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身份号: 分数: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不包括( ). A.裁决应先行调解
B.当事人不服仲裁,只能向法院提出诉讼
C.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仲裁委员会才能接受仲裁 D.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人应当回避
2.《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规定,未按规定提交经营情况年度报告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 )的罚款。
A.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B.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C.6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D.6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3.访谈法是工作分析方法一种,访谈的主要内容中最为核心的是( )
A.工作目标 B.工作内容 C.工作的性质和范围 D.工作环境
4.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综合体现是指人的( ) A、操作能力 B、劳动能力 C、管理能力 D、执行能力
5.由若干个工资部分组合而成的工资形式称( )。
A.绩效工资制 B.岗位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结构工资制
6.企业进行的工资市场调查就是要保证工作的( )。 A、内部竞争性
B、外部竞争性
C、内部公平性 D、外部公平性 7.下列关于观察法说法不确定的是( )
A.观察法是一种新兴的职位分析方法 B.要求工作应相对稳定
C.不适用于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D.要求观察者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 8.人力资本的实质内涵是( )
A.劳动者的体能 B.劳动者的职能 C.劳动者的知识 D.劳动者的技能
9. 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根据职工本人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时间确定。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期限最长为( )。 A、6 个月 B、12 个月 C、24 个月 D、30 个月
10.人力资源的根本特性是( )
A.再生性 B.资本性 C.能动性 D.社会性 二、多项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企业解决人力资源过剩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鼓励员工提前退休 B.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C.合并或精简某些臃肿的机构
D.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
2.关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 B.两者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C.人力资源是由投资而形成的 D.人力资源强调的是人力的重要性 E.两者的计量形式相同
3.在绩效考核中,因素评定法的评定角度主要有( )。 A.自我评定 B.同级评定 C.下级评定 D.直接领导评定 E.顾客评定
4.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竞争者 D.法律因素 E.文化因素 5、法律禁止的仲裁员的行为有( )。
A.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 B.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 C.故意拖延办案、玩忽职守 D.徇情枉法、偏袒一方当事人 6.与外部招聘相比,内部招聘的优点有( )。
A.招聘成本小 B.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C.有利于促进团结、消除矛盾 D.有利于招聘到高质量的人才 7.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形式的是( )。
A.年龄构成 B.学历构成 C.职位分布 D.部门分布 E.素质构成
8、国家《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员工可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
A.劳动权 B.民主管理权 C.休息权
D.劳动报酬权 E.劳动保护权 9.( )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
A.社会保险 B .社会救助 C. 商业保险 D .社会福利 E.公司福利
10.我国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包括( )。
A.职业介绍 B .就业政策 C.就业训练 D.失业救济 E.生产自救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不得改变用人单位与个人的劳动关系,不得与用人单位串通侵害个人的合法权益。( ) 2.可以认为HRP是HRM的首项职能,而HRP的基础是工作分析。( ) 3. 企业在进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时,应侧重于关键人员。( )
4.企业培训制度的内容必须服从或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 )
5.劳动是公民的权利不是公民的义务。( )
6.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为其组织提供劳动,并从组织获得报酬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 )
7.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内外能推动企业发展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这里劳动能力包括智力和体力。 ( )
8.试用期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
9.留任率高可减少招聘、甄选、培训等费用,因而越高越好。( )
10.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当从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这两个层次来理解。( ) 四、名词解释 (共3题,每小题 5 分,共 15分)
1.劳动合同
2.人力资源市场
3.失业保险
五、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1.培训程序是什?培训过程经历哪几个阶段?
2.工作分析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3.职业中介活动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案例:张三6月1日进入厦门市某公司工作,试用期约定2个月,试用期工资1300元,转正工资2800元,待转正后开始签订劳动合同,8月20日公司告知张三表现不能通过试用期,需延长试用期1个月。
问题:案例中公司有无违法操作之处?谈谈您的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