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1 / 14
作者:PanHongliang
都匀滨江小马路 BK10+000弃渣场施工方案2 / 14
仅供个人学习
编制: 审批: 审核: 中铁十六局集团都匀滨江小马路工程经理部 2016年4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4 二、工程简况4 三. 工程地质与水文5 1. 水文环境5 2. 地质环境5 四.主要施工内容5 五. 施工组织安排5 六.施工技术工艺及流程6 1.便道施工6 2.挡墙施工6 3.盲沟施工9 4.场内灌溉渠改移10 5.废方整理10
七. 人员、机械设备配置11
3 / 14
八. 环保措施11 九. 复耕措施11 十. 施工注意事项11 十一. 安全保证措施12
都匀滨江小马路BK10+000弃土场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合同文件、施工图纸等相关资料; 2.建设部现行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
3.现场实地勘察资料(交通运输、材料来源、民俗民情资料等)。 4.合同总工期及业主对安全、质量、工期的要求。
5.我单位管理水平、技术和机械装备水平,同类或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和各种施工统计资料。
二、工程简况
都匀滨江小马路2号弃渣场位于线路里程BK10+000线路右侧,黔南州经开区老罗寨既有冲沟凹谷,呈狭长状分布,沟谷上下高差20-30M,占地平面面积约43428.95平方M,沟内常年流水,根据土石方估算,初步估算能容纳弃土61万立方M。
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并满足道路沿线周边景观要求,弃渣场设计修建拦土用挡土墙、渗水盲沟、改沟、地面截水沟、菱形骨架防护等工程构造物,确保弃土场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如下图所示:
4 / 14
三. 工程地质与水文
1. 水文环境
沟内常年流水,水系系周围山谷渗水及洪水期排水、贵广高铁隧道内渗水,通过贵广高铁边沟汇入冲沟范围,且沟谷内两侧山体多有渗水点分布,泄水量较大。
冲沟内部含两条地方既有灌溉渠,渠宽0.5m,渠壁及底厚均为0.2m,水泥混凝土结构。填筑施工前需将该灌溉沟改道引排,保证施工期间及施工完成后沟渠排水通畅。
2. 地质环境
沟谷内,有沼泽地及稻田地分布,种植土深度内含水率较高,车辆无法进入。沟谷右侧顶部为既有村道,左侧顶部为地方农田,两侧山体稳定性较好。
四.主要施工内容
根据施工组织和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该新建弃土场设置盲沟一道,沿冲沟最低处分布;为防止弃土场泥水外流,在弃土场结尾处设置重力式挡墙一座,墙高5m;挡墙外侧设置排水沟对既有冲沟进行改沟引流,沟宽6m;弃渣完成后分级放坡,坡面设置菱形骨架防护并施做绿化处理。为了挡土墙、改沟、盲沟能够施工,计划沿挡墙位置外侧修建施工便道,便道回填石方与改沟位置碎石垫层共用,便于施工车辆进场施工。
五. 施工组织安排
根据现场情况分析,施工挡墙、盲沟需先期进行临时施工便道修
5 / 14
建。修建的临时便道宽度按照能够同时两辆车错车的要求修建,计划根据水沟宽度修至6.0M,下部铺设0.5m厚级配碎石,便道全长485M。
施工便道修建完成后,及时进行弃渣场挡墙施工,防止弃土场内泥水漫流至外侧农田。
挡墙施工完成后在挡墙内侧既有冲沟位置沿冲沟走向设置2道盲沟,盲沟施工严格依据设计要求,保证弃土场内部积水可以及时通过盲沟排出。
六.施工技术工艺及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植被表土及既有构筑物清理→既有灌溉沟改道施工→挡土墙施工→盲沟开挖与填筑→既有冲沟改道施工→质检→弃土堆放
1.便道施工
临时施工便道建设前,根据盲沟和挡墙走向,确定便道修筑位置,方便施工。施工时,先清除沟谷内淤积粘土,换填块石(方便渗水),换填厚度不小于淤积粘土厚度,保证临时道路不积水。跨越自然沟谷时,先施工临时便道,再进行盲沟施工。
弃渣场外侧临时便道利用弃渣场改沟位置,计划根据水沟宽度修至6.0M,下部铺设0.5m厚级配碎石,便道全长485M。
2.挡墙施工
2.1.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测量 2.2.施工方法 工料机准备 基坑开挖 6 / 14 原材料实验及 砂浆配合比设计 监理工程师签证 基坑验收 2.2.1测量放样
利用施工控制桩,按地质和开挖深度正确放出基坑开挖位置。 2.2.2基坑开挖
