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测试及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测试

(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80分)

班别: 姓名: 分数: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关雎”,篇名。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由此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句中的“悠”是思念的意思,连用两个“悠”字,把男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2、下列对《关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加深了感情,富有节奏感。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中,“窈窕”“淑”表现了女子的美丽善良,“君子好逑”说明“君子”的坦率自然。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君子”和“淑女”相处的愉快场景和结婚时的热闹场面的描写,将两人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感情表现了出来。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男女之间真挚的情感。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4、请从修辞角度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两句诗进行赏析。(4分)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清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3分)

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苍凉画面。(3分)

4、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5、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分)

6、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

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通过前两节的层层铺叙,为后一节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风怒号”三字,音响洪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C.“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写出了诗人的衰老形态和投诉无门的困窘之状。其中“倚杖”又与“唇焦口燥呼不得”相照应。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诗,诗人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3、请简要描述诗的开头两句所描绘的画面。(3分)

4、“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自叹息”的内容是什么?(3分)

5、“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6、“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7、请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分)

8、请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进行简要赏析。(3分)

四、《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

舍。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公文,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4、“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3分)

5、“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体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2分)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7、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3分)

参考答案

一、《关雎》

1、B

2、C

3、手法:运用是“兴”的手法,以雎鸠鸟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渲染和谐美好的气氛。作用: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点出恋爱主题。

4、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体现了《诗经》音韵的和谐美。

5、表达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正当、自由爱情生活的诚挚、热烈、健康的思想情感。

6、《关雎》是一篇写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是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是谓“哀而不伤”。

二、《蒹葭》

1、D

2、营造了缥缈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烘托得生动感人。

3、深秋的清晨苍凉幽静,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青苍,那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浓霜,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茫茫的秋水泛起侵人的寒气,凄凉冷清。

4、这些景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5、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意对即可)

6、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D

2、C

3、八月的秋风不断地怒号,破屋上的多层茅草都被秋风卷走了。有的茅草飞过江,散落在对面岸边;有的挂在高大的树梢上;还有低处的随风流转沉入水塘和水边的坳地。狂风卷茅草的景象衬托出诗人愁苦的心情。

4、“倚仗”与“老无力”相照应。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5、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现出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7、“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贴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抒发诗人忧民的情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8、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

四、《卖炭翁》

1、C

2、D

3、“辗”字既写出天气寒冷,已经结了冰,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辛劳。

4、“翩翩”本义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5、体现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6、揭露了老百姓受剥削的现实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这一句诗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