有近8 000hm2,占全县农林利用总 面积的12%左右。主要分布在郎川河北部建平、新发、凌笪、 梅渚、涛城等乡(镇),相对较集中连片,郎川河以南的各乡 (姚村除外)零星存在。 为石英质岩类组成的低山,山体分布着硅岩类风化的 残积坡积自然土壤,为硅质黄红壤土属的各种土壤。沟谷中 一黄榇壤是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郎溪县黄棕壤绝大 部分被开垦为农业用地。黄棕壤土壤的通体为黄棕色或灰 棕色。 3.3石灰岩土 般在100,. ̄250m之间发育了一些硅质土属性水稻土。 2.2南部高丘陵区 为酸性结晶岩一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的浑园 丘陵,为郎溪县麻石黄红壤的集中分布区,沟谷发育了麻石 型属的各种水稻土。 2.3南部红土低丘陵岗地区 郎溪县石灰土只有1个棕色石灰土亚类,1个棕色石灰土 土属,唯一的棕色石灰土土种。郎溪县棕色石灰土面积266.67 hm2,是自然土壤中最小的土类,分布在凌笪的下关、独山二 村,土壤植被为灌丛、杂草,土壤通体土质黏重,pH值较高。 3.4紫色土 为泥岩类风化物和第四纪红土分布区,广泛发育了扁 石黄红壤和普通黄红壤,冲凹间发育了各种扁石泥田和黄 泥田,是郎溪县各种黄泥田的唯一分布区。白垩纪紫色粉砂 郎溪县紫色土面积3 000hm2,占郎溪县农林利用总面 岩、砂砾岩在该区的东部和北缘出露,形成了郎溪县酸性紫 色土的唯一分布区。 2.4郎川河一钟桥河一长溪河河谷平原区 积的4.5%,分布在涛城、十字、飞里、幸福、南丰等乡(镇)。郎 溪县的紫色土多为荒岗草坡.部分为疏林灌丛。郎溪县的紫 色岩类均为粉砂质石砂质,其侵蚀严重。 3.5水稻土 该区地势平坦,为人为耕作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这 些河谷小平原是郎溪县潴育型、渗育型水稻土的集中分布 区,为植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几乎全部垦植为稻田。 2.5北部黄土平原区 水稻土是郎溪县最主要的土壤,也是面积最大的土类, 是全县农业经济组成的最重要基础。水稻土上的生产状况 左右着全县的农业经济。全县水稻土面积3,2万公顷,占全 县农林总用地的48%,占耕地总面积的76%,分布于全县各 个乡(镇)。以郎川河两岸的涛城、南丰、建平、东夏、幸福最 为集中,质量也最好,南部低山高丘的麻砂田,硅质田为主, 南部红土区以黄泥田为主,中部郎川河两岸以砂泥田为主, 中部郎川河两岸以砂泥田为主,北部黄土区以马肝田、黄白 为Q,黄土壤组成的微波状平原,为郎溪县黏盘黄棕壤 分布区,高处为黏盘黄棕壤各种旱、林地。低处为黏盘黄棕 壤田质的各种稻田。 3土壤评述 郎溪县农林利用的土地,根据分类有红壤、黄棕壤、紫 色壤、石灰(岩)土、潮土和水稻土六大类。 3.1红壤土类 土田为主。郎溪县水稻土淹水层的pH值大致在4.6 ̄6.5。 郎溪县水稻土的形成过程中基本上有4个亚类,即淹育型、 郎溪县农林利用红壤面积为2.8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 的40%左右,分布在郎川河以南的低山区及北部伍牙山、亭 (上接第295页) 侧渗型、潴育型、潜育型,其中以潴育型面积最大,淹育型面 积最大。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保障农 民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双方利益,必须建立风险规避和损失 补偿机制。建议建立农村政策性保险公司,提高农业抵御自 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可以参照巴西等国的模式,不是 保收成,而主要是保农业生产总成本,使承贷农户在遭受 民综合素质。 4.2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设施落后,比如网络、网点还基本处 于孤立的、封闭的状态,支付清算基本靠手工操作。村镇银 行的发展也面临着银行的网络建设、银行之间的支付结算 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联网和结算平 台,以支付清算系统建设为依托,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 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逐步将农户和中小企业 纳入征信管理系统,为村镇银行的组织创新和可持续经营 搭建良好的金融基础环境。 4.3成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 “不可预见、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时,及 时得到补偿。 5参考文献 …1王红贵.村镇银行生存发展面临十大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8一 O5—28(4), [2]唐晓旺.我国村镇银行组织创新的路径探索Ⅱ1.黑龙江金融,2008(8): 59-60. 【3张武强.3J积极发展村镇银行促进农村金融改革U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7):20-21. 2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