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的、船”等10个生字和门字框1个偏旁;会写“月、儿”等4个字和横折钩、竖弯钩2个笔画。(重点)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重点) 3.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
1.认识“的、船”等10个生字和门字框1个偏旁。积累“的”字短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帆船、货船、小木船、打捞船图)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到过的船,理解“船”的意思,识记“船”字。
船 水上主要运输工具。可以运用加一加的方式识记:舟++口=船。 (2)学生找一找哪一幅图是“小小的船”,再说说它的特点。(小木船。两头尖尖的。)
2.激情谈话,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拼读词语。
2.学习生字“的”。
(1)请学生拼读音节,引导发现轻声,练习朗读,要求读得又轻又短。 (2)教师交替出示词语卡片“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学生开火车
读。
(3)引导学生说几个含有“的”的词组。如美丽的校园、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等。
3.多种方法识字。
(1)教师出示字谜,请学生比赛猜一猜,最先猜出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一点一点大——头 ◆土上出太阳——里 ◆学生站在太阳下——星
◆一横一框,一对小人藏——两
猜出生字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读,理解字义。
两 教师两只手各拿一片树叶,让学生数数共有几片树叶,再将两片树叶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明白一个加一个是“两”。然后请学生观察同桌的样貌,看看什么是两两出现的,如两条眉毛、两只眼睛。
头 教师可以出示铅笔,特意指出铅笔的首尾两端一头尖,一头平,引导学生明白“头”可以指物体的顶端或末梢。
里 教师指名走出教室再走进教室,引导学生说出“里”“外”并交流:教室里有什么?
星 请学生数一数插图中有几颗星星并说说对星星的认识,再用“星”组词。 (2)做动作,请学生猜一猜,看谁的动作做得最生动,谁猜得又准又快。 ◆一只手罩在眉眼处,做出向远方眺望的姿势。——看 ◆请一名学生双腿微微平开,站在门框。——闪 猜出生字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读,理解字义。
看 教师请学生做出各种看的动作,如远眺、偷看、仰视等,深刻理解“看”的意思。
闪 教师播放天空星星闪烁、灯光闪烁的动图,明白“闪”有闪耀的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一人躲在门里”理解“闪”也有躲闪的意思。
注意:“闪”的偏旁是门字框。门字框源于“门”,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门的样子进行识记。汉字中,四四方方像一个框框把里面的部分围起来的偏旁一般称“框”。
(3)其他方法识字。
在 结合教室环境,让学生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然后点明这些东西都存在于教室;还可以通过语境理解“在”字:我们在学校里读书。
见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看”来说出“见”,理解“见”的意思。 4.(课件出示10个会认字)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抢读,然后自由读、齐读。
5.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想象夜晚看月亮、星星的情景,抓住课文轻快的节奏,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词语连读,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指导:文中的重点词语需加以注意,如“月儿、船儿”要读成双音节而非儿化音;“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等叠词的朗读,可以和“弯的、小的、闪的、蓝的”做比较,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小木船、弯月图)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船儿”和“月儿”的相似之处。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什么和船儿、月儿很像。 3.积累词组。
让学生画出词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并朗读,再让学生观察星光闪烁的动画,配合小手张合,动作演示“闪闪的星星”,体会“闪闪的星星”明亮又可爱的特点。
四、交流收获,作业设计
1.回顾课堂,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月、儿”等4个字和横折钩、竖弯钩2个笔画。
2.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转转盘”游戏。
转盘被等分为10份,每一份中写有一个会认字。教师指名上台转动转盘,指针指向哪个字,该生读出这个字的字音。若正确,教师予以鼓励,让其领读;若错误,其他学生举手改正并领读。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第一、二行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1.学生自由读,个别读,互相评,再画出写“月儿、船”的词语。(弯弯的、小小的。)
2.设疑:为什么用“弯弯的、小小的”,而不用“弯的、小的”? (投影句子比较:弯的月儿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弯弯的”更突出了月亮弯的程度,“小小的”更突出了船儿的小和可爱,读起来更上口。
过渡:像“弯弯、小小”这样两个字叠在一起组成的词,我们称为“叠词”。有了叠词的帮助,月儿、船儿就更加可爱了。谁来把它们可爱的样子读出来?看看谁的月儿更弯,船儿更小,夜空更美。(先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读)
3.(课件出示月儿、小船图)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1)第一个“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真实的小船。)第二个“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月儿。)
(2)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说成是“小小的船”呢?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相似?说一说。
5.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抓住“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来背诵。 6.学写生字“月、儿、头”。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交流小发现。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观察并书空。
会写笔画 横折钩:起笔写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横平竖直,横短竖长,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
竖弯钩:从上往下,起笔时稍重,向右转笔写弯时行笔要平,出钩时先顿笔。 (2)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 提示:在书写时,引导学生发现“月、儿、头”3个字撇的同异:“月、儿”的撇同为竖撇,要写得正一些,“头”的撇要写得斜一些,不过它们都要写得修长、舒展。
学习第三、四行诗: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过渡:我们划船在天上到处走,哟,你们看到了什么?(星星、蓝天。) 1.(课件出示诗句,星星、蓝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大声朗读。
2.交流:课文写的星星是怎样的?(闪闪的。)天空呢?(蓝蓝的。) 3.教师范读,学生听,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闪闪的”“蓝蓝的”? 4.课件出示下列句子,让学生分别比较朗读,看有什么不同。
只看见星星和天。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小结:星星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一会儿明一会儿暗,我们就说这是“闪闪的星星”;“蓝蓝的”是很蓝很蓝的意思,让我们觉得夜空是那么好看,那么美。
5.指导朗读,读出星星的可爱、夜空的美丽,再全班齐读 6.师生互说,练习叠词。
师:诗歌中,月儿是——生:弯弯的。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生: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师:在这小小的船里,你能看到什么?——生: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7.语言训练,感受夜空的美。
(1)课件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读句子并填空。
(2)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先组内练说,再汇报。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内容。
8.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抓住“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来背
诵。
9.学写生字“里”。
(1)播放“里”的动漫笔顺,仔细观察“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2)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
三、读说结合,作业设计
1.师生合作,读一读,说一说。 (1)学生读:船—小小的船
月儿—弯弯的月儿 星星—闪闪的星 天—蓝蓝的天
(2)指导说:香蕉—弯弯的香蕉
大海—蓝蓝的大海 虫—小小的虫 灯光—闪闪的灯光
2.学生畅谈:你坐到月儿上,会看见什么? 3.学唱《小小的船》,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是一首短诗,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形象生动,富于想象;韵律和谐,富有音乐节奏感。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在导入环节,我设计让
学生先来观察图片,然后导入新课。学生都见过船,但是对小木船的印象不深,用图片感知的形式,让学生对“小小的船”有了直观的印象。教学时,我还注重识字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我把学生看作识字的主体,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如猜字谜、实物展示、动作演示、结合生活等。我觉得只有将生字学扎实了,学生在读课文、学习课文时才会感到很轻松。另外,我还积极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设计了“弯弯的月亮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等问题,并让学生想象“你坐到月儿上,会看见什么?”让学生积极想象和思考,并鼓励他们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我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小小的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