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第17卷第1期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2017年3月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以灌阳县红色旅游开发为例 。王亚楠 (era灌阳县委党校,广西[摘 灌阳541600) 要]灌阳红色旅游资源是红军长征途中,三过灌阳留下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灌阳大部分红军 遗址保护相对完好,可歌可泣的红军故事并没被世人淡忘。整合"5前灌阳县红色旅游资源对弘扬长征革命精 -神,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助推灌阳贫困山区精准扶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精准扶贫工作;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I.1750(2017)0l一0057—04 灌阳县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总人口270300多 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其中,精准扶贫的主要 人,其中有24万农村人13…。截止2016年1月,灌阳县 途径包括职业教育培训、干部驻村帮扶、电商扶贫、旅游 已完成贫困村、贫困户识别工作,确定贫困村65个,贫 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等等。困人口47983人,约占14%,扶贫对象11094户,派出工 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是灌阳开展精准扶贫的优势 作队210个,驻村扶贫干部3768人。从地域上来看,灌 项目 阳县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环都庞岭山脉和海洋山脉 (一)灌阳具备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推进精准扶贫 的狭长边缘地带。目前,灌阳县委、政府明确了以开发 的优势 红色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例如, 据统计,2004—2014年,我国红色旅游,接待国内外 灌阳县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唐景崧故居保护性旅游开 游客40亿人次以上,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6%…,革命老 发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一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景区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因此,灌阳 、精准扶贫的内涵 可以借鉴国内其他革命老区发展旅游的模式,适度开发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 整合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上 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 提升灌阳经济发展水平。在近90年的历史长河中,纯 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目的在于通 朴善良的灌阳农民自发保护红军遗址.代代相传讲述红 过细化扶贫方式,完善扶贫信息系统,对贫困户建档立 军故事,在民间成为佳话。 卡,提高扶贫工作绩效。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是习近 灌阳地处桂北山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相对 平2013年l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的,此后.总书记 滞后,但红色旅游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长期以来,红军 在一系列讲话精神中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多次 长征三过灌阳留下的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近年来,强调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精准扶贫体现了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色资源的价值逐渐凸显,开发红 贫工作的科学性。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 色旅游资源的时机逐步成熟。*在河北省阜平县 之道也在于精准。其主要内涵包括扶持对象精准、项目 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 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 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发展红色旅游 [定稿日期]2017-03—09 [作者简介]王亚楠(1968一),女,广西灌阳人,中共灌阳县委党校科研室副主任,近期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57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第17卷第1期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2017年3月 首先要理好工作思路,从实际出发,接好地气 。当前, 级相关部门的努力,灌阳镇枫树脚新圩阻击战博物馆的 灌阳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整理恢 重建、恢复、保护等工作取得重要的进展,博物馆室内展 复红军遗址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以此来促进老区扶贫开 馆的设计、陈列、布局,广场周围的场地建设,初具规 发工作。 模。目前,已经成为灌阳县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传 以新圩阻击战战场为例,新圩阻击战是著名的湘江 统教育基地。JiLt't,,新圩阻击战博物馆与灌阳地下“神 三大战役之一,枫树脚是新圩阻击战的主战场,战场位 宫”景区相连,交通便利,人文气息浓厚,当年红军留下 于灌阳和全州交界之地,辖4个乡镇,绵延l0多公里,拥 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例如,祖孙三代保红旗的故事、 有水口山、钟山、楠木山,分布着全州鲁水村,灌阳光明 村、陈家坪等大大小小近400多个村庄。红军留下的一 系列战地遗址,如杨柳井遗址、永安关遗址、新圩阻击战 战地救护所旧址、红三军团红五师战地指挥所旧址、红 三军团指挥所旧址“九如堂”、水车村修睦村“红军烈士 墓”。