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略谈唐三彩之艺术特色-文档资料

略谈唐三彩之艺术特色-文档资料

来源:意榕旅游网
略谈唐三彩之艺术特色

公元 618年,李渊称帝 ,建立唐朝。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 发展中的巅峰阶段。“忆昔开元全盛日 ,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 流脂粟米白 , 公私仓廪皆丰实。九州道路无 ?寤?,远行不劳吉日 出。齐纨鲁缟车斑斑 , 男耕女桑不相失。”此为杜甫在《忆昔》 诗中对唐朝盛世的生动描述。 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的虚怀博纳 ,从谏如流 ,激励图治,使得唐帝国繁荣富强 ,昌明发 达, 有绝域来贡 ,万邦入朝的景象。在思想意识方面 , 随着唐朝经 济的上升 , 国力的增强 , 民众的自信心和国家政策的开放 , 使唐朝 对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各种思想流派皆兼容并蓄 , 从而在 设计艺术上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中西交流频繁 , 西北有丝绸 之路,东南有海道联络东西 , 使来往唐朝的商队络绎不绝。因此 , 唐朝的外来物品是丰富多彩 , 而这些外来物对中国的社会、中国 原有的文化又发生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影响 , 其中很多逐步溶入 中国原有文化之中 , 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唐代是陶瓷装饰艺术高度发展时期 , 前代已有的技术得到了 发扬,新的创造发明也不断涌现 , 水平较高的以青瓷、白瓷为代 表。其中唐三彩作为盛行于唐代的一种彩色铅釉陶器 , 以造型生 动、装饰新颖、工艺精湛和釉色鲜艳而著称。国力强盛促使工艺 美术各方面的蓬勃发展 , 唐三彩的出现是其强盛社会

发展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统治阶级生活走向 奢侈和豪华。这种追求奢华、讲究排场的生活方式 , 也集中反映 于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在随葬品的使用方面。 在唐代东西两京的 西安、洛阳一带 ,大批贵族、官僚聚集于此 ,生前穷奢极侈 , 死后 厚葬成风 , 上自王室成员 ,下至士大夫阶级乃至庶民百姓 ,都流行 以唐三彩随葬。唐三彩当时作为一种明器 , 曾经被朝廷按照官职 等级不同 ,规定随葬数量多少和体积大小 , 实际上很难得以遵照 执行。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有关典章制度 , 往往比官府规定要 增加数倍厚葬。官风如此 ,民风当然也不例外 ,上行下效 ,整个社 会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 并且 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

唐三彩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 ,最多也是两色釉并用 , 它成熟 于唐代 ,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已烧制出绿、褐、黄等单 色釉陶与瓷器 , 而且出现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北朝时 期, 尽管也出现黄绿彩釉陶瓷 ,其复色挂釉方法已接近三彩工艺 , 被视为唐三彩的萌芽或前身 , 然而它毕竟还不是三彩。 所以, 唐代 使多色彩釉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得到成功运用 , 为以后彩瓷发展奠 定了基础。

唐三彩的生产工艺 , 主要经过选料、成型、素烧、施釉、釉 烧、开相等六个程序。它虽是陶器 , 却又与一般低温釉陶不同 , 而多是以白色粘土 (高岭土)作胎,手模兼制 ,雕塑成

型。器皿多采 用轮制或模印成型 ,俑象则通过雕塑模制而成 , 小件或造型奇特 者也有捏塑成型的 , 是两次烧成的烧造工艺。 先将胚胎成型晾干 , 入窑经1000— 1100°C高温烧出素坯;然后在已素烧冷却过的胎 体上施以铅釉,第二次入窑经900°C低温釉烧而成。釉烧出来以 后, 人物俑还需要再开相。 所谓开相 , 就是唐三彩中人物的头部多 不施釉 , 白粉打底 , 饰以彩绘 , 细致刻画。其具体方法是先用毛笔 在面颊和唇部涂点朱红 , 再以黑墨描绘出眼晴、眉睫、胡须和巾 帽。足部也多不施釉 , 有的用墨涂抹 , 以示靴子。 人俑颈部以上或 手足部, 即露出皮肤部位不施釉的原因 , 应该是考虑到在烧制过 程中无法控制其色釉流淌 , 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而不施釉 , 待完全烧成后再开相 , 则可任意绘彩 , 控制效果 , 使其形象更加写 实、逼真、美观和生动。

唐三彩的类型包罗万象涉及面广 ,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 来, 唐三彩在洛阳、西安、扬州、丹东地区和山西、甘肃两省唐 墓中均有发现 , 其它省区很少 , 尤以洛阳和西安出土最多 , 又因较 早发现于洛阳 , 故洛阳唐三彩最为驰名。 但鲜为人知的是 , 河南不 仅洛阳有唐三彩 , 其他地区也发现和出土不少精美的唐三彩。从 河南出土收藏的大量唐三彩实物资料中不难发现 , 其制品多非实 用器, 当然也有部分实用器。 一般为明器 , 即放置於墓中的随葬品 其胎质疏松且渗水 , 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但其品种繁多 , 内容丰

