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强度性参数: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如温度、压力等。在热力过程中,强度性参数起着推动力作用,称为广义力或势。
广延性参数:整个系统的某广延性参数值等于系统中各单元体该广延性参数值之和,如系统的容积、内能、焓、熵等。在热力过程中,广延性参数的变化起着类似力学中位移的作用,称为广义位移。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接*衡状态,整个过程可看作是由一系列非常接*衡态的状态所组成,并称之为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膨胀功:由于系统容积发生变化(增大或缩小)而通过界面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膨胀功,也称容积功。热量:通过热力系边界所传递的除功之外的能量。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第二章 气体的热力性质
理想气体:气体分子是由一些弹性的、忽略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占有体积的质点所构成。比热: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K(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比热。定容比热:在定容情况下,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变化1K(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容比热。定压比热:在定压情况下,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变化1K(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压比热。
定压质量比热:在定压过程中,单位质量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压质量比热。
定压容积比热:在定压过程中,单位容积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压容积比热。
定压摩尔比热:在定压过程中,单位摩尔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压摩尔比热。
定容质量比热:在定容过程中,单位质量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容质量比热。
定容容积比热:在定容过程中,单位容积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容容积比热。
定容摩尔比热:在定容过程中,单位摩尔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容摩尔比热。
混合气体的分压力:维持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各组成气体所具有的压力。
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压力Pi之和。
混合气体的分容积:维持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不变时,各组成气体所具有的容积。
阿密盖特分容积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容积V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容积Vi之和。
混合气体的质量成分:混合气体中某组元气体的质量与混合气体总质量的比值称为混合气体的质量成分。混合气体的容积成分:混合气体中某组元气体的容积与混合气体总容积的比值称为混合气体的容积成分。混合气体的摩尔成分:混合气体中某组元气体的摩尔数与混合气体总摩尔数的比值称为混合气体的摩尔成分。对比参数:各状态参数与临界状态的同名参数的比值。
对比态定律:对于满足同一对比态方程式的各种气体,对比参数
、
和
中若有两个相等,则第
三个对比参数就一定相等,物质也就处于对应状态中。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而其总量保持恒定,这一自然界普遍规律称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把这一定律应用于伴有热现象的能量和转移过程,即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任何能量而能连续不断作功的循环发动机,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热力学能:热力系处于宏观静止状态时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之和。外储存能:也是系统储存能的一部分,取决于系统工质与外力场的相互作用(如重力位能)及以外界为参考坐标的系统宏观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宏观动能)。这两种能量统称为外储存能。轴功:系统通过机械轴与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轴功。流动功(或推动功):当工质在流进和流出控制体界面时,后面的流体推开前面的流体而前进,这样后面的流体对前面的流体必须作推动功。因此,流动功是为维持流体通过控制体界面而传递的机械功,它是维持流体正常流动所必须传递的能量。焓:流动工质向流动前方传递的总能量中取决于热力状态的那部分能量。对于流动工质,焓=内能+流动功,即焓具有能量意义;对于不流动工质,焓只是一个复合状态参数。稳态稳流工况:工质以恒定的流量连续不断地进出系统,系统内部及界面上各点工质的状态参数和宏观运动参数都保持一定,不随时间变化,称稳态稳流工况。技术功:在热力过程中可被直接利用来作功的能量,称为技术功。动力机:动力机是利用工质在机器中膨胀获得机械功的设备。压气机:消耗轴功使气体压缩以升高其压力的设备称为压气机。节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遇到突然变窄的断面,由于存在阻力使流体压力降低的现象。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分析热力过程的一般步骤:1.依据热力过程特性建立过程方程式,p=f(v);