这些红色资源和当地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错落 分布,山高、洞奇、林密、关险,风景优美,旅游开发的基 础好。新圩阻击战战场,横跨全州、灌阳两县,地缘相 连,人文相近。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些扶贫模式和经 验,比如,新圩镇龙塘村通过土地整治、土地流转等方式 开发荒山、荒坡,在推进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打造红色旅 游,探索出一条“龙塘模式”。 在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灌阳具备较好的群众基 础。2010年,水车乡修睦村村民自发集资,收集掩埋18 具红军烈士遗骸,修建了“红军烈士墓”;水车乡滨家桥 村村民采取自发集资、出工、出力、出物等方式,将红三 军团指挥所旧址“九如堂”加以保护性修复和完缮。建 议政府有关部门也对红军遗址的修缮做了统一部署、统 一规划,以深入妥善保护遗址。 (二)开发红色旅游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一定 的实效 2003年,灌阳县委、县政府在新圩乡下立湾村酒海 井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牌”,当年虽然财政困难,资金缺 乏,但民间保护完缮红军遗址的呼声日日高涨,县委、县 政府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向上一级政府争取支援,县级 财政拨款与各单位捐资相结合原则,发动老百姓,在短 短的几个月内,就完成了修缮了工作。坚持集中恢复与 原地保护相统一的原则,降低了维修成本,例如沿着全 沙公路两侧的枫树脚新圩阻击战旧址,便是在原来的旧 战场山坡、山岭地带修建起来的。通过自治区、市、县三 58 十八壮士的故事、酒海井104名烈士的故事等等,在当 地广为流传。 2016年以来,全国上下大规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在革命老区抓住旅游开发这条主线,就能在扶贫解困, 减少贫困户、贫困村上有所作为。一方面,对面临损毁 的红军遗址和少数没有纳入政府保护范围的红军遗址, 进行修整和适度恢复;在红军遗址所在地,发动群众力 量整治村容、村貌,加强遗址的保护,例如,为推进新圩 阻击战博物馆的场地建设进程,将附近几户村民进行单 个搬迁和整体搬迁。通过做思想工作,重新分配宅基 地,政府出资帮助村民重新修建房屋,对搬迁户优先安 排工作,比如,搬迁户的子女通过培训学习担任博物馆 的讲解员、保洁员、保安人员,同时面向群众征集红军革 命遗物,充实博物馆馆藏。另一方面,利用当地好山、好 水、好风景的区域优势,鼓舞群众发展种植经济价值较 高的林木——红豆杉、白果树;果树——雪梨、黑李、红 枣;蔬菜——西红柿、辣椒,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兴办农 家乐,集旅游与特色餐饮一条龙服务,吸引游客,来得 了,住得下,进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灌阳县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下派扶贫工作队员,驻 村入户明确精准扶贫对象,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档立 卡,根据不同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 卜3年帮扶计划,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遵循宜农则农、宜 林则林、宜旅游则旅游的原则,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 择扶贫发展模式。就红色旅游区精准扶贫而言,自治 区、桂林市下派的驻村单位、后援单位和自治区、市抽调 的贫困村第一书记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例如,20 世纪9O年代中期,自治区组织部下派到灌阳新圩镇的 后援单位——自治区发改委,曾经驻扎在新圩镇的陈家 坪村,长期以来,区发改委关心陈家坪村的发展建设,为 王亚楠: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2017年3月 该村修建公路、水渠、大桥、学校、幼儿园等等,还捐款 传部、区旅游局、区文物局和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 救灾,帮助因病致贫、因灾致困的村民走出困境。近年 公室等部门联合组成领导小组,结合红色旅游区域所在 县的党史、宣传、文物、旅游部门及市、县党委政府部 来,又帮助该村成立果蔬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村民通过 市、对红军遗址进行详细的考证、登记,加以梳理、分类、 电商平台,把新圩的“三红、三黑产品”(西红柿、红辣 门,对于有纪念意义、文物价值较高、史实脉络清 椒、红枣,黑李、奈李、葡萄)由桂林打响到广东省的深 详细规划,圳、珠海等地,水果、蔬菜还没有成熟,商家纷纷踏来与 晰、面临损毁或尚未纳入保护范围的红军遗址,进行保 村民签定订单,使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这一举 措,对周边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当大,促进了贫困户和 贫困村的减少。 三、灌阳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推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一)面临的困难 当前,灌阳红色旅游区域有20多处红军遗址,除了 保留原有的格局和特征外,少数建筑物,经过近100年 的岁月沧桑,渐渐破败不堪,亟待修复与完缮。例如,新 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旧址——下立湾村蒋氏祠堂,因为 是土石木头房屋,受南方潮湿气流影响,墙根、墙壁、楼 梁、瓦梁已经腐朽生虫,濒临倒塌;红三军团红五师战地 指挥所旧址所在地——新圩镇杨柳井村黄氏村民住宅, 一直以来由黄氏族人堆放杂物和圈养猪、牛、鸡、鸭。由 于历史原因,黄氏族人关系错综复杂,互相推诿,保护与 翻新处于两难境地。 近年来,灌阳红色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种 新型的产业,但勿容置疑的是,灌阳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游客在红色旅游区走马观花式 参观学习,平均停留时间仅仅几个小时,人均消费水平 每天不足50元,更谈不上留客过夜,这样就很难带动当 地经济的发展,很有必要通过优化旅游线路、整合资源, 扶持红色旅游发展。 灌阳红色旅游区虽然红军遗址较多,但是对其实施 开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例如,红军战地指挥所、战 壕、旧战场、战地救护所等等,因为地方财政困难,保护 资金相对不足。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保护与维修 在充分发挥民间力量修复和保护红军遗址的基础 上,建议由广西区党委、区委党校、区委党史研究室、宣 护和抢救性修复。 