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4期 ndustry Focus i,_litR聚焦 达90万吨,同年被中国乳业协会评为全国十佳 奶牛地级市。2008年以来,受“三聚氰胺”事 三、应对措施 一是改变定价机制,制定鲜奶收购价格依 件的影响,各级政府及各地农牧部门加大了对 据,鲜奶收购价格应由养殖户、奶协、企业共同 奶牛养殖场及加工企业的整治和监管力度,奶 论证确定,以饲料价格为依据,按照饲料牛奶价 牛养殖逐渐从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分散饲 格比在1:(1.2—1.4)之间浮动,随着饲料价格 养、粗放经营的传统养殖方式逐步向规模化、 的上涨而上涨,提高利润空间,促进农民发展奶 集约化、标准化的优质高效现代畜牧业转变。 牛养殖业。 目前,乌兰察布市奶牛养殖正处在从分散养 殖到规模化养殖的关键转型时期,现全市奶 牛存栏25.6万头,存栏奶牛50头以上的规模 养殖场有83家,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37%以 上,全市正常运行的标准化奶站为148家,鲜 奶运输车辆为62辆。全市共有乳品加工企业6 家,Et加工鲜奶能力为1 560吨,实际日加工 鲜奶为720吨,主要生产液态奶、乳粉、酸牛 奶和各种冷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鲜奶的收购价格增长与饲料价格的 增长不成正比,造成养殖效益降低,特别散养户 养殖效益低下,奶牛数量有所减少。在鲜奶收购 价格上,牧场的奶价相对园区较高,饲养稳定, 且逐步扩大养殖规模,而散养户园区奶价较低, 效益不佳。 二是饲养管理水平低,部分养殖户管理较 为粗放,饲料配方不够科学、合理,饲料结构单 一,影响了奶牛的产奶性能。 三是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是当今 乳品产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乌兰察布 市乳品产业链中,缺乏公司与奶农的紧密结 合,尚未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 机制。 四是第三方乳品质量监测仲裁机构尚未建 立,企业与奶农之间因原奶质量检测结果造成的 价格纠纷较多。由于奶农组织的发展还停留在初 级水平,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挫伤 其积极性。 五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地劳动力 紧缺,打工挣钱非常容易。普通小工月工资有 3000元的收入,无需资金投人。而奶牛养殖需 要投入买牛资金和饲草料周转资金,利润低, 减少了奶牛养殖的发展空间。 六是信贷困难,农户自身经济实力较差,普 遍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发展规模化奶牛养 殖亟待信贷支持,养殖户贷款难,制约了奶牛养 殖业的发展。 二是规范企业行为,切实维护奶农利益,各 级政府对当地奶牛业健康发展要给予高度重视, 整合各部门人力和财力,促进成立地方性的奶业 协会,与加工企业形成洽谈机制,进一步规范和 完善收购方式,制定合理的保护收购价,切实维 护奶农利益。 三是加大先进适用奶牛饲养技术培训和 推广力度,加快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奶养殖规 程,大力推广和应用优质奶牛标准化生产技 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现代科学养殖技 术,开展奶业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促进奶牛 养殖业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维护奶业持续健 康发展,要鼓励乳品加工企业投资入股到奶农合 作社或投资建设奶源基地,由企业出资、农户饲 养,建立利益共同体,避免出现因淡旺季收购鲜 奶指标不同而产生矛盾。 五是建立订单收购机制,降低奶农损失。鼓 励乳品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等多种 形式,完善奶农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避免牛 奶过剩时企业产品滞销拒收牛奶给奶农造成经济 损失,同时也避免因争夺奶源引发的奶农掺杂使 假、奶质下降等事件的发生。 六是加大扶持奶牛养殖业、乳品加工企业的 力度,大力引导推广“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基 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奶牛养殖业的 良性发展。 七是制定扶持政策,推进牧场建设进程,牧 场投资大、设施先进、饲草料搭配科学、牛奶质 量上乘、收购价格高、效益可观,抓好奶源基地 建设,扩大养殖规模,组建标准化牧场,是奶源 基地发展的方向。政府要对新建牧场在用地、通 水、通电、通路、粪尿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 补贴。 八是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银信部门要降低信 贷门槛,适度放宽具有一定还贷能力养殖户的 问题。 I 放贷条件,解决农户发展奶牛养殖资金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