富 , 几乎包罗万象 , 反映了大唐盛世繁荣生 活的诸多方面。唐三彩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器皿 , 有盂、 尊、钵、壶、碗、盘、豆、盆、杯、盅、罐、瓶等盛贮器 , 及砚 台、烛台、香炉、枕头等文房生活日常用具 ; 二是模型 , 诸如房屋、 厕所、仓库、车马、柜厨、假山、水榭、亭台楼阁等 ;三是俑像 , 人物造型多为天王、武士、文官、贵妇、女侍、男僮、牵马或牵 驼的胡人以及骑马、杂技、乐舞俑等 , 动物俑造型主要有马、骆 驼、牛、驴、狮、虎、猪、狗、羊、兔、鸡、鸭、鹅及镇墓兽等。 唐三彩中绝大部分是人物和动物的俑像。 其整体雕塑手法采用洗 练明快的线条来勾勒轮廓 ,摄取神态 ,局部则用浮雕手法来增加 立体之感 , 再以写实手法细致刻画。这种表现手法达到了精致完 美、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此外 , 还有许多造型别致的唐三彩雕 塑佳作,当然也有一些模仿现实生活所用的各类器物和模型 , 均 妙不可言 , 不胜枚举。

装饰上白釉蓝彩孕育唐青花。唐三彩的生产已有 1300 多年 历史。它吸取众多艺术特点 , 融雕塑、绘画、釉陶等造型装饰技 巧于一体 ,采用堆贴、印花、刻划、绞胎等装饰艺术 , 以人物、动 物、植物、几何图案为主的装饰题材 , 创造了一种新颖的民族工 艺, 形成唐代陶塑艺术的独特风格。唐三彩更重要的特点还是那 斑驳淋漓、美不胜收的釉彩。在陶坯素胎上施以铅釉 , 在焙烧过 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自然流淌、相互渗透 ,色彩协调 ,花纹艳丽。 每件唐三彩艺术品的颜色 ,都呈现出浓淡相

宜的层次 , 几种颜色 皆融为一体 ,相映成辉 ,形成一种天然绚烂的彩墨画效果。 唐三彩 实际是将多种彩釉交错同施一器 , 经交融、流串、晕散和窑变 , 呈现出千变万化、 不尽相同的瑰丽颜色。 由于唐三彩在制作过程 中, 釉色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奇妙变化 , 因此, 世上没有任何两 件烧制好的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

唐三彩的装饰工艺还有三个独特之处 : 一是釉花的出现 , 即 釉药和色剂混合使用绘制焙烧而成的花纹图案 , 是陶瓷史上的一 次飞跃。它虽然不同于瓷器的釉上彩或釉下彩 , 却堪称其前驱。 自商周出现青釉瓷以来 , 数千年都不曾用釉色组成纹样 , 唯唐代 形成叠峦异峰。 二是其中的白釉蓝彩 , 是后来青花瓷的前身 , 有学 者认为是唐青花的初创阶段。三是绞胎釉工艺 , 多以酱、黄、绿 三种釉色与胎泥绞合 , 呈现出来的纹样颇似树木的年轮 , 或如飞 云流水,或像山峦虎皮 富有天然之美。

国外考古发现还表明 , 唐三彩在唐代就沿着陆上的“丝绸之 路” , 及通往东海、南海海上航道的“陶瓷之路”输出海外。在 沿线的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朝鲜和日本 , 都曾发现有中 国的唐三彩。 可见 , 唐三彩并不仅仅都是作为明器随葬之用 , 而且 同时还被当作珍贵的工艺品大量销往海外。此外 , 在我国唐三彩 的影响下 , 古代日本奈良还仿烧成功了“奈良三彩” , 朝鲜的新 罗也烧成有“新罗三彩”。

总之, 唐代设计艺术发展受到其经济的高度发展 ; 自信和开 放的政策 ; 中外工艺美术的交流 ; 工艺美术生产的传统发展这几 个方面的合力作用。 整体风格可以用“满”和“情”两个字来形 容, 满即具有博大清新、 华丽丰满的特点 ; 情即富有情趣变化。 它 熔铸南北 , 渗融古今 , 糅合中外 , 不仅对中国自身的设计艺术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就是在世界设计艺术发展史上也留下了光辉 灿烂的一页。这对我们当今繁荣的新时代也产生着巨大的启示 , 立足本源 ,洋为中用,开拓进取 ,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让 21世纪的 艺术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辉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