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月考卷】人教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月考卷】人教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人教版2021~2022学年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卷(一)

九年级化学

(时间:50分钟 化学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第1-6单元

第I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衣服晾干

C.冰雪融化

D.食物腐败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H2O

B.O2

C.KMnO4

D.H2CO3

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镁离子:Mg+2 C.两个氢原子:H2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锌元素:ZN D.氯化钙:CaCl2

A.加块状固体 B.加热液体

C.

倾倒液体 D.振荡试管

6.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2

C.+4

D.+6

7.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X↑+8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 ) A.HClO

B.ClO2

C.O2

D.Cl2

8.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关于维生素D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4.8%

C.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8:44:1

D.维生素D2由28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9.用微粒的观点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事实

可将气体压缩保存在钢瓶中 液态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解释

分子间有间隙,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分子受热分子体积变大

1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一定条件下生锈,生锈后固体质量大于生锈前铁丝的质量 B.在点燃条件下,1g氢气与9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10g

C.双氧水分解后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分解的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11.如图是小明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符合操作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加入石灰石

C.收集气体 D.气体验满

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B.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 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3.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4.下列图示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有4个原子

D.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5.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CaCO3

CaO+CO2↑)。现有100g CaCO3样品,高温锻

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g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16(10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焦炭在富氧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加热溶有二氧化碳的石蕊试液,其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17(4分).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图1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后形成粒子的符号 。 (2)从图2可知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质子数为 。

(3)如图3是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18(10分).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图。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 A.过滤池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活性炭吸附池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味 C.清水池中一定是软水

(2)明矾[KAl(SO4)m•12H2O]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 ,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

(3)上述过滤池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实验室中的过滤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除此之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19(12分).图1装置是实验室常用来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

(1)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

(2)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若选用C

装置来制取,则优点是 。图2装置不具备此功能的是 (填序号)。

(3)利用D装置收集氢气的理由是 。

20(7分).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如图为利用天然气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1)设备Ⅰ内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设备Ⅲ中可以产生并分离出CO2和H2,依据流程图判断进入设备Ⅳ的物质是 。 (3)农业生产中若施用60t尿素,可为农作物提供氮元素 t。

(4)结合流程分析碳元素的转化过程。请按转化的先后顺序写出含碳物质的化学式:CH4→ →CO(NH2)2。

21(12分).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化学研究的热点。 Ⅰ.二氧化碳的捕集

捕集CO2后的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1)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 。 (2)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图1:

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

= 。

(3)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如图2所示。

①写出图中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该工艺中Fe3O4的作用是 。

(4)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C2H6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

C2H6O+3O2。研究显示,每升“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二氧化碳。计算

2L“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得到的乙醇,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答案】B 【解答】

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既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又能防止造成水体与土壤污染,不合题意;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因使用化石能源而产生的污染物,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答案】D 【解答】

解:A、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食物腐败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H2O 【答案】A 【解答】

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H2O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B、O2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KMnO4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因为它有三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D、H2CO3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因为它有三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镁离子:Mg+2 C.两个氢原子:H2 【答案】D 【解答】

解: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项错误; B、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锌元素的元素符号为Zn,故选项错误;

C、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

B.锌元素:ZN D.氯化钙:CaCl2

B.O2

C.KMnO4

D.H2CO3

B.衣服晾干

C.冰雪融化

D.食物腐败

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钙是由显+2价的钙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CaCl2,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块状固体 B.加热液体

C.【答案】B 【解答】

倾倒液体 D.振荡试管

解:A、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A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C操作错误; D、洗涤试管时,应该左右方向振荡试管,而不是上下振荡,D操作错误。 故选:B。

6.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答案】D 【解答】

B.+2 C.+4 D.+6

解:SO4的化合价是﹣2价,氧的化合价是﹣2价,设硫酸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根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根的化合价的原则,可得: x+(﹣2)×4=﹣2

则x=+6

因此硫酸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 故选:D。

7.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X↑+8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 ) A.HClO 【答案】D 【解答】

