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旅游业发展策略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性的旅游热潮正在蓬勃兴起。本文总结了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发展辽宁省旅游业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区域优势 大旅游
辽宁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广大的国际、国内两大客源市场,日渐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系统,开发潜力巨大。然而,迄今为止该省旅游资源从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上看,无论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省市相比,还是与自身发展“大旅游”、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的总体构想相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促进辽宁省旅游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势在必行。
一、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辽宁省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全省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1)旅游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全省旅游业收入累计突破2500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17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实现28.2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99%。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全省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重点产
业之一。
(2)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积极推进大旅游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措施,逐步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全省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3)旅游产品体系日臻完善。以辽宁中部、辽东半岛、辽宁西部三大旅游区为重点,初步形成了沈阳故宫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海滨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以及玉文化旅游、佛教文化旅游等具有辽宁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2、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省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旅业管理落后。旅游发展观念滞后,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和旅游产业素质还不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有影响力的大型骨干企业,行业整体素质不高。
(2)旅游精品开发和旅游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不足,特色不突出。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竞争优势,缺乏跻身全国前列、具有一流开发水准、一流服务设施、一流管理水平的精品景区。
二、发展辽宁省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1、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辽宁省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冰峪沟、鸭绿江、金石滩和亚洲最大的本溪地下水洞等风景久负盛名。目前全省县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共有27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7处、市级4处;海滨浴场72处、温泉100处。辽宁又是个多岛屿的省份,全省海洋岛屿506个,占全国海洋岛屿的7.7%,居全国第五位;有县级以上森林公园32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6处。辽宁动植物资源丰富,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28.3%,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全省已建立省级国家森林公园30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9个是以动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而且全都成为该省的旅游胜地。
2、人文资源丰富多彩
辽宁省文化古迹众多,分布广泛,清入关前的历史遗址和文物史料“惟我独有”,保存较好,现已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60处。丰富的人文景观不仅数量多、门类全,而且品位也高。辽宁省有以满、蒙、回、朝为主的43个少数民族,历史上形成的辽代文化、三燕文化、满清文化及民俗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
3、民俗文化渊远流长
辽宁关东民俗风情极具东北地方特色,辽宁又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保存得比较完整。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艺术有着浓郁的民族特征。关东民俗风情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种体现民间艺术家的旅游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代表性的有:秧歌、西迁节和抹愚节、撒路灯习俗、火地与火坑、五谷画、手撕画、大连烟花爆竹迎春会等等。
4、节庆活动多种多样
