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谄妄及呼吸力学的影响王磊1冯渭宁'△ 李亚平3\".渭北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陕西渭南715100%.铜丿市妇幼保健院内科,陕西铜丿11 727000;3.西安黄河医院内科,陕西西安7100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C者并发5妄及对呼吸力学指 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加重期COPD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C
者均予\"机械通气治疗及对症治疗及康复l护措施,观察组C者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早期活动方案并执行°比较两
组C者入组前、入组后1,3d呼吸力学压力指标及呼吸力学阻力指标,比较两组C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机械性肺 损伤发生率7它并发症发生率及5妄发生率°结果入组后3 d,两组C者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内源性
呼气末正压均明显下降(P<0. 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CD (P<0. 05);入组后3d,两组C者动态顺应性均较 入组前明显上升(P<0. 05);观察组C高于对照组(P< 0 . 0 5),两组CD呼气阻力和 吸气阻力均较入组时明显降
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 0 5);观察组CD发生机械性肺损伤率、并发症率、5妄率低于对照组(P< 0 . 0 5)
结论 早期活动可有效促进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CD呼吸力学系统的恢复,降低发生机械性肺损伤的几率 及7它并发症几率,提升CD治疗效果!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机械通气治疗;
标5妄; 呼吸力学压力指标; 呼吸力中图分类号:R562. 2;R56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 00 0-744X(2 0 19)91396-0 2COPD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慢性稳定 期。当急性加重期患者经常规治疗仍无法改善病 情时应需采取机械通气治疗1。机械通气治疗过程 中呼吸力学指标的控制水平不仅关系到患者呼吸 功能恢复质量,同时不当的呼吸力学控制水平可能 造成患者发生机械通气性肺损伤2。谄妄是临床危 重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水平影响较 大,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若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病 情,可能发生谄妄,影响患者预后3。本文主要探讨 早期活动对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谄 妄及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2 0 16年1月至2 0 19年1月 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加重期COPD并行机械通气 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0例。对 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1. 42 + 7. 87)岁;
就诊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 分(24. 79 + 5. 38)分*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 年龄(61.38 + 7. 91)岁;就诊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 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24.84+5.43)分。纳入 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 修订版》⑷诊断标准及急性加重发作分期诊断标准, 患者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治疗 及护理措施*已排除合并其他导致呼吸力学参数△通信作者,E-mail: wangleil9800712@163. com
异常疾病者及有早期活动禁忌疾病者。两组一般 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1.2方法 患者入组后参照文献[4]中的方法给 予急性期COPD危重患者治疗方案治疗*根据患 者躁动评分予以镇静,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 者气血指标监测设置呼吸机参数,采用同步间歇指 令通气(SIMV) +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并根 据通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情况、血氧分压 上升情况适时调节呼吸机参数,逐渐将至基础水 平*观察组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再予以 早期活动干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早期活动 方案,内容包括:(1)不同条件患者的活动方法、频 次,质量控制点,如意识不清楚的患者由责任护士 实施被动活动,主要通过按摩、移动肢体等方法进 行,3〜4次/d,10 min/次,对于意识清楚且具备活 动能力的患者,由责任护士指导监督其进行主动活 动,如每日进行4次轮椅移行或者床旁站立扶床行 走;(2)活动期间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呼吸、心率等 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避免患者活动过量*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1, 3 d呼吸力学压力指标: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 道压、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及呼吸力学阻力指标变化 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肺损伤发生率其它并发 症发生率 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 0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计量资料以贵州医药2019年9月第43卷第9期(D 士 s)表示,行t检验进行。P<0. 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2结果2. 1入组前后呼吸力学压力指标变化比较两组