解:由2KMnO4+16HCl=2KCl+2MnCl2+5X↑+8H2O可知,反应前后钾原子都是2个,锰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8个,氢原子都是1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6个,反应后应该是16个,其中10个包含在5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l2。 故选:D。

8.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关于维生素D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4.8%

C.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8:44:1

B.ClO2

C.O2

D.Cl2

D.维生素D2由28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答】

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维生素D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4.8%,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维生素D2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1×44):16≠28:44: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维生素D2是由维生素D2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D2分子由28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用微粒的观点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事实

可将气体压缩保存在钢瓶中

解释

分子间有间隙,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

B C D

液态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分子受热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D 【解答】

解:A、分子间有间隙,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可将气体压缩保存在钢瓶中,A说法正确; B、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液态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都能支持燃烧,B说法正确; C、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C说法正确;

D、分子间有间隙,升高温度,分子间间隔变大,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一定条件下生锈,生锈后固体质量大于生锈前铁丝的质量 B.在点燃条件下,1g氢气与9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10g

C.双氧水分解后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分解的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答案】A 【解答】

解:A、铁丝在一定条件下生锈,生锈后固体质量大于生锈前铁丝的质量,是因为铁生锈时和氧气、水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在点燃条件下,1g氢气与9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9g,是因为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质量比是1:8,即1g氢气恰好和8g氧气反应生成9g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双氧水分解后生成水和氧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小于分解的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1.如图是小明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符合操作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加入石灰石

C.【答案】D 【解答】

收集气体 D.气体验满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右端导管处密封,后往长颈漏斗内加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错误;

B.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添加药品的顺序是先向锥形瓶内添加大理石或石灰石,然后由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添加块状固体药品时要先将锥形瓶横放,然后用镊子将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入锥形瓶,最后将锥形瓶慢慢竖起,让固体滑落至锥形瓶底部,操作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二氧化碳应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时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操作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B.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 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答】

解:A、经过沉淀、过滤后只除去了水中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矿泉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A错误;

B、硬水中含较多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较少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硬水中产生泡沫少浮渣多,软水中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用肥皂水来区分,B错误;

C、蒸馏水中不含人体健康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C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正确; 故选:D。

13.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答】

解: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

D、上述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4.下列图示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有4个原子

D.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答】

解:根据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的分子中共含有14个原子,三种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一个分子中含2个原子,一种原子,则4个X分子中含12个原子,应为两种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属于两种原子。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4=1:2而非1:1;故B不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C不正确;

D、该反应有单质生成,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15.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CaCO3

CaO+CO2↑)。现有100g CaCO3样品,高温锻

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g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答案】D 【解答】

解:A、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B、设生成氧化钙质量为x, CaCO3

CaO+CO2↑,

56 44 x 100g﹣67g

x=42g,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42g×该选项说法正确;

=3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4.8%,大于40%,

D、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12:48=1:4,氧化钙中不含有碳元素,因此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小于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16(10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焦炭在富氧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加热溶有二氧化碳的石蕊试液,其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答案】(1)2Mg+O2(2)C+O2

CO2;。

2MgO。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4)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H2CO3

H2O+CO2↑。

(5)2H2O22H2O+O2↑;催化作用。

2MgO。

【解答】解:(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故填:2Mg+O2

2MgO。

(2)炼铁高炉内焦炭在富氧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故填:C+O2

CO2;。

CO2。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CO2═CaCO3↓+H2O。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4)加热溶有二氧化碳的石蕊试液,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

故填: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H2CO3

H2O+CO2↑。

H2O+CO2↑。

(5)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化锰起催化作用。 故填:2H2O2

2H2O+O2↑;催化作用。

2H2O+O2↑,该反应中二氧

17(4分).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图1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后形成粒子的符号 。 (2)从图2可知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质子数为 。

(3)如图3是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答案】①Al3+,②200.6,80;③2:1。

【解答】解:①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13,该原子是铝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变成了铝离子,符号为:Al3+;

②由图2可知,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原子序数是80;