建议县、乡政府有关部门,应多管齐下筹集资金,按 照“适度从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红军旧址,进行适度 保护和修复,在不增加当地编制的前提下,发动民间力 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成本。 2.坚持红色旅游开发与党性教育良性互动 随着党性教育的加强,外出到红色教育基地考察学 习交流的需求有所增加。如,广西师范大学、灌阳县教 育局等单位,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重走长征 路,踏着红军战斗过的足迹,体验当年红军的艰难岁 月,并在当地村落开展扶贫工作,和老百姓同吃、同住、 同劳动,参加这一活动后,大家感受很深。作为桂林市 委党校下属的灌阳分校,办学规模、教学场地的软硬件 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均有限,很难满足当地党委、 政府、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教学培训需求,所以,很 有必要创新培训方式,促进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 动的开展。 建议桂林市委党校、桂林市辖的高校结合本市十一 县六城区实际情况和学员班次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党 性教育培训基地,制定相关教学计划。桂林市级院校要 向各县党校分校输送人才,送教下乡,以传、帮、带的形 式,帮助各县党校分校充实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资源,对 考察项目实行倾斜政策,即优先向红色旅游区和革命传 统教育区倾斜,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体班次之外, 允许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生产工作之余、寒暑假 或年休假等时间,组织干部职工、中小学师生到红色旅 游区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借鉴百色革命老区现场教学 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派驻村扶贫干部、大学生志愿 者,以农业、林业等部门为主,既便于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又达到服务当地经济 发展的目的。 59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第17卷第1期 2017年3月 3.整合资源,促进红色旅游区产业发展 合作,促进红色旅游区域发展。此外,建议自治区政府 从灌阳县红色旅游区来看,一是加快成厦高速公路 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发动社会力量,设立红色旅游扶贫 建设、全沙公路建设,打通灌阳通向湖南、广东地区的旅 产业引导基金,吸引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捐 游通道;二是制定政策,通过政府行为,对相关红色旅游 资,扩大社会力量,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对红色旅游区的 线路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开展区域合作,吸取兴安、全 经济建设,象灌阳湿地公园建设、西山风力发电厂等,要 州、恭城发展红色旅游的经验,促进灌阳红色旅游产业 大力扶持,全面促进红色旅游区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 红色旅游区域风景优美,民俗风情浓厚,极具地方 【参考文献】 [EB/OL].[2015—12—15].http://www.gx.xinhuanet.eom/dtzx/guilin/ 2015—12/15/c1 1 17455652.ht n1. 一特色,以新圩阻击战战地为例,成厦高速公路凤凰一灌阳 [1]孙敏.全国政协常委干以胜到灌阳龙胜调研扶贫工作 路段,自2015年底通车以来,来自湖南、广东等地的游 客相对增多,而且阻击战战地周围有唐景崧故居、文市 赏性较强,建议区、市、县各级部门统筹考虑制定有利于 红色旅游开发的相关政策,游客参观景点的门票,实行 优惠政策,延长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驻留时间,提升其 消费水平,吸引游客购买当地农产品,达到增加农民收 入的目的。 2】阚景阳.革命老区整合资源推进精准扶贫研究Ⅲ.桂海论 月岭古民居、千家峒旅游区等急待开发的旅游景点,观 [丛 2016(1):79-83. [3]闻涛.扶贫开发,成败在于精准[EB/OL].[2015-06-251.http: //news.163.om/15/0724/06/AV95lIMO00014AED.htm1. [4]沈荔芳.马头村贫困状况调查与灌阳县扶贫攻坚思考[J】. 广西经济,2016(1):60—62. 【5]王树茂,高平.开辟红色旅游发展新境界的科学指南—— 学习*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论述『EB/ OL].[2015—06—25].http://theory.people.eom.en/rd2014/1 128/ e4053】-26】13318.htm1. 历史上,灌阳有着与全州、兴安相毗邻的地域和人 文相通优势,灌阳应借鉴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 纪念公园”建设经验,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有效开展县域 Integrate the Red Tourism Resources Promote the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Wang Yanan (The Party School of(王P.C Guanyang County Committee,Guanyang Guiliin Guangxi 541600) Abstract: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Guanyang are the precious wealth which was leaved by the red army on the way passed Guanyang.with the passage of time.most of he red stites were well protected,the epic story of he tred army weren’t forgotten by people.ne integration of Guangyang red tourism will do good to carry forward he trevolutionary spiitr,to enhance self--cultivation of party members,and to boost he tim。 poverished mountains’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red tourism resources;poverty alleviation;party spirit education [责任编辑刘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