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随堂巩固
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③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④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 ①适逢;②应当;③供给;④供给。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且陛下春秋高 ..
D.惶恐饮药而死 ..
解析: A项,“丈人”古义是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是岳父。B项,“成就”古义是栽培,提拔;今义是事业上的大成绩。C项,“春秋”古义是年龄;今义是季节,春季和秋季。
答案: D
3.与“天雨雪,武卧啮雪”句中活用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单于愈益欲降之 B.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C.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D.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解析: A、B、D三项同为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中的“网”“檠”与例句中的“雨”同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C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父任,兄弟并为郎①少以.A. 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①乃.B. 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单于使陵至海上①久之.C. ②宜皆降之.生,何面目以归汉①虽.D. 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解析: D项,连词,即使。A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B项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C项①凑足音节,助词,不译;②代词,代指“他们”。 答案: D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
例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解析: 例句和C项均为被动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 C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富人卓王孙为具召之。临邛令自往迎相如。.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文君久之不乐,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居久之,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如,相如请为天子游猎赋。赋奏,天子以为.郎。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还报,乃拜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余,复召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病免,卒。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 ①临邛(qiónɡ):古县名,在今四川邛崃。②都亭:指临邛城内之亭。都:城。亭:人停集之处。③僰(bó):古代部族名。④消渴疾:病名,即今之糖尿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赀为郎 赀:通“资”,钱财 .
B.卓王孙为具召之 .C.故相如缪与令相重 .D.赋奏,天子以为郎 .
具:馔,指饭菜 缪:通“谬”,佯装 奏:演奏
④
③②
①
解析: D项,奏:进献。 答案: 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杜门不出琴心挑之卓王孙闻而耻之,为而以..A. B. 凿地为坎何以汝为见?..
乃召问相如.C. 见犯乃死.
相如见而说之.
D. 惶恐饮药而死.
解析: D项均为连词,表承接。A项分别表原因;成为。B项分别为用;因为。C项分
别为于是;才。
答案: D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相如有文采的一组是( )
①相如请为天子游猎赋 ②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 ③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 ④上读《子虚赋》而善之 ⑤赋奏,天子以为郎 ⑥转迁孝文园令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解析: ②是写相如的游学经历,③是说相如与临邛县令王吉的关系,⑥是说相如晚年官职的变动。 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简练地记述了汉代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一生游梁、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写出了相如穷困潦倒的境遇和起伏跌宕的一生。
B.汉景帝时,司马相如凭借家中资财做了武骑常侍。景帝不喜欢辞赋,批评他爱好文学,于是相如旅居梁国,与邹阳、枚乘等游说之士相处数年。
C.文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婚恋,写得婉转秾丽,极富新奇,颇似生动的小说。故事为后世文学创作所取材,清人吴见思称其为“唐人传奇小说之祖”。
D.武帝即位后,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深为赞赏。相如因得召见,又作《上林赋》,武帝用为郎。曾奉使西南,拜为中郎将,后为孝文园令。
解析: B项“批评他爱好文学”是对原文“非其好也”的误解。 答案: B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击剑之术,因而他的双亲给他起了个小名叫“犬子”。 (2)梁孝王去世后,司马相如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击剑之术,因而他的双亲给他起了个小名叫“犬子”。司马相如开始求学之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奉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梁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司马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梁国。梁孝王让相如和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司马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梁孝王去世后,司马相如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曾说:“长卿你如果长久在外谋官职不如意的话,就过来找我。”于是司马相如就前往临邛找王吉,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临邛富人卓王孙备办酒席宴请他。临邛令亲自前去迎接相如。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刚守寡不久,很喜欢音乐,所以司马相如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宴会完
毕,相如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进家所见,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
时间长了,卓文君面对生活的贫困感到不快乐,司马相如就同文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亲自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顾客之事。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不得已,卓王孙只好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文君就同司马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一天,武帝读了《子虚赋》后,认为写得好,就召来司马相如询问。相如请求为天子写篇游猎赋。这篇赋写成后,进献给皇帝,皇帝即任命相如为郎官。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他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相如出使完毕,回京向汉武帝汇报,皇上就任命相如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
从那以后,有人上书告相如出使时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因而,他失掉了官职。他在家呆了一年多,又被召到朝廷当了郎官。后来被授官为孝文园令,常常借病在家闲呆着,他患有糖尿病,以后因病免官,在家中去世。
三、语言表达
11.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汉书”应用书名号;②“它记述了……不辱使命”,缺少宾语,可以在后面加上“的事迹”;③应去掉“威武不能屈,”中的逗号;④语序不当,“经常”应放在“运用的”的前面。
12.请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文句前后贯通。
信念是艰难的克星。常言道:“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苏武能忍得住塞外的彻骨之寒,是因为他有着“苏武节,骨铮铮;为国辱,重亦轻”的坚定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荆轲敢冒生命危险去刺杀秦王,只因为他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与必胜信念。(必须写荆轲以照应上文)
1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民族英雄是指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而岳飞就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宋、金之间的战争都是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
族之间的战争。民族之间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不能用侵略和反侵略的概念。凡是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凡是意在掠夺别的民族的土地和财产,施行民族压迫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我们称岳飞为著名的抗金将领,但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
答案: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