根据设计断面开挖至基底设计高程以上,保留20cm,采用人工清挖,找平至设计标高。基坑挖至标高后及时核对基底地质情况,基底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及时联系相关单位现场复核,并制定换填处理方案。墙基位于斜坡时其埋入深度和距地面水平距离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倾斜基底时准确挖凿,不得用填补方法筑成斜面;挡墙开挖后及时砌筑、回填,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有水地段做好排水措施,开挖至施工过程中,保持基底干燥施工。在基础范围外挖通长排水沟,设集水井,将基坑槽内的水由排水沟排至集水井内,由Ф50潜水泵抽排水。
挡墙基础处在软弱稻田区域,基础以下1.5m范围换填碎石,换填宽度保证两侧净边各0.75m。挡墙靠近弃渣场端头位置根据设计资料及现场勘查情况显示,下部为淤泥质土,基底承载力无法满足换填要求,考虑外侧为既有河道,下游30m范围换填碎石处理,处理深度为4m,直达持力层,消除安全隐患,右侧端头墙按照浸水挡墙考虑处理。
2.2.3基坑验收
挡墙基坑开挖后,必须采用轻便触探仪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若与设计要求承载力有出入,应进行相应变更处理。(设计要求基底实地承载力为217KPa)
7 / 14
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经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2.4基础、墙身砌筑
a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实验人员全程监控。 b 浇筑方法 基础:
石质基底应清理干净松散岩层,进行浇筑;土质基底清理虚土后浇筑;地面线以下部分可不修凿镶面石;基础浇筑出地面后立即回填夯实,并作好顶面排水、防渗设施,以防基底被浸泡、软化;基础应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做到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
墙身:
浇筑分段位置设于沉降缝处。浇筑前先将沥青木板按设计结构断面和坡度置于沉降缝位置,计算层数选好用料,以控制平面高度。浇筑墙身先挂线于沉降缝木板上(根据选好的用料高度),从转角部分开始浇筑。
2.2.5沉降缝设置
基础、墙身沉降缝按设计要求(一般为10~15m)设置,缝宽2~3cm,横向贯通,竖直,缝宽一致,不得有相互咬合或挤压现象,采用沥青麻絮在挡墙内、外、顶三面填塞密实。
2.2.6泄水孔及反滤层设置
砌筑时每隔2~3 M交错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安设可用φ10PVC 管按泄水孔排水坡度砌于墙中(泄水孔设置为4%向外流水的斜坡,严
8 / 14
禁倒坡)。墙背泄水孔的进水侧设置反滤层,厚度为0.4 m,反滤层采用袋装级配碎石分层堆码填筑,在最低排泄水孔下部,设粘土隔水层,粘土隔水层以人工进行夯实、整平。
2.2.7养护
砌体砌筑完毕应在砂浆初凝后开始洒水养护,以保持湿润为准,常温下养护期不小于7天,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2.2.8墙后填筑
待挡墙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方可分层填筑夯实墙后路基。
3.盲沟施工
盲沟排水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含水量较高的路基保持在允许含水范围内,保证路基安全和路基处于稳定状态,满足使用要求。施工前应根据据设计图纸,认真施工,并认真做好路基临时排水。
盲沟设计为梯形,其内填充砂岩片石或卵石,强度不小于30MP 砂岩片石或卵石表面应清洁,摆放铺设采用人工铺设,并安装Φ100打孔波纹管。砂岩片石或卵石铺设应整齐规范,孔隙应清晰以便保证流水通畅。
盲沟的埋置深度应满足渗水材料的顶部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当排除层间水时,盲沟底部应埋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上。且纵坡不应小于1%。
土工布铺设:盲沟四周设置渗水土工布,,土工布铺设要求在卵石填筑之前铺设,铺设宽度符合要求、搭接正确。土工布在铺设之前要求
9 / 14
先检查卵石表面平整度、高度、有无带尖棱硬物,表面要求人工整平、把不平处凹凸处用小碎石填平。所有纵向或横向的搭接缝应交替错开,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300mm。铺设时要按施工技术人员所放边桩进行控制铺设位置,技术人员所放边桩距土工布边30cm每20M1个边桩,铺设时先把土工布打开,土工布拉开后用4人拉直,按边桩用钢尺把两边尺寸先放对,然后按控制桩把中间土工布调直,调直完毕后用土把土工布四周盖一下,以免被风吹起。
4.场内灌溉渠改移
弃渣场内共2条灌溉沟横穿弃渣场,为保证弃渣场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既有灌溉沟的通畅,弃渣前需对既有沟渠进行改移处理,大里程侧改移沟渠宽度为0.5×0.5m,厚度为0.2m,小里程侧临近既村道位置沟渠采用1.5m直径管涵自BK9+920涵洞顺接至弃渣场外侧。
