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全球信息化势头日趋迅猛 , 信 息化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 , 信息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当企业进 行虚拟化的经营、 银行实行电子金融服务、 个人也强烈要求信息 消费的时代 , 政府的工作全面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政府工作 全面信息化指的即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实质上是指政府机构在 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 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 作流程的重组优化 , 从而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公平、廉洁的政 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通过先进的生产力来解放管理能力 一
种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方式 , 是现代政府管治社会的有效手段。 自 1993 年美国首倡电子政务以来 , 许多国家也相继掀起了电子 政务建设热潮。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的过程 , 这个过 程非常艰巨 , 需要付出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通过对我国电 子政务行政环境四大要素 , 即经济要素、沟通网、创新基础、人 力资源的数据分析 , 在四个指标中 ,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 临的最大困
, 是
难是人力资源匮乏 ,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已经成为 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 , 因此增强人力资源的基本投 人成为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所在。
二、电子政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电子政务是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利用信息和网络通 信技术 , 加强政府管理 , 实现政务公开、提高效率、利学决策、改 进和完善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 ,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 其应 用和发展需要人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来支撑 , 对人力资源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要求 ;
(一) 知识水平由储备型向学习型转化 知识经济
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瞬息万变 , 要顺应电子政务对知 识的宽度、深度、新度的要求 , 仅有工作前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 够的。这就首先要求公务员在工作中应不断学习 , 改变现有知识 僵化和老化的弊病 ,拓展自己的知识存量 , 提高综合素质。
(二) 能力结构由片面型向复合型转化 如果公务
员只具备管理知识而没有专业技术知识 , 而对复杂 问题必然手足无措 ;如果只具备专业知识 , 缺少管理艺术和方法 , 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因此 , 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要求是既要 “懂电子” ,又要“通政务” ,具备
组织协调、 综合分析、 操作运 用等综合能力。
( 三) 管理方式由治理型向服务型转化 电子政务
改变了传统政务模式下的高度集权式管理 , 避免了 暗箱操作和钱权交易 , 倡导的是利用网络优势加速信息的流动 , 使公众更好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因此 , 要求公务员应该 彻底放下“门难进、 脸难看”的社会管制者姿态 , 通过更为透明、 便民的方式 , 切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四) 人员配备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
长期以来 , 公务员配备基本上是在符合“行政职业能力”和 文书写作能力前提下的法律、管理等人员 , 而电子政务要有完善 的人力资源体系 , 既包括领导人员、 IT 应用人员 , 又包括项目管 理人员、能够对政府职能转换提供咨询的人员等 , 人员需求上更 显多样性和时代性。
三、我国电子政务实施中的人才问题
总体上讲 ,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人才短缺普遍的情况是 : 顶层 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 中层人才正在大量流失 , 基层操作人员整体 信息水平距信息时代的要求仍相去甚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 缺乏明确的和强有力的领导 电子政务主要
是一个国家行业和政府行为 , 而且是一个综合 性的国
家和政府行为 , 因为它涉及政治与政党、立法、行政、司 法、中央和地方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诸多方面。 对这样一个 涉及到公务领域、公众部门、跨地域的事业 , 需要统一的、明确 的和强有力的领导。 而在我国 , 目前恰恰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 因而导致各自为政、相互割裂、各行其是 , 甚至将其变成了企业 性行为。这些都极不利于政府信息化事业统一、协调、健康、稳 定的发展。
(二) 缺乏复合型人才。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需
要有高明的领导和精通信息技术的 专业技术人员 , 还必须拥有既通晓信息技术又善于管理的复合型 人才 ,由他们牵头可以事半功倍。 这类人应是决策层的成员之一 , 这样他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短、 中、长期发展计划 , 同时,他们由于通晓信息技术而洞悉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 , 提出 具有超前性的实施方案和避免资源浪费的对策。 在我国政府管理 信息化中 ; 同时掌握高新信息技米和懂得行政管理知识的人才很 少, 这严重影响了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 政府部门的高级技术人才缺失。 技术专业
人才要是指对电子政务进行程序开发、 网站建设和 系统维护等技术性工作的人才 , 是电子政务在公共部门得
以实施 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据调查显示 , 高级技术人才的普及工作远远 落后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但是这些人才往往大量流失 , 而 且流失的更多的是尖子 , 而这部分尖子流走后通常得不到及时的 补充 ,因而政府信息人才队伍实际上处于一个不断弱化的过程 , 队伍的整体素质呈不断下降之势。
四、电子政务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电子政务是一种以服务、责任、民主、合作和智能为基本特 征的行政管理模式 ,任何行政管理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人 , 对公 务员素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 开发在电子政务背景下 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非常必要 ,具体而言 ,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手进行 :
(一)招聘严格把关 , 综合考虑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招聘是公务员队伍的进口 , 因此在招聘过程中对公务员的数 量、质量必须严格把关。 公务员在进行信息化和管理创新的同时 , 要适应电子政府和信息化社会的公共事务 , 应在现有人员有效开 发的前提下 ,通过优胜劣汰 , 招聘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多元 复合型人才 , 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员招聘的具体要求有 : ①综合行政能力 , 即具备灵话的环 境适应性 , 较强的效率观念和独立决策能力等 ; ②信息技术基础 , 即充分掌握办公自动化和网络
技术、应用特网交互平台技术 , 热 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保密 ; ③信息管理能力 , 即热悉计算机和 网络应用 , 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共享 ,通过相关计算机网 络技术广泛搜集和获取信息 , 并准确筛选和利用有效信息 ; ④新 型服务意识 ,即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割和“官木位”思想 , 树立新 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 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
资本的转变 电子政务的建设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 对人才的需求贯穿了 电子政务建设的全过程。储备一定数量的人才 , 并有效地将人才 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是建设、发展并完善电子政务的必要保障。 我市现阶段电子政务人才尤是系统工程人才少、人才分布零散、 人才外流、外部人才不愿进人我市的现象很严重 , 对电子政务的 发展极为不利。如何有效地将现有的电子政务人才集中储备
?如
何吸引外部的人才 ?这是值得深究的问题。借鉴大多数电子政务 建设成功的国家和城市的经验 , 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人才储备 库、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制度不失为一种良策。值得注意的是 , 在 人才储备过程中容易造成知识和创新的封锁 , 我市在对人才进行 储备时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 更深入地将人才资源转变为人才 资
本。
(三)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 取得学以致用的效果 目
前,国内公务员的政务培训机制和内容相对落后 , 仅仅停 留在需要什么补什么的阶段 , 没有结合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新要 求进行培训 , 自然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工作。 因此,电子政务要从长 远上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规划 ,保证统一组织和领导 , 统筹规划 ,完 善资金配套和相关支持体系 , 使公务员的知识水平和结构在良好 的外部环境下不断更新。 具体培训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 要求进行区别对待 , 兼顾个体与全局 , 先进与落后。 培训方式上也 要通过自学、培训班、研修班、远程教学、实战演练等灵活多样 的方式 , 辅以严格的考核 , 在保证公务员有时间、 有兴趣的前提下 在用中学 ,在学中用 ,并取得学以致用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