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颂辉(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摘要:文章首先对“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回顾,其次探讨了“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及启示,最后分析了新时期陕西高职发展转型升级的路径,即总结“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的有益经验,借鉴成熟的模式;把握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机遇,创新培养方式;把提升内涵和质量当成高职发展的第一要务。关键词:职教改革试验区;高职发展;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8)06-0193-022014年以来,陕西省政府出台了系列文件,以助推陕西(一)部省共建机制奠基保障,强化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既是提升国民素质和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大众化教育,又是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技能人才根本支撑的教育,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10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以“国”字挂牌,部省共建工作机制为保障。拉开了职教兴国的大幕,开创了大国重器时代的先河。(二)与区域经济和产业需求联动,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理性回归服务区域经济,适应市场和产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例如,天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依托天津市政府2009年启动的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计划投入300亿元的海河教育园区联动建设,形成资源聚集、挖掘巨大的区域职教需求;2009年3月建立的广西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与民族经济发展联动,同年建立的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着力打造扶贫和公益的职业教育模式;2012年7月,黑龙江建立的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等,都以提供区域经济有效职业教育需求为发展引擎,激发中国职业教育从未有过的巨大活力。(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例如,天津“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职业教育本科院校———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破解了长期困惑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弥补了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天花板”和“断头台”的体系缺陷,极大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四)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夯实内涵和质量根基,全面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天津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博物馆、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主赛场,国家西部民族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由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占据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不能缺位无为。陕西省高职处在全国相对滞后的水平,在对接产业发展,聚焦内涵建设,产教深度融合,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发展质量等领域必然面临艰巨任务。如何打造陕西特色的中国职教“升级版”,打赢新时期职业教育质量攻坚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启示,探索新时期陕西高职发展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一、“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历程回顾改革开放40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时期[1]。这一时期,“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2015年全国设立10个部省(市)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频现不同地域、行业、政策的创新发展亮点。以天津为例,2005年,全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立,2010年升级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2015年又升级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模式”的职业教育改革受到广泛关注。10年砥砺奋进、探索前行,“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与国家示范高职建设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遥相呼应、同频共振,这一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成为全世注目的一道靓丽风景。回顾“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历程,今天依然意义深远。各试验区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学保障机制、行业企业办学、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职业教育后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及启示“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参与主体众多、涵盖产业领域多。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起步阶段积累原创经验,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阶段创新典型模式,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阶段树标杆和示范。这一宏伟的工程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对新时期的职教发展又带来哪些启发和思考。作者简介:李颂辉(1964—),男,汉族,陕西咸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职教政策。注:本文系2016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级科研课题“‘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内涵与特色研究”的阶段成果(编号:JY150-05)。
2018年3月地、国家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质量监测评估中心、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教育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心等六个重大项目带动试验区建设,对于今天全面打赢职业教育质量攻坚战无疑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启发意义。三、新时期陕西高职发展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转型升级原意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外部发生系统性变化而采取的应对策略,现泛指社会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方式。高职发展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是时代要求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具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高职学校转型升级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对自身和外部提出迫切要求是什么?其次,目前,制约高职进一步发展的普遍问题和根本症结在哪里?最后,高职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何建立?对以上问题笔者解决策略如下:提升内涵和质量;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方式和办学模式;切实增强高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提升高职的社会吸引力。具体路径如下。(一)总结“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的有益经验,借鉴成熟的模式目前,陕西省已经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启动了杨凌陕西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西安阎良国家航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可以在对接区域经济热点、重大项目带动、打通中、高、本衔接等方面借鉴经验,甚至有些领域可以复制其成熟的模式。(上接第192页)进专业人才的发展。在本次实训教学中,学生最终制作精密的无缝钢管管材,经过技师和教师的综合评估,学生真正理解了液压和气动试验原理,在精准的数显压力表进行液压和气动控制上,能显著提高制作的精准度,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也发现自己在钢管管材制作中,既能精准地使用切割机,也能提高制作的精度。在动手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训结束之后,教师再次回归理论课堂,对实践训练进行总结,再次巩固知识,并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引导,发挥“工作室制”教学的真正意义。(三)加强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建设“工作室制”的核心是改革、优化并完善传统的课程设置,同时开设基于嘉兴企业发展前景、经济发展实情的实训项目,从硬件到软件建设的“三部曲”,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与社会接轨的能力[4]。围绕校企合作,紧密融入嘉兴地方文化特色,加快校外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5]。通过工作室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工作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艺术家前来学院任教,直接指导学生的工作。高职院校想要培育实践应用型人才,既要有长期固定合作的企业,还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制度与措施,保证高职院校与企业更好地合作,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提供法律保障。(二)把握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机遇,创新培养方式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已开展混合所有制和现代学徒制、中外合作办学试点,2018年2月5日教职成〔2018〕1号文件《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出台,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些大好的政策机遇,在创新培养方式上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才能找到高职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三)把提升内涵和质量当成高职发展的第一要务提升内涵和质量是增强高职吸引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根本途径。天津模式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重视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质量建设,对今天高职发展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四、结语高职是高等教育的新类型,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适应产业需求是高职的本质功能,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的基本经验。2015年陕西省出台《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把高职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为陕西省高职发展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以深化内涵、提高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吸引力的理念为指导,寻找创新突破路径,是陕西省高职发展转型升级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需要有关人员以极大的勇气面对困难、付出超常的智慧和艰辛。参考文献:育,2017(6):1.
[1]徐国庆.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当代职业教
三、结语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是较为重视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实践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贡献者,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至关重要[6]。一方面,需要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当贯彻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采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训能力。另一方面,要培育优秀教师,引进社会资源,增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段婷.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以“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为基点[J].职教论坛,2013,11(23):35-36.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3(2):250.
[2]高立武.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J].[3]刘俊生.关于艺术类高职工作室制实践教学的思考:以游戏设计与制作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3,3(24):85-86.美术文献,2017,5(1):66-67,73.
[4]完颜严.关于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室制”模式的探讨[J].[5]孔成,张晓玲.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的建立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14):103-104.
[6]高广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5):26-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