5.废方整理
渣体堆放应按照有用料堆放区域、表土堆放区域、弃土体堆放区域堆放;渣体应逐层铺填、压实,分层厚度不大于0.8m,并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在坝前80m以内堆放粒径不小于50cm的石渣,表土堆放于库尾,工程有用料堆放于交通便利区域。
在弃土场设TY120推土机、卡特320挖掘各一台进行弃土平整及配合渣车倾倒含水量较大土体(贵广高铁砌渣及场内红黏土弃渣),弃土随倒随平,并采取挡护、碾压、排水等措施进行处理,不得任意堆放弃土,严禁向河道倾倒弃土,及时对渣场边坡、渣场地面进行绿化,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当场内倾倒淤泥质土或含水量较大土体时,
10 / 14
及时利用废弃石方填筑渣车行走便道,防止重载渣车运行在湿软位置,存在倾覆危险。
弃渣完成后及时依据设计图纸分级放坡,分级坡度为1:2,分级完成后及时完善菱形骨架防护及绿化处理。
七. 人员、机械设备配置
计划安排3个作业班组,流水化作业。一个班组进行便道修筑及盲沟填筑,投入小松360挖机3台,自卸汽车(后八轮)8辆,工人15人;另外两个班组进行弃渣场重力式挡墙施工,拟投入小松360挖机1台,自卸汽车2辆,混凝土罐车5部,工人25人;待盲沟及便道修筑完成后,进行挡土墙施工。
八. 环保措施
施工过程中,配备专用的洒水车视路面干燥情况进行洒水除尘。施工结束后,在挡土墙前种植树木,起到绿化美观的作用。
九. 复耕措施
将原来集中堆放的有机土、耕植土按照相关要求平整覆盖在弃土上,对弃土场进行复耕。
十. 施工注意事项
弃土前对场地表层有机质土、耕植土进行清方集中堆放,弃土后用于覆盖复耕绿化。弃土场设置以不堵塞河道,不形成泥石流料源,不占用耕地为原则,并分层压实,堆坡坡度1:1.5~1:2,如下图所示。弃土堆表面及边坡采用种草、植树进行绿化。
挡土墙长度为该段山谷横向长度。挡土墙采用混凝土浇筑,墙面
11 / 14
上间距2M梅花形设置泄水孔。弃土场共4级放坡,坡度1:1.5,每级护坡高度10M,坡底设置2M宽防滑平台,并设置排水沟。
弃土场沿山体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随填筑弃土而逐步升高,沟深1M,宽2M,梯形。弃土由装载机推平,并由中间向两侧放坡,坡度1%,方便排水。
为保证弃土场的稳定,弃土场弃土压实度必须达到85%。
十一. 安全保证措施
1.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结构,确保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迅速安排、及时处理;
工程部成立了以工程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和党工委书记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完善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 现场危险源的筛查与应对,临时施工便道和去弃土场永久便道为连续坡道,故为防止上坡弯道溜车,必须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车辆行车安全;
3. 弃土场便道及现场应安排专人监管,发现不安全因素时,及时处理和修正。
4、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大中型机械设备必须定机、定人,责任要落实到人,操作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准操作。
(2)设备场所必须干净,机械外观清洁,仪表齐全,按规定保
12 / 14
养。
(3)各种机械设备应视其工作性质、性能采取必要的防护保护措施;如搭设防雨、防尘、防雷电、防砸、防噪声工棚等装置,机械设备附近设标志牌、规则牌和安全操作规程要点。
5、现场机械管理:
(1)现场配备专职的设备管理员,负责现场的机械管理维修、保养、建立机械帐卡,严格执行机械操作规程。
(2)保持机械状况的良好,机身清洁无灰尘。
(3)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按平面布置规划固定点停放,遵守机械安全规程,经常保持机身及周围环境的清洁;机械的标记、编号明显,安全装置可靠。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潘宏亮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an Hongliang'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13 / 14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