辽宁省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的参与,还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体现了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成为旅游发展的推动力和先导,向游客传递出丰富的都市旅游形象。辽宁节庆活动种类繁多,按主题性质可将其分为商业类、文化类、体育类、政治类和科教类等。主要的节庆活动有辽宁金秋国际旅游节、沈阳冰雪旅游节、沈阳清文化旅游节、大连时装节、大连赏槐会、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抚顺满族风情节、本溪枫叶节、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等。
三、发展辽宁省旅游业的策略探析
1、搞好以大连为龙头的“一带”旅游资源的开发
大连应以市区为中心,以旅顺、金石滩为两翼,提高原有景观的吸引力,并利用沿海可供开发的岛礁、海滨、海上形成的海陆相结合景观群及度假带形成新的大型人文观。要做实“浪漫之都”这一概念性产品品牌,使之叫响海内外。要以大海为主题,以绿色为基调,以环境为依托,以特色旅游项目为载体,形成城市风光、海洋景观、温泉度假、历史文化、休闲娱乐等实体性产品系列。全力打造夏季“3S”和冬季“3S”系列旅游产品,使大连成为特色鲜明、四季兴旺的观光度假旅游目的地。发展与环渤海旅游圈主要城市的合作,开发大连至主要港口城市和海岛的陆岛风光游线路,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功能。开辟和增加大连至美洲、欧洲的国际航线以及与国内省会城市、旅游热点城市的直飞航线;开通大连与国内沿海城市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游船、豪华邮轮航线。加快东港旅游区、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冰峪沟森林旅游区、安波和龙门温泉度假区、金石滩主题公园、森林动物园三期工程、滨海路旅游带、渔人码头、旅游专场文艺演出等旅游特色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商品产销网络,鼓励各种经济成分从事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生产
和销售,逐步建立旅游工艺品系列和旅游食品系列的生产基地。尽快形成若干大型旅游购物中心,聚集大连乃至全省特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鼓励开发建设适应需求的海鲜大排档、大连小吃和中外小吃一条街等餐饮服务设施。
2、搞好以沈阳为中心的“一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主要是开发建设沈阳及可辐射范围(鞍山、本溪、辽阳、盘锦)的资源和设施。形成一个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互配套的旅游区,并把沈阳建成一个辐射全省乃至东北的旅游集散中心城市。沈阳应以“一宫两陵”为主体的前清史迹和“张氏帅府”为主体的史迹为主,拓宽历史文化内涵。扩大接待规模。以辉山和近年来开发初见成效的怪坡、陨石山为新的开发建设重点,拓展山林情趣内涵。塑造大自然奥秘新景观,扩建与此有关的设施,争取在本世纪初建成辉山旅游度假区、怪坡、陨石山三个新的对国内外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辽阳以历史名人王尔烈和清前史迹为重点,开发与此有关的古文化旅游资源,恢复与再造有关景观,增加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及相应的民俗旅游活动。鞍山应以千山大佛为依托拓展旅游内涵。开发出千山骨架旅游产品,与千山老景观形成新旧景观群相呼应的综合旅游产品;着手制定并分步开发岫岩的药山风景旅游资源。本溪以山水溶洞为特色,进一步开发亚洲第一大充水溶洞——本溪水洞为主体的溶洞资源,形成溶洞景观网络;开发高句丽第一代山城——五女山山城及高句丽遗址,并与吉林省形成高句丽文化旅游线路。盘锦以湿地和世界第一大苇田为基地开发相关资源,充分利用丹顶鹤生活繁殖地的最南地段和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黑嘴鸥繁殖基地进行深层开发,形成旅游观光区。
3、建设好两个吸引客人的前沿阵地
从长远来看,我省海外旅游者入境口岸只有大连、沈阳、丹东三处,这是我省从境外引客人辽的主渠道。但是从国内横向看,还应当把着眼点放在锦西和朝阳,这将是两个吸
引国内外客源最多的旅游城市。由于两市地下宝藏丰富,地上文物众多,并以红山文化、三燕文化和东藏文化著称,因此两市应当制定“引客入辽”新产品开发的总体规划。加快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开发,主要是搞好碣石、红山及其他有影响力的产品开发,使两市前沿尽快形成吸引力,尽快促使辽西走廊与承德、北京、山海关形成一个大的环形旅游圈。
4、做好行业管理和环境净化
建立完善的旅游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对旅行社和导游实行档案记分管理,发生违规严格追究责任,加大违规成本,对于违规情况严重的,处以取消经营资格或从业资格的惩罚。只有当违规成本远远高于违规可能带来的获利,并且执法部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时,处罚措施才能起到应有的威慑和警戒作用。
作为辽宁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旅游景区和景点存在总体开发水平不高、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多、同类产品供大于求、企业经营状况普遍欠佳等问题。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避免出现同类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规划控制项目的开发建设。对于旅游强势地区出现供过于求和部分现有产品的老化,在今后的开发中应注意新项目的和现有项目的二次开发。针对弱势地区,应引导或给予必要的优惠,鼓励项目开发。
综上所述,要使辽宁省旅游业走在全国前列、走向世界,必须对现有的旅游市场进行整体的改革,制定统一的行政管理办法,构建辽宁省整体旅游格局。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难题,但是如果我们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辽宁省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一定能克服重重难关,在各旅游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使辽宁旅游业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 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M].成都人民出版杜,1996.
[2] 陈啼:辽宁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之研究[M].辽宁省旅游局,1995.
[3] 博文伟: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4] 陶思炎:略论民俗旅游[J].旅游学刊,199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