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以精准扶贫为例 文/向银 摘要:如今的世界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 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我们在展望中国在快步向前 发展时,不难发现扶贫问题也在紧跟其后,纵观历史和当今,扶贫问题一直就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注,而且中国共产党在 此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最终经过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在2014年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并开展了进一步的工 作。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精准扶贫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符合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坚持了历史观的立场, 是科学的思想,也是我们一直贯彻的思想,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的重要思想,也是建设中国梦所必须遵循的思想。“精准扶贫”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我 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前提。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马克思主 义哲学对当今我国“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精准扶贫唯物论一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 、从唯物论角度看待精准扶贫 世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精准扶贫 是习近 平在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其作为在宇宙 中存在的客观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据*的考察情况, 国家做出了此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 挥,在其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国家领导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云南等地进行考察接下来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些 地方的贫困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促进建设全白小康社会 奠定了基础。“精准扶贫”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雪学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因此唯物仑要求我们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党和国家就是充分认识到了此类原理并把它运用到中 国的贫困问题上来,通过一系列措施带动中国部分不发达地 区的发展,带领贫困地区的人民脱离贫困走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大道上来。 与个性的关系。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既要重 视个i生又要重视共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2015年10月16 日,*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就强调,中国扶贫攻 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 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 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 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 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 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贯彻实施“精 准扶贫”战略时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研究中,要反对主 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 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总 之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 四、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待精准扶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积极作用,由于贫困问题早已存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 充分反映了社会存在,同时“精准扶贫 战略提出后,它很好地 解决了地区贫困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 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精准扶贫”战略正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提出来 的,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 础。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尊重人民,满足人民的要求,各 行政机关需要加强监督,落实是否为人民摆脱贫图创造条件, 对于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贪污现象应给予严厉惩罚,真正 做到为人民办实事,做到让人民满意的状态。 总之,“精准扶贫 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对 其的具体应用,它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体现在战 略的每个角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 解决了困扰中国已久的贫困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发 展、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精准扶贫”战略 在立足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基础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 持,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因此,唯 有遵循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 价值观,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复兴和繁荣。蠲冒 二、从认识论角度看待精准扶贫 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作用,而贫困 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忧虑的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中遇到 的瓶颈问题,因此,*在认知到这个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的前提下,考察了云南等地,通过对该地贫困问题的了解,并 且根据以前的螺旋式发展的认识和对贫困问题认识的深化, 联合地方和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 ,要求针对不同贫困区域 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 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过程 中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做到战略跟 贫困地区相吻合,又要坚持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的观点,在实 践中不断完善对贫困地区是否贯彻实施该策略或者遇到障碍 问题的认识以便进一步的完善“精准扶贫 战略。 三、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待精准扶贫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 间接联系,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以及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万 事万物在对立统一的矛盾动力推力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求我们保持一种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视角看待事物。* 曾在早期就谈论过“精准扶贫”的问题,中国要发展首先就要 解决一些地方的贫困问题,中国的发展是和“精准扶贫 战略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中 国梦就需要解决贫困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国家并不是瞎 指挥,而是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如果我们用静止、孤立的 问题来看待“精准扶贫”战略,我们便会陷入错误的泥潭中。联 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根本特征,矛盾是联系和发展 的根本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同时 矛盾也有特殊性,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两者是共性 1O6祖国2017.6.上 参考文献: [1】王思铁.浅谈精准扶贫IN]新华日报,2014—3 27. 【2]王敬东.*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 人民日报,2015—11—29. 【3]曾伟.*的“扶贫观 :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 IN].人 民日报,2014—10—17. (作者简介:向银,学历:本科,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研究 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