患者入组时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内源性 呼气末正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 组后3d,两组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内源 性呼气末正压均明显下降(P<0. 05);且观察组均 低于对照组\"=5. 319、3. 643、4. 031、4. 281, P < 0. 05)。见表 1*表1 两组患者入组前后呼吸力学压力指标变化比较D±s)指标 对照组(=30)观察组(=30)入组时3d入时3d气道峰压
/ 0H2 O45.37士4.6237.23士3.9345.29士4.5732.51士3.84平台压
/RAW38.28士3.5533.36士3.2337.31士3.4931.14士3.03道/PAW41.42士4.4736.72士3.7541.39士4.4533.86士3.35内源性呼气末/cmH8.42士0.877.71士0.738.44士0.856.62士0.682O
2.2入组前后呼吸力学阻力指标变化比较两组 患者入组时吸气阻力、呼气阻力、静态顺应性、动态 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 3d两组患者动态顺应性均较入组前明显上升(P< 0. 05);观察组患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 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均较入组时明显降低,且观察 组低于对照组(=3. 767,4. 322,1. 016,4. 249, P< 0. 05)* 见表 2*表2 两组患者入组前后呼吸力学阻力指标变化比较D 土s)指对\"照组(=30)观察组(=30)入时3d入时3d/吸气阻力
mmH2O3.58士0.812.43士0.733.63士0.831.62士0.48/ 阻mmH3.26士0.782.19士0.643.21士0.771.46士0.422O静态顺应性/(ml/cmH2O55.97士11.4756.32士10.9456.32士11.2855.19士11.36动态顺应性/(ml/cmH2O20.12士4.3623.24士4.7420.23士4.3124.71士5.152.3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并发症率比较 对照组发 生机械性肺损伤2例(10. 00%)、谄妄4例(13. 33)、 肺部感染1例(3.33% )、胃反流1例(3.33%)、胃肠 胀气1例(3.33%),并发症率为30.00% ;观察组发 生谄妄1例(3.33%)、胃反流1例(3.33%)、无机械 性肺损伤、肺部感染及胃肠胀气情况发生,并发症 率为6.67% *观察组患者发生机械性肺损伤率、并 发症率、谄妄率低于对照组(P<0. 05) *3讨论COPD急性加重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生命安全 造成严重影响,如不予以及时治疗可使肺功能恶
• 1397 •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COPD急性加重期是此 类患者病死率高危期5 *若患者改变治疗方案仍然 不能改变临床症状、气血分析结果显示出呼吸衰竭 状况、意识障碍等时应即可入住ICU并开启机械通 气治疗*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患者呼吸力学指 标的有效控制是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入住ICU 患者中超过60%的患者会发生谄妄,其与患者住院 时间及ICU病死率关系密切*本方案采用又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行早期活动方案干预,结果显示较之于仅采用常规 医护的患者,行早期活动干预的患者在呼吸力学指 标的控制方面更易趋向于合理水平,机械通气治疗 过程中患者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谄妄 率及其他并发症几率也较低*说明早期活动可有 改 急性加 期 械通 治疗 的 功 , 分析其原因,可能因为早期活动对于患者痰液引 流、降低患者肺部菌株定植率而减少肺部感染率及 促进呼吸肌功能的恢复有较为明显的临床作用(10* 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控制指标的水平,促进 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效果*综上所述,早期活动可有效促进COPD急性加 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系统的恢复,降低发生 机械性肺损伤的几率及其它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 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参考文献[1]
韩静,胡兰兰,冯百宁.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并n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综合护理(].实 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0):1620.[2]
朱哲.早期活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 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 (5):689-691.(]李汶静.早期肺康复训练对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D].遵义医学 院 2018[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
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67-80.(]王逸峰,戴幼竹,严洁.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在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 拔管后的应用效果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
25(8):155-157.(]王金荣•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优化策略研究
[D]南方医科大学2017.(]刘贞,孟素秋,杨圣强,杨文宝,刘景刚,袁继印,姜淑
娟•早期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 患者请妄及呼吸力学影响的前瞻性研究中国呼吸 与危重监护杂志2016,15(4)324328(]何林.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
呼吸衰竭的患者的疗效当代医学,2016,22(13):
62-63(]郭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611 (9):143-144[10]王荣荣.三步序贯治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
的 研 [D]
中医药大学 2014(收稿日期:2019-02-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