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评价
摘 要: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育专业素质的提高,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
关键词: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就是依据其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对教学活动的效果及水平给予的评议和估价。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育专业素质的提高,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笔者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评判一节文化课质量的高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借鉴和参照普高的模式,但是用不变的标准去衡量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则难免有失偏颇。这是因为,专业课与文化课相比,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
1.专业课知识点繁杂和零乱
从专业课教材的编排角度来看,在一门专业课程中,有多种学科的知识彼此交叉,互相混杂。教师在某门课程的教学中,经常要停下来补充一下其他学科的知识,而这门学科可能又牵涉到别的内容,教师往往顾此失彼。
2.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明显的阶段性、延迟性
这就造成有的课程必须以“讲”为主,而有的课程则应以“练”为纲。有些专业知识,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后,靠亲手练习才能掌握的。这里“教”和“练”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空间跨度,“讲练结合”似乎难以做到。在评定文化课时,我们可以采
取在课后抽查几个学生的办法来检验一节课的实际授课效果,而在专业课上却很难这样做。
3.教材的深度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存在差距
一般而言,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动力又相对不足,而所学的学科又相对较难。教师在讲课时,既要按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又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两者不可兼得,教师不得已调整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减少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环节,使专业课课堂教学的结构产生某些缺陷。
由于专业课教材和课堂教学存在上述特点,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谙熟教材结构、把握专业特色、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评课导向,以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为目的,搞好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那么,我们进行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应该评些什么内容呢?
一、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应该结合本地实际,专业需求和教学质量表现出明确的导向性。
2.激励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主要是由理、工、农高校毕业,本校专业改行,从有关部门调入的专业技术人员三部分组成,有的虽熟悉专业,但未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有的有教学经验,但专业知识与技能尚不精深,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使被评者经过努
力可达到的评价标准,就可科学地调动教师投入教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分类性原则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最好按不同的目标要求,分级分类评价,如,对刚毕业或是初级职称的教师,可将评价的重点设在教学素质及教学基本功方面;对已有一定教学经历的中级教师,评价的重点可设在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过程方面,而对有较长教龄的高级教师,则侧重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艺术方面。
4.客观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案、权重、指标体系,评课人员组成、评课结论及课后信息反馈都应客观公正。一般情况下,可由评课人员课后集中,各抒己见、讨论评述,在此基础上形成书面结论并及时反馈。在特定情况下(如被评教师评定职称),也可由评课人员独立讨论,取得共识,再向学校有关领导反馈。
二、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课堂类型较多。从教学目的上,可分为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课和实训实习课等;从教学过程上,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辅导课、综合课等,不论何种课型,都应有其共性的规律和要素,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1.教学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的每堂专业课既是整个专业课目标教学的有机成分,也是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对应点的组成要素。因此,每堂课都应体现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仅教师知道,也要让学生清楚本节课应该学什么、懂什么、会什么。这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之一。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是评判教师对培养目标的对应点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掌握,对教材的驾驭,对重、难、疑点的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评价:
(1)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和专业技能的传授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操作、服务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课课堂教学应紧密围绕典型职业活动有序展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阐述和讲解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职业活动能力上,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学到与之相关的技能,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也使学生的兴趣、智力和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2)专业理论、技能的教学和职业道德的相互渗透
一堂好的专业课,自然要讲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但同样不可忽视寓德于教,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崇德、敬业、爱岗、遵纪的教育。诚然,我们有政治课、职业道德课要对学生进行这项工作,但是在专业课课堂上,我们挖掘教材内容,选准适当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也容易取得
事半功倍的良效。
3.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评价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学生知识水平、班级情况等。教学手段是否使用恰当,是否因材施教、针对性强,“教”与“学”之间是否协调,是否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法改革是否有创新等。同时要善于学习,不断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武装自己。
4.学法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他们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在专业课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根据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逐渐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5.教学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个人素质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主要通过教师表现的专业知识水平,讲课艺术水平,操作、演示技能水平,语言表述水平,板书水平和教学仪态等层面展现出来。
6.教学结构
任何一堂专业课都应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利用时间。这一点,可通过新课导入、新旧知识融合,各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节奏、时间的分配、教学反馈与校正,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效率等几方面与以评价。
7.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主要看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教学双边活动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堂气氛、教学效率、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等。
专业课课堂教学,是个受多因素制约的动态平衡系统,评价一节专业课,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除了考虑上述几个方面外,评课人还应摒弃个人情感因素和好恶倾向,本着对工作负责、对教师和学生负责的态度,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认真做细、做好。
课堂教学评价是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其最终目的是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教学素质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评价和评价结果分析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要保持和被评者的良好、平等的互动,而不是被评价者的被动合作,让评价真正成为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4.
[2]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3]谈课堂教学评估.贵州教育,199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信息工程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