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一些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获得比较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对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以及列举、转化、假设等常用解题策略有较为深刻的感悟,已经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一步根据解题的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习惯,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两道例题都是稍复杂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习的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整理,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增强灵活运用解题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经历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的编排具有以下的特点:
1 / 3
1.选择较为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和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必然途径,而选择题材精当、结构典型、难度适中的实际问题,又是有效组织学生活动的必要前提。因此,教材一方面精心选择能有效激活学生策略意识的实际问题作为例题,引导学生在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例1安排的已知一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和另一部分数,求这部分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但仅凭直觉和经验又不能很快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既能自然引起探索兴趣,又能充分激活已经积累的解决问题经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的策略,进而呈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利于他们认识和体验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2安排的是传统数学名题“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题,相对而言,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这样的问题,能更有效地激活学生在例1的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促使他们主动尝试运用已经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这样安排,一方面为学生自主选择策略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
另一方面,精心安排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配合例1的教学,教材在练习五的第1题安排了把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转化成比,或把两个数量的比转化成倍比关系的练习,既突出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又为学生主动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提供了帮助。再如,在例2教学的基础上,教材在“练一练”中安排了一道“鸡兔同笼”问题,并以填空和列表的形式对解题思路进行了提示,既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展开思考,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不同解题策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相关解题策略的体验。
2.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切实展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活动。教材中的两道例题,在提出问题后,都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作了预设,引导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自己选择的策略完成解题。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经历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又不失时机地通过师生对话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
2 / 3
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切合自身实际的解题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