③由图3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氮。反应的方程式是:2CO+2NO

N2+2CO2.可知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8(10分).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图。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 A.过滤池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活性炭吸附池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味 C.清水池中一定是软水

(2)明矾[KAl(SO4)m•12H2O]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 ,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

(3)上述过滤池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实验室中的过滤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除此之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答案】(1)C; (2)2;Al(OH)3 。 (3)引流;漏斗、烧杯;

【解答】解:(1)A、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故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C、清水池中不一定是软水,需要用肥皂水检验,泡沫多是软水,泡沫少是硬水,故错误。

(2)化合物KAl(SO4)m中,K为+1价、Al为+3价、SO4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3)+(﹣2)×m=0; 解得:m=2;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 。

(3)在实验室中过滤液体时,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除了玻璃棒,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 故答案为:

(1)C; (2)2;Al(OH)3 。 (3)引流;漏斗、烧杯; 19(12分).图1装置是实验室常用来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

(1)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

(2)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若选用C装置来制取,则优点是 。图2装置不具备此功能的是 (填序号)。

(3)利用D装置收集氢气的理由是 。 【答案】(1)2KMnO4

K2MnO4+MnO2+O2↑;AE。

(2)CaCO3+2HCl═CaCl2+H2O+CO2↑;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②。 (3)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E。 故填:2KMnO4

K2MnO4+MnO2+O2↑;AE。

K2MnO4+MnO2+O2↑;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若选用C装置来制取,则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图2装置不具备此功能的是②。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②。 (3)利用D装置收集氢气的理由是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故填: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20(7分).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如图为利用天然气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1)设备Ⅰ内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设备Ⅲ中可以产生并分离出CO2和H2,依据流程图判断进入设备Ⅳ的物质是 。

(3)农业生产中若施用60t尿素,可为农作物提供氮元素 t。

(4)结合流程分析碳元素的转化过程。请按转化的先后顺序写出含碳物质的化学式:CH4→ →CO(NH2)2。

【答案】(1)物理;(2)氢气(或H2);(3)28;(4)CO→CO2。

【解答】解:(1)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可得到氧气和氮气,分析流程图可知,设备Ⅰ是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则设备Ⅰ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分析流程图可知,设备Ⅳ是合成氨的设备,合成氨的反应原理是N2+3H2

2NH3,则设

备Ⅲ中产生和分离出CO2和H2的,其中的H2进入设备Ⅳ,作为合成氨的原料,故填:氢气(或H2); (3)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则60t尿素可为农作物提供氮元素的质量是60t×2,故填:28;

(4)分析流程图可知,碳元素的转化途径是CH4→CO→CO2→CO(NH2)2,故填:CO→CO2。 21(12分).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化学研究的热点。 Ⅰ.二氧化碳的捕集

捕集CO2后的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1)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 。 (2)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图1:

×100%=28t,

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

= 。

(3)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如图2所示。

①写出图中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该工艺中Fe3O4的作用是 。

(4)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C2H6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

C2H6O+3O2。研究显示,每升“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二氧化碳。计算

2L“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得到的乙醇,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Ⅰ.CO2+H2O═H2CO3。 Ⅱ.(1)分子的间隔; (2)

2Fe3O4+C;

(3)①6FeO+CO2②催化作用。 (4)1145.7g。

【解答】解:Ⅰ.捕集CO2后的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反应的方程式是:CO2+H2O═H2CO3。

Ⅱ.(1)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二氧化碳由气体变为固态。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乙醇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所以,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

(3)①由图示可知,图中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6FeO+CO22Fe3O4+C。

②由流程可知,四氧化三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工艺中Fe3O4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4)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68g×2=1936g 设生成乙醇的质量为x,

2CO2+3H2OC2H5OH+3O2

88 46 1936g x

解得:x=1016g

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是:故答案为:Ⅰ.CO2+H2O═H2CO3。 Ⅱ.(1)分子的间隔; (2)

2Fe3O4+C;

≈1145.7g。

(3)①6FeO+CO2②催化作用。 (4)1145.7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