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

来源:意榕旅游网
PACU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

一.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一)概述

麻醉后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重症监护室(ICU)继续治疗。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

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4、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扶助或控制呼吸。 5、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

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恢复室病人管理内容

(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5)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6)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8、按照麻醉后恢复室记录单进行各项检测内容的记录,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病情发生变化或不稳定时,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如遇病人病情发生重大变化,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应该立即通知实施麻醉医生或科主任共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

9、当病人达到转出标准后或需要送往ICU继续治疗,应详细记录各种检查结果。将病人及所有病历记录送到普通病房或ICU。 (三)拔管指征

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管导管,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 1.PaO2或SpO2正常。

2.呼吸方式正常。T型管通气10分钟试验表明,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

3.意识恢复,可以合作和保护气道。 4.肌力完全恢复。

5.拔管前PACU的麻醉医师应警惕原已经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再次气管内插管。给予吸氧,吸引气管导管内、口腔内和咽部异物;拔管前正压通气、面罩给氧,监测SpO2,估计是否有气道梗阻或通气不足的征象。

(四)、病人离室指征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5s以上。

2、呼吸系统标准。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min,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地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4、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超过最后一次麻醉加药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五)、病人的转运

转运途中,应由值班护士或医生护送患者返回原病房。并向病房值班护士或医师详细交代病情,并移交病历,包括监护与治疗记录。在转运途中经常发生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患者坠床等,另外有可能出现电梯停电或出现故障、转运车损坏等意外情况。护送人员均应考虑到并及时处理,安慰患者,保持患者安静十分重要;保证患者在运送

途中的安全是护送人员的重中之重。总之,恢复室将患者处理到最佳状态后,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将最小。 二PACU交接班制度

(一)病人术毕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陪护送入PACU,护士交班内容包括:

1、 向麻醉医师了解麻醉方式,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用药情况。 2、 向手术医师了解手术方式、术后诊断、术中有无意外、术后特殊处理和护理重点。

3、 向手术护士了解并核实病区、姓名、床号、年龄、各输液、测压管道、所输液体的性质、浓度、滴速、术中的出入液体的总量,各种引流管道的有效引流,皮肤的完整性及病人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和药品。 (二)病人转出PACU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PACU护士送回病房,并向病房医师和护士口头交接班,交接班内容包括: 1、 麻醉方式。

2、 手术方式及术后诊断。

3、 病人在术中和恢复期病情变化和特殊处理。

4、 病人在手术室和PACU用药、输液、输血情况,病人对各种药物反应。

5、 各种引流管的有效引流。 6、 病人皮肤的完整性。

7、 病人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和药品。 三.患者麻醉后由手术室转入PACU的指征

1. 全麻苏醒不完全或者神经阻滞易引起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或者循环功能不稳定患者;

2. 全麻患者气管导管尚未拔出或拔除气管导管仍苏醒不完全患者; 3. 接受椎管内麻醉患者:术毕距离末次注药时间未到1小时;术毕麻醉阻滞平面高于T5;围术期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过敏反应,经处理呼吸、循环功能基本平稳;

4. 接受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围术期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过敏反应、气胸、膈神经阻滞或其他影响或其他影响呼吸、循环的情况,经处理呼吸、循环功能已基本稳定者;

5. 其他任何麻醉科主管医师认为尚不宜直接送回病房,有必要进入PACU继续监护和处理的情况。 四.患者由PACU转入病房的指征 (一)除外转入ICU患者;

(二)并且steward评分>4分(见附件);

(三)一般情况:患者已清醒,能正确定向,能服从简单指令,适当的肌张力;

(四)循环系统:血压、心率变化在术前的20%以内,输血输液量适当;尿量>30ml/h;

(五)呼吸系统: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已恢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分泌物,呼吸平静而无困难。频率10-30次/分,吸空气时,血氧饱和度>95%,无需辅助或控制呼吸;4 (六)术后疼痛:基本控制; (七)门诊病人:能行走,无嗜睡及低血压,无恶心呕吐,无较重疼痛; PACU (八)椎管内麻醉平面下降至T10以下; 2 (九)并且静脉通畅。 5 1 ICU 手术室 3 五:患者转入、转出PACU流程图 病房 ①患者术前基础疾病较重或术中生命体征不平稳,术后需接受较长时间监护者。

②患者麻醉后由手术室转入病房指征 ③患者麻醉后由手术室转入复苏室指征 ④患者复苏时间≥3h仍达不到转入病房指征 ⑤患者麻醉后由复苏室转入病房指征 附件: Steward苏醒评分

清醒程度 完全苏醒 2 对刺激有反应 1 对刺激无反应 0 呼吸道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2

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1 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 0 肢体活动度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 2 肢体无意识活动 1 肢体无活动 0

评分在4分以上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 清醒程度分级

0级:病人入睡,呼唤无任何反应;

1级:病人入睡,呼唤时有肢体运动或睁眼、头颈部移动; 2级:病人清醒,有1级的表现同时能张口伸舌;

3级:病人清醒,有2级的表现并能说出自己的年龄或姓名;

4级:病人清醒,有3级的表现并能认识环境中的人或自己所处的位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