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盖板涵技术交底

来源:意榕旅游网
通道及盖板涵施工技术交底

一、通道及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开工报告 现场勘查 原材料试验

基坑开挖 测量放样

人工清基础

垫层 临时排水

台背回填 验收评定 顶板支模,扎筋 墙板浇砼 成品养护 墙板支模 底板、支模 底板砼浇捣 墙板、顶板砼浇捣 二、施工方法 1、基础工程

施工时,首先进行基础的测量放样,基础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采用机械开挖,开挖到涵底标高后预留200mm厚余土,由人工清挖,为维持现场道路的畅通,保证盖板涵施工的顺利进行,开挖的土方全部外运。人工清基的土方则可留在场内,并堆在基坑一侧,但应离坑边2m远。

开挖到设计标高后,修整基面,经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签证后,按图纸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在基础浇筑时,要注意沉降缝的准确位置。

基坑开挖时,拟采取如下排水措施:一是在开挖前,查明原有流经施工现场的各种明沟暗渠和给排水管道,并予以截断或引开,二是在基坑上口的两边用10号砼筑一道250x150(宽x高)的挡水线,并在挡水线外侧设置一条300x300的排水明沟,以此来堵截、疏导地表水或雨水,使其不流入基坑内;三是待基坑成型后,在坑底两边做300 x300的排水明沟,并沿明沟走向每隔15m左右设一个800x800x500(长x宽x深)的集水井,用Ф100泥浆泵往外抽排,以清除基坑内的积水。

基坑开挖时,应在坑口两边用漆有安全警示标志的彩色钢板做成围栏,夜间应挂上警示灯。基坑两边均采用自然放坡,放坡比例为1:2(宽:高),遇局部土质较松软处,可加大放坡比例或用模板和架管做支撑处理。 2、涵身施工

涵身根据设计图进行施工,涵身采用大块钢模板,支架采用万能脚手架。涵身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吊车吊漏斗入模灌注砼,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施工中注意沉降缝的宽度及垂直度。

模板的施工应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进行,使用前应清除表面泥渣,涂刷无色脱模剂,模板加工和拆除后,均应分门别类堆放整齐,墙模封模前,必须将里面的

木屑等清扫干净。 3、砼工程

(1)砼的拌制及运输:砼采用在现场就近搅拌,斗车运输。第一拌砼应适当增加水泥和砂子的用量。在进行砼浇筑时,试验员应会同建设监理方做好试块的取样和坍落度的测试工作。

(2)砼的浇捣;通道及盖板涵的砼浇筑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浇筑底板砼,第二次浇筑墙身砼成型。第三次浇筑盖板砼。,每个施工段的砼浇筑方向采用倒退式,由远至近,平行浇筑。墙体砼采用Ф50插入式振捣,底板和顶板的砼采用Ф50插入式和平板振捣器交替振捣。砼浇捣前,应用水湿润模板和钢筋,对钢筋、模板、预留洞口等及相关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确认无误,并签发砼浇灌许可证后方可浇筑。砼浇筑时,应派钢筋工和模板工配合,及时整理和修复有问题的钢筋和模板。砼振捣时应遵循快插慢拔、插点交错、相互搭接的原则,避免漏振或离析。墙体砼应分层浇灌振捣,分层厚度不宜超过500。砼的养护与拆模:砼浇捣完后,采用湿麻袋覆盖,定时浇水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墙外侧模板在不损坏砼外形的前提下即可拆除,墙内侧模和顶板底模则应在砼强度达到70%时方可拆除。 4、盖板施工

盖板在预制厂预制,吊车吊装,施工中应注意几何尺寸的控制和起吊、运输过程中的成品保护。

所有钢筋加工前都必须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并按规定取样送检,达到合格后才能使用。加工成型好的钢筋必须挂牌,牌上应注明序号、分部分项工程名称、钢筋编号、规格型号、尺寸和简图、并按照现场施工员的要求在指定地点分门别类堆放整齐。

钢筋的连接:凡Ф20(含Ф20)以上的钢筋采用对焊或搭焊接头,其它均采

用绑扎搭接接头。采用焊接接头时,应按规定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焊接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

钢筋的绑扎:盖板钢筋的绑扎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绑扎前,须校对钢筋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编号和使用部位。并按照钢筋的间距用粉笔分格,安放钢筋时,严格对照格子进行,并应注意纵横向钢筋的安放顺序。有接头的钢筋应按规范错开布置,搭接长度应满足规范的要求。为保证设计所要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在应留保护层的地方,必须设置砂浆垫块。顶板下的垫块间距不大于600x600,呈梅花状布置。垫块应用1:2水泥砂浆制作。为保证顶板上部的钢筋不被踩坏或塌陷,应设置“∩”形支撑筋,间距600x600,钢筋规格Ф16。

钢筋的运输:钢筋在场内的搬运基本上以人工和非机动车为主。 5、出入口及附属工程

用作砌筑的石料应符合图纸或监理工程师要求,并在使用前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以确定石料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值。浆砌片石施工严格按照座浆、挤浆法施工。 6、台背回填

涵身砼强度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后,进行台背填土施工,回填严格按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涵洞台背回填范围:填筑宽度涵洞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的宽度,填筑筑高度基坑底至高出洞顶1m。由两侧对称分层填筑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15cm,涵身两侧用小型冲击式振动夯对称夯填直至填土高出涵顶不少于1m,然后再用机械填筑,保证填筑的密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当涵顶填土超过1m时,才可采用重型机械压实。

涵身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和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6%。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工点实际情况,对横向结构物两侧采取防排水措施。

回填材料采用改良土时,必须进行CBR试验,严格控制含水量。并由监理处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对于已经完工的台背回填,立即报检。由检测单位采用回旋钻检测。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的形式见下图。

路床表层

过渡段 路床底层

涵洞 ≥2m 路床以下路堤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形式 中建五局金洲大道D标项目经理部

2007-7-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