2.确定初、终状态的基本状态参数;
3.将过程线表示在p-v图及T—s图上,使过程直观,便于分析讨论。
4.计算过程中传递的热量和功量。
绝热过程: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状态变化过程,即
或q=0
称为绝热过程。 定熵过程: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可逆热力过程,称为定熵过 多变过程:凡过程方程为
常
数的过程,称为多变过程。定容过程:定量工质容积保持 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量工质压力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压过程。
定温过程:定量工质温度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温过程。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工作原理:吸气过程、压缩过程、排气过程,活塞每往返一次,完成以上三个过程。活塞式压气机的容积效率:活塞式压气机的有效容积和活塞排量之比,称为容积效率。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为了安置进、排气阀以及避免活塞与汽缸端盖间的碰撞,在汽缸端盖与活塞行程终点间留有一定的余隙,称为余隙容积,简称余隙。最佳增压比:使多级压缩中间冷却压气机耗功最小时,各级的增压比称为最佳增压比。
压气机的效率:在相同的初态及增压比条件下,可逆压缩过程中压气机所消耗的功与实际不可逆压缩过程中压气机所消耗的功之比,称为压气机的效率。热机循环:若循环的结果是工质将外界的热能在一定条件下连续不断地转变为机械能,则此循环称为热机循环。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开尔文说法:只冷却一个热源而连续不断作功的循环发动机是造不成功的。
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热源取得热量,并使之完全转变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循环发动机,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任何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只能沿着使孤立系统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定熵过程: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可逆热力过程,称为定熵过程。热机循环:若循环的结果是工质将外界的热能在一定条件下连续不断地转变为机械能,则此循环称为热机循环。
制冷:对物体进行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称为制冷。
制冷机:从低温冷藏室吸取热量排向大气所用的机械称为制冷机。热泵:将从低温热源吸取的热量传送至高温暖室所用的机械装置称为热泵。
理想热机:热机内发生的一切热力过程都是可逆过程,则该热机称为理想热机。卡诺循环:在两个恒温热源间,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的循环,称为卡诺循环。
卡诺定理:1.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可逆循环,其热效率都相等,与采用哪种工质无关。 2.在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小于可逆循环。
自由膨胀:气体向没有阻力空间的膨胀过程,称为自由膨胀过程。 第七章 水蒸气
未饱和水: 水温低于饱和温度的水称为未饱和水(也称过冷水).
饱和水: 当水温达到压力P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水将开始沸腾,这时的水称为饱和水。
s时,
湿饱和蒸汽:把预热到ts的饱和水继续加热,饱和水开始沸腾,在定温下产生蒸汽而形成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称为湿饱和蒸汽,简称湿蒸汽。 干饱和蒸汽:湿蒸汽的体积随着蒸汽的不断产生而逐渐加大,直至水全部变为蒸汽,这时的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即不含饱和水的饱和蒸汽)。 第八章 湿空气
湿空气:干空气和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 饱和空气:干空气和饱和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 未饱和空气:干空气和过热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 绝对湿度: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质量。 饱和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达到最大值,称为饱和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与同温度下饱和空
气的饱和绝对湿度 的比值
含湿量(比湿度):在含有1kg 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混有的水蒸气质量
饱和度:湿空气的含湿量d与同温下饱和空气的含湿量
ds的比值
湿空气的比体积:在一定温度T和总压力p下,1kg干空气和0.001d水蒸气所占有的体积湿空气的焓: 1kg干空气的焓和0.001dkg水蒸气的焓的总和 第八章 湿空气
湿空气:干空气和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
