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 稳达标)4.1.2准确高效审题 深远立意快速构思 新人教版

来源:意榕旅游网
准确高效审题 深远立意快速构思

高效演练·稳达标

1.(2017·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抢红包”是这两年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微信群里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低俗风气。你对此有何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提示】根据材料内容,人们对“微信抢红包”现象大致有三类看法:

(1)对“微信红包”持支持态度,认为值得发扬。“微信红包”是传统习俗和现代网络科技的结合物。现在国家倡导发扬传统文化,过年发红包其实是传统习俗,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才更具有生命力,才会被人们传承下去。另外科技的发展也一定会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妨把微信红包看作是继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后的又一时尚便捷的人际交往方式,它同样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由此可立意为:“新时代新民俗”“传统习俗在科技力量下的新生”等。

(2)对“微信红包”持反对态度,认为这种“只认钱”的行为会让人与人的感情更加疏远,让社会风气变得庸俗,故应坚绝抵制“微信红包”活动。由此可立意为“别让红包抢走亲情”“红包装不下友情”等。

(3)辩证看待“微信红包”。“微信红包”形式新颖,老少同乐,可以营造和乐轻松的气氛,加强人们的情感联系,成为亲情的润滑剂,但应注意在恰当的时间和场合进行娱乐,不可盲目沉浸其中,干扰打乱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甚至陷入金钱的牢笼。由此可立意为“让红包成为情感润滑剂”“红包亲情两相宜”等。

2.(2017·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立意提示】从华人父亲角度:(1)为华人父亲点赞,将无私的爱献给下一代。(2)可以质疑华人父亲做法,爱孩子别过于溺爱,也应让孩子经历风雨。(3)作为父亲,他可以为儿子挡风遮雨,但路还得儿子自己走。立意如“可以为他撑起一片天,但不替他走人生路”。

从英国父亲角度:(1)认同英国父亲的做法,与孩子平等相处,让孩子养成独立习惯。(2)质疑英国父亲做法,批评英国父亲的做法对孩子的健康不负责任,过于自我。

从两位父亲行为辩证的角度:(1)反应了东西方父爱方式的不同。(2)适合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就是好的教育方式。

3.(2017·桂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符合文体特征;②字数不少于800字,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提示】阅读材料,把握关键词:“20出头的瑶族姑娘”“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父老乡亲希望”“发挥专业特长”“创业梦”。深入思考,挖掘材料核心:如何选择人生道路,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立意示例:①勇敢追梦,不怕失败;②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努力拼搏;③传播希望,成就辉煌人生;④心系故乡,奉献的人生最美;⑤发挥特长,利己利人;⑥面对选择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⑦人生道路不是唯一的,要听从内心的追求。 【方法点拨】

思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材料,挖掘内涵

思辨型材料因其内蕴的丰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其主旨是多元的,而往往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以“现代社会的竞争”为例,竞争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存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愿意不愿意,它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竞争有很多的益处,同时也有不少派生出来的弊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在学习中本来就不该鼓励竞争”的观点。那么,现代社会到底要不要竞争?如果免不了竞争的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竞争?这些都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必须做

出回答的问题。

第二步,深入思考,确定主题

一篇800多字的文章不可能也不应该八面出击,因为那样势必是一面也不能击破。古人在论述文章作法时就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高见。你在深入思考之后,只能确定其中一个中心(角度)去做文章。以“大学扩招问题”为例,在你的文章中,你可以为大学扩招叫好,也可以着力反思大学扩招带来的种种弊端。总之,你只能执其一端。

第三步,选定文体,表达思想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来选择某种文体,或议论文或记叙文或“另类”文体。但无论选择什么文体,都要尊重该文体的内在规定性,不能弄成“四不像”。 4.(2017·济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猫到林中捕鸟,猫头鹰告诉它:“不要吃我的孩子。” “你的孩子长得怎么样?” “我的孩子最漂亮。”

猫答应了。猫在矮树丛中找来找去,鸟巢中尽是一些美丽的小鸟,猫怕都是猫头鹰的孩子而没有下口,最后,发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放心的饱餐了一顿。

猫头鹰回来一看,他的“漂亮”孩子一个都不见了。

这则寓言中的猫头鹰给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审题立意提示】通读故事可知,小猫头鹰之所以被猫吃,主要原因是猫头鹰对自己孩子的描述表达不清楚。为什么表达不清楚?猫头鹰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描述是“漂亮”,而事实是“丑”。是什么原因导致猫头鹰妈妈不能客观地描述自己的孩子呢?是因为猫头鹰妈妈带上了个人情感色彩。这是一个寓言故事,由此联想到社会现实,说明父母常常因为受情感因素(或过分溺爱,或认识不足,或自我不清醒)的影响,不能客观真实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或者面对孩子的问题。根据提示语(这则寓言中的猫头鹰给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的要求,立意必须从猫头鹰的角度进行作文。参考观点:(1)母亲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其实对孩子是伤害。(2)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猫头鹰是鸟类中最丑的),粉饰缺点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悔恨。(3)带着自己的个人情感去看问题,去处理事情,只会一叶障目,不利于事情的处理。(4)也可以从学习、生活以及治国等各个方面加以联系,符合材料意思即可。 【方法点拨】

寓意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技巧一,要由此言揭彼意

寓意型材料的寓意总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作时要由“此言”揭“彼意”。如2012年高考天津卷,“此言”指的是老鱼与小鱼之间的对话,但材料真正要说的“彼意”却是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东西。

技巧二,要由“物”而及“人”

寓言、童话等常常讲的是植物、动物等,写作时应巧妙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 技巧三,要就“事”而论“理”

如2013年高考辽宁卷,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正面理解这件事是,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历练自己,成为珍珠;反面理解这件事是,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尊重。

技巧四,要做类比联想

比如有一则材料讲的是海参有一种特殊的“排脏”功能,遇到污染及不良环境时,海参把毒素吸收到内脏里去,然后把中毒的内脏全部排出,等到环境良好后再重新生长内脏,生活下去。从这一现象,可以类比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相似的现象:肌体的某部分受到了毒害,需要手术割除病灶;污染环境的企业,如小造纸厂、不合格的化工厂等,要勒令停产,等等。

5.(2017·广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这则故事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

【审题立意提示】这道题的材料是一个小故事,两个小孩玩一次石头交换糖果的游戏,小男孩有私心,把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而小女孩则毫无保留地交出了所有的糖果。事情的结果变得很有意思:小男孩彻夜难眠,小女孩睡得很香。为什么会这样?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男孩怀疑小女孩也跟他一样藏起了最好吃的糖果,而小女孩却相信自己换来了最好看的石

头。这样自然可以引出“怀疑与信任”的话题,这也是本材料中最核心的立意方向。顺着这个立意方向继续追问:为什么小男孩会怀疑,而小女孩却充满信任?因为小男孩有私心,或者说很有“心计”,小女孩却保持着纯朴的童真,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心计与童真”。这则材料还可以这样追问:交换中明明是小男孩占了便宜,小女孩吃了亏,可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样我们又可以把它和“得到与失去”话题联系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