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荆州十首(其一)

来源:意榕旅游网


荆州十首其一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荆州》共有十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苏轼的诗,各种体裁均有极好的作品。古代的文人,有的只重七古、七律、七绝而忽视五绝、五律,是不全面的。这组诗是苏轼青年时期五言律诗的代表作,杜甫《秦州杂诗》就是它的渊源。1055年(嘉祐二年),苏轼弟兄二人同榜中了进士,但这一年四月八日,母亲在四川原籍去世。弟兄两人回家葬母并守丧。到1057年(嘉祐四年)九月,母丧终制,十月还朝。朝廷有几位大臣推荐苏洵出山,于是父子三人一道取水路出三峡到荆州,再改由陆路北上。三人沿途写了一百首诗文,编成《南行集》,后来散佚不全。这年十二月八日抵达江陵驿,次年正月初五,离江陵北上。《荆州》十首陆续写成于这几十天中。 三峡山川的奇丽,古迹传说的丰富,触发了诗人的诗思。在荆州之前,他有《出峡》一篇,开头说:“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联系《出峡》这几句,可以体会该诗的发端二句,简洁地写出初到荆州的感受。“游人出三峡”,看似平平而起,但联系诗中“楚地尽平川”一句,可见这是诗人出峡时的特殊感受。平川和三峡正成鲜明对比,写出地形特色,用“楚地”又暗伏兴衰之感。整组诗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个前提。三、四两句写出水陆繁忙之景。北客南贾从纵向说,吴樯蜀船从横向说,在谈者面前展开一幅舟车辐辏图。在第十首中作者用“北行连许邓,南去极衡湘”应这两句。从诗律说,这两句用了当句对。 五六句换了句法,

写荆州的自然景色。一片平原,江流其中,本来是各不相涉,但“江侵平野断”,一侵一断,就把死板的景物写生动了。“平野”和第二句的“平川”重复了“平”字,严格讲是小疵,但没有更恰当的字替代,就任其重复,这在唐人诗,也不罕见。这一句是平视远方。“风卷白沙旋”是直视近景。水面多风,而平原的风和峡口的风感觉是两样的。这里写的是水边常有的旋风,“风卷白沙旋”,仿佛令人看到水边旋风卷起沙柱的情景。但这毕竟是平原沃野的旋风,和“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塞外风光不同。荆州是汉末形胜之地。诸葛亮在隆中答刘备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从三国到五代,都是军事要地。中间两联全从地理着眼,而结尾两句作历史的回顾。一组诗的第一首结尾,对这首诗来说,要能结住,对后面几首来说,又要能引发。这个结尾恰到好处。“欲问兴亡意”,发思古之幽情,点到即止。“重城自古坚”,似回答又似未答。“自古”二字值得玩味。说“自古坚”,既表明历史悠久,又含有“今非昔比”之意,为后面几首埋下了伏笔。 《荆州》十首虽不是一气呵成,但和杜甫的《秦州杂诗》一样,有起有结。中间若干首疏疏密密,在谋篇上有联系,写法上有变化,每首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抒写方式,欣赏时不可忽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