饱和空气:干空气和饱和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 未饱和空气:干空气和过热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 绝对湿度: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质量。 饱和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达到最大值,称为饱和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与同温度下饱和空
气的饱和绝对湿度
的比值
含湿量(比湿度):在含有 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混有
的水蒸气质量
饱和度:湿空气的含湿量d与同温下饱和空气的含湿量
ds的比值
湿空气的比体积:在一定温度T和总压力p下,1kg干空气和0.001d水蒸气所占有的体积湿空气的焓: 1kg干空气的焓和0.001dkg水蒸气的焓的总和 第九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稳态稳流:稳态稳流是指开口系统内每一点的热力学和力学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但在系统内不同点上,参数值可以不同。为了简化起见,可认为管道内垂直于轴向的任一截面上的各种参数都均匀一致,流体参数只沿管道轴向或流动方向发生变化。
定熵滞止参数:将具有一定速度的流体在定熵条件下扩压,使其流速降低为零,这时气体的参数称为定熵滞止参数。 减缩喷管:当进入喷管的气体是M < 1的亚音速气流时,这种沿着气体流动方向喷管截面积逐渐缩小的喷管称为渐缩喷管。
渐扩喷管:当进入喷管的气体是M > 1的超音速气流时,这种沿气流方向喷管截面积逐渐扩大的喷管称为渐扩喷管。
缩放喷管:如需要将M < 1的亚音速气流增大到M > 1的超音速气流,则喷管截面积应由df < 0逐渐转变为df > 0,即喷管截面积应由逐渐缩小转变为逐渐扩大,这种喷管称为渐缩渐扩喷管,或简称缩放喷管,也称拉伐尔(Laval)喷管。
节流:节流过程是指流体(液体、气体)在管道中流经阀门、孔板或多孔堵塞物等设备时,由于局部阻力,使流体压力降低的一种特殊流动过程。这些阀门、孔板或多孔堵塞物称为节流元件。若节流过程中流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称为绝热节流,常常简称为节流。在热力设备中,压力调节、流量调节或测量流量以及获得低温流体等领域经常利用节流过程,而且由于流体与节流元件换热极少,可以认为是绝热节流。
冷效应区:在转回曲线与温度纵轴围成的区域内所有等焓线上的点恒有j > 0,发生在这个区域内的绝热节流过程总是使流体温度降低,称为冷效应区。
热效应区:在转回曲线之外所有等焓线上的点,其j < 0,发生在这个区域的微分绝热节流总是使流体温度升高,即压力降低dp,温度增高dT,称为热效应区。
喷管效率:是指实际过程气体出口动能与定熵过程气体出口动能的比值。
第一章——基本概念
1、闭口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5、热力平衡状态:热力系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其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6、准静态过程:如果造成系统状态改变的不平衡势差无限小,以致该系统在任意时刻均无限接近于某个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7、热力循环:热力系从某一状态开始,经历一系列中间状态后,又回复到原来状态。
8、系统储存能:是指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总和。
9、热力系统: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把用某种表面包围的特定物质和空间作为具体指定的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或者,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2、焓:可以理解为由于工质流动而携带的、并取决于热力状态参数的能量,即热力学能与推动功的总和。 3、技术功: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是稳定流动系统中系统动能、位能的增量与轴功三项之和
4、稳态稳流:稳定流动时指流道中任何位置上的流体的流速及其他状态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流动。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可逆过程:系统经过一个过程后,如果使热力系沿原过程的路线反向进行并恢复到原状态,将不会给外界留下任何影响。
2、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而使之全部转变为功。 3、可用能与不可用能:可以转变为机械功的那部分热能称为可用能,不能转变为机械功的那部分热能称为不可用能。
4、熵流:热力系和外界交换热量而导致的熵的流动量 5、熵产:由热力系内部的热产引起的熵的产生。 6、卡诺定理:工作再两个恒温热源( 和 )之间的循环,不管采用什么工质,如果是可逆的,其热效率均为 ,如果不是可逆的,其热效率恒小于 。
7、工质火用:的对一定的环境而言,工质在某一状态下所具有的热力学能中理论上可以转化为可用能的部分。 8、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在孤立系内,一切实际过程(不可逆过程)都朝着使系统熵增加的方向进行,或者在极限情况下(可逆过程)维持系统的熵不变。 第四章——气体的热力性质
1、理想气体:分子本身不具有体积、分子间没有作用力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2、定压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作单位温度变化时相应的焓的变化。
3、定容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作单位温度变化时相应的热力学能的变化。
