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研究美术史中的“风格学”分析
作者:张慧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8期
摘 要:上世纪70年代西方新艺术史开始萌发,带来了新的研究艺术史的方法,风格学是以作品为本位的研究方法,从奥地利的艺术家李格尔到瑞士美学家沃尔夫林,已经趋于成熟,近些年来引入中国美术界,对于西方理论在中国艺术界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风格学在美术史中的运用。 关键词:风格学;美术史;研究
作者简介:张慧,女(1981 .9—),河南新乡,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服装设计类。
[中图分类号]:J5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8—0—01
风格学是19世纪末西方形成的一种有形式风格研究美术史的新型方法,由温克尔曼和布克哈特等人的开创到李格尔和沃尔夫林的成熟完善,经历了发展演变的过程,到引入中国的美术鉴定学领域,对中国美术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使人们不得不思考怎样有效地吸收、借鉴西方的先进理论。 一、风格学在西方美术史研究中的形成与发展
温克尔曼是风格学的开创者之一,他认为艺术史应该叙述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各位艺术家的不一样的风格,同时叙述艺术的发起、发展、演变、衰颓,并且尽量以自古流传下来的作品为证,他将风格与文化观念关联在一起,认为,“从希腊的政治体制和管理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之所以优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有自由”,将希腊的艺术分为四种风格:远古风格、崇高风格、典雅风格、模仿风格,这种风格的分法有着生物进化论的印记,受着启蒙时代存在的“普通”文化观念影响,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古希腊的文化和古希腊的生产方式,但是值得提出的是温克尔曼在概括风格特征时,不是片面的从作品出发,而是考虑到气候、社会条件、习俗、宗教的因素,为今后的艺术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温克尔曼研究的基础上,布克哈特进一步拓展了艺术思想,出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在艺术使研究上专注于风格问题。维也纳艺术史学派代表艺术家之一的李格尔,致力于艺术风格的自律发展史的研究,考察了欧洲的民间纺织品和东方的地毯,并发表了《风格问题》,演绎出艺术风格的自律历时发展脉络,针对以森泊为代表的唯物论提出的观点中,几何纹样的产生是由于编织物技术,李格尔提出了反对的观点,认为编织物技术尽管能够说明艺术产生的一些问题,但是却不是产生艺术的最终原因,提出了“艺术意志”这个概念,认为艺术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格的发展动力是源于人们对于造型艺术本身的知觉方式。在《荷兰团体肖像画》中的风格发展观点:由客观到主观,客观的风格有:南方意大利艺术,画中的人物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忽视画外的观者,所以一幅画对于观者而言就是一个独立的“客体”;主观的风格有:北方的维米尔等的绘画风格,画中的人物留心到画外观者的存在。而他的《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提出了“触觉—视觉”的艺术史发展方式,认为艺术史是由古代触觉到现代视觉的一种知觉方式的发展,是人类知觉方式的发展史。
沃尔夫林是布克哈特的学生,他通过形式分析的方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风格问题,解释了艺术中风格的发展,他的重要著作《美术史的基本概念》提出了较为成熟的艺术史风格理论,使西方风格学日趋成熟,与温克尔曼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古典、巴洛克、文艺复兴艺术早期的周期概念不是一种艺术的价值判断,一种风格不会在被另一种风格代替之后消失。《美术史的基本概念》这部著作分析了文艺复兴风格的五组对立的概念:平面与纵深、线描与涂绘、同一性的统一与多样性的统一、封闭的形式与开放的形式、模糊性与清晰性。沃尔夫林对这五组概念进行研究,比较了文艺复兴艺术和巴洛克艺术的不同,对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有没有共同的模式,为什么人们对同一幅画、同一位画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这类问题试图作出回答,提出应该从个别的艺术作品展开研究,发现风格自主发展所有的逻辑。 二、风格学被引入中国美术史研究
风格学被引入中国美术鉴定领域,得到了热烈的反响,改变了我国绘画史研究按照年代展开叙事的模式,在中国滕固首次提出以风格演变对绘画史进行叙述的新范式,认为风格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一部美术史也是风格的演变史,将艺术史分为萌芽阶段、生长阶段、兴盛阶段、衰亡阶段四大部分,《唐宋绘画史》就是利用风格学的方法和图像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作品画风的演变,打破了原来历史时期的限制,国外的汉学家罗樾、高居翰等人运用风格学的方法对宋代以及宋代以后的绘画作品进行鉴定,将艺术风格与哲学、宗教文化、社会情境相结合,把艺术的研究引入了多学科背景下的研究。 结语:
西方的风格学研究方法为中国的美术史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辟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是我国的艺术史研究较晚,研究的方法和领域仍在探索阶段,所以还需将新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中西会通互释,更好地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丹麾,刘晓陶. 试论方闻引进沃尔夫林风格论研究中国书画鉴定之得失[J]、美苑, 2011(05)
[2]、 徐习文.艺术学研究方法的典范——论滕固艺术学研究方法[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1(0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曹顺庆,李思屈. 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 文学评论, 201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