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的故事
古时封建社会,有一个书生名叫孙山。他自幼家贫,可父母望子成龙,克服一切困难供儿念书。孙山倒也有志气,聪明好学,成绩优良,很受教书先生的器重。后来中了秀才,闻名乡里。
有一年,他和同乡的一个同学去省城参加举人的考试,结果孙山被录用排在最后一名,而他的那位同窗却沒有考上。考完以后,孙山由于惦念父母心切,所以先回到家乡。他的同学家中富裕,留在省城多玩了两天。
孙山回到家中,乡亲们听说孙山考中,纷纷前来庆贺,这家酒肉,那家菜蛋的非常热闹,门庭若市.他同窗的父亲也来拜访祝喜,过了一会儿便问孙山:我儿子考得怎么样啊?孙山想了想,不好意思直接回答,怕伤了他的心情,便随口念了两句诗:
解元尽处是孙山
贤郎更在孙山外
诗的意思是举人榜上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你儿子的名字还在我的后面,当然是沒考上
了。后来,人们都用\"名落孙山\"来比喻考试失敗沒被录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