4、迈耶公式及使用条件: ,适用于理想气体。 5、比热的定义和单位: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无摩擦内平衡的特定过程中,做单位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6、气体常数与通用气体常数:气体常数:等于波尔滋蔓常数与每千克气体所包含的分子数的乘积。通用气体常数:1mol气体的气体常数。
7、实际气体的临界状态:纯物质的气、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极限热力状态。
8、对比态定律:对于范德瓦尔气体, 中只要有两个对比参数相同,第三个对比参数也必定相同。 第六章——水蒸气的热力性质
1、汽化潜热:使一千克饱和水在一定压力下完全变为相同温度的饱和水蒸气所需加入的热量称为水的汽化潜热。 2、湿蒸汽:饱和蒸汽和饱和水的混合物称为饱和湿蒸汽,简称湿蒸汽
3、干饱和蒸汽:不含饱和水的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 4、过热蒸汽:温度高于所处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的蒸汽称为过热水蒸气。
5、过冷或未饱和水:温度低于所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的水。
6、蒸发与沸腾:蒸发式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通过分子飞升的方式进行的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是在温度达到和超过饱和温度时通过产生汽饱和分子飞升的方式所进行的激烈的汽化过程。
7、水蒸气的饱和状态:是汽化和液化达到动态平衡共存的状态
第七章——理想混合气体与湿空气
1、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2、相对湿度:指绝对湿度和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的比值。
3、含湿量:单位质量干空气夹带的水蒸气的质量。 4、露点温度:对应于水蒸气某分压下的饱和温度。 5、干球温度:普通温度计测得的温度。
6、湿球温度:用湿纱布包裹的湿球温度计测得的湿纱布中水的温度。
7、以上三种温度的关系: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不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
8、饱和湿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依据其湿空气中水蒸汽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可划分这两类湿空气。 第九章——气体与蒸汽的流动
1、扩压管:利用流速的降低使气体增压的流道称为扩压管。
2、绝热节流:由于局部阻力使流体压力降低的现象。 3、滞止状态:流速为零或者流速虽大于零但按定熵压缩过程折算到流速为零时的状态。
4、临界流速:达到当地音速的流速称为临界流速。 5、减缩喷管:比体积的增加率小于流速的增加率。 6、渐放喷管:比体积的增加率大于流速的增加率。 对于不可压缩的流体,喷管一定是减缩型的。 简答题
1.焓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概念:焓=热力学能+推动功
物理意义:u是工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pv则是随工质流动而转移的能量,因此焓代表工质流入(出)开口系时传递的能量。
2.熵增过程是否都是自发;可逆过程的熵变是否一定等于零。
1)不一定,因为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不可逆过程熵可能增加,绝热时熵也可能不变,如不可逆放热过程时熵有可能不变。另外熵增过程也可能是非自发性的,非自发过程需要补偿过程,其总的效果是系统总体能质的降低,总体上的不可逆。只有系统的总熵增加过程才能自发进行,只是系统中某一部分熵增加而系统的总熵减少的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2)不一定。熵变dertaS=Sfθ+Sg。可逆过程熵变dertaS=ιSQ/T。非孤立系中过程可吸热,放热或绝热,所以Q可大于、小于、等于0,故dertaS可大于、小于、等于0.孤立系的可逆过程dertaS=0.
3.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只有一部分热量能转化为有用功,但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在定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转化为有用功,两个说法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
不矛盾,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的说法指出,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而不留下任何变化的循环发动机。实质是说热变功必须有补充条件,这里把吸收的热变成膨胀功,气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压力降低,比容变大了。——这就是补充条件。
6.可逆过程和准平衡过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逆过程=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
区别:准静态过程:工质内部平衡过程,外部可以不平衡。 可逆过程:工质内部,工质与外界处于平衡状态,且无摩擦。
可逆过程必然是准静态过程,而准静态过程却不一定是可逆过程。或者说:可逆的一个条件是准静态过程;另一个条件是“无耗散效应”。
可逆过程的实质:过程中能量号损=0,理论上有热变功应为最大,而在需功过程中,输入功为最小。相反,不可逆总是降低工程的效率。
准静态及可逆过程均可以在坐标图中表示和分析。 联系:可逆过程必然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只是可逆过程的必要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