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心理学情志疗法略述

中医心理学情志疗法略述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年7月第31卷第4期 Int J Trad Chin Med, July 2009, Vol. 31, No.4 ·351·

·中医心理学·

中医心理学情志疗法略述

张家玮 裘俭

【摘要】 针对异常情志变化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机特点,通过调整人体的精神状态、消除不良的情志刺激,恢复脏腑、气血的平衡,达到治疗躯体和精神疾病的目的,是中医情志疗法的主要内容。本文对历代文献中常用的情志疗法进行总结,说明中医情志疗法由来已久、内容丰富、手段多样。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情志疗法

Brief Review of TCM Emotional Therapy ZHANG Jia-wei*, QIU Jian.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ories of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QIU Jian,Email:qiuj2379@163.com

【Abstract】 The main content of TCM emotional therapy is 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esis of abnormal emotional changes, such as functional disorder of viscera, qi and blood, corresponding therapeutic methods are formulated for the purpose of regulating mental state, eliminating emotional stimulating, restoring balance of viscera, qi and blood, and treating diseases in both body and mind. This paper outlined the emotional therapy in Chinese Medicine, demonstrated that TCM psychology has a long history, rich contents and variety of methods.

【Key words】 TCM Psychology;Emotional Therapy

中医学理论认为,形与神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临床通过调形可以治神、调神亦可以治形。针对异常情志变化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机特点,通过调整人体的精神状态、消除不良的情志刺激,从而恢复脏腑、气血功能的协调平衡,达到治疗躯体和精神疾病的目的,是中医心理学情志疗法的主要学术内容。归纳历代文献中常用的情志疗法,大致如下。

1 以情胜情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谓“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相据五行相克理论,人的情志活动之间亦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医者利用这种关系,通过采用言行、事物等手段,故意激起病者某种情志变化,从而克制另一种病态情志的治疗方法,称为以情胜情法,亦称情志相胜法。此法于金元时代在临床上运用颇多,尤以张子和与朱震亨最为擅长。他们对以情胜情法的应用,在理论和临床方面均有了深化与发挥,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2中记载:“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

[]

夺之”。明·虞抟在《医学正传•癫狂痫证》3中引朱震亨之说,论述了癫狂痫证的情志相胜治疗原则:“五志之火,因七情而起,郁而成痰,故为癫痫狂妄之证,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所能疗也。须诊察其由以平之:怒伤于肝者,为狂为痫,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于心者,为癫为痫,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于肺者,为痫为癫,以喜胜之,以思解之。思伤于脾者,为痫为癫为狂,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恐伤于肾者,为癫为痫,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于胆者为癫,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伤于心胞者为癫,以恐胜之,以怒解之。”

[]

张子和2曾治“一富家妇人,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09.04.038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张家玮);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研究室(裘俭)

通信作者:裘俭,Email:qiuj2379@163.com

无药可疗。其夫求戴人治之。戴人曰: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以怒而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其平。”本案治疗就是采用了“怒胜思”的方法。无独有偶,明代医家汪机也曾使用此

[]

法治疗一位思虑伤脾的患者,《石山医案》4记载:“一女与母相爱。既嫁,母丧。女因思母成疾,精神短少,怠倦嗜卧,胸膈烦闷,日常恹恹,诸药不应。予视之曰:“此病因思,非药可愈”。彼俗酷信女巫。巫托神降言祸福,谓之卜童。因令其夫贿嘱之,托母降言,女与我前世有冤,汝故托生于我,以害我也,是以汝之生命克母,我死皆汝之故。今在阴司,欲报汝仇,汝病淹淹,实我所为,我生则与之母子,死则与之寇仇。夫回谑其妇曰:“汝病如此,我他往,可请童婆卜之何如?”妇应曰:“诺”。遂请卜,一如夫所言。女闻大怒,诟曰:“我因母病,母反我害,我何思之有耶?”遂不思,病果愈,此以怒胜思也。”

在运用以情胜情疗法治疗情志异变所致疾病时要注意:一是根据情志相克理论,选择好恰当的情志。通过以情胜情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协调五脏的目的;二是要掌握适度的刺激强度,不可“太过”及“不及”。“太过”可能引起另一种情志疾病,而“不及”则达不到治疗目的。因此,朱震亨在治疗因怒而致狂痫之证时,先采用以忧制怒的方法,但忧亦致病,随后又以恐解忧,终使病“平之”为度。

2 移情易性

移谓移易,易谓变改。移情易性指通过改变人的思想焦点,转移注意力或情趣来消除不良精神状态的治疗方法。如通过改换周围环境,使患者脱离不良刺激因素;或转移其思想焦点到其他的人或物上,使其摆脱某种感情困扰;或积极投身各种文娱活动,以利于排除杂念、忘却烦忧。日常生活中,经常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填词赋诗、垂钓游乐、下棋打球等,均可以培养情操、陶冶性情、寄托情思,对于调神养心、移情祛病具有重要作用。

明·汪机曾使用移情易性法治-愧赧成病的郁证患者,

[]

《石山医案》4记载:“一宦素谨言。一日,会宾。筵中有萝卜颇大,客羡之。主曰:尚有大如人者,客皆笑以为无。主则悔恨自咎曰:人不见如此大者,而吾以是语之,宜其以吾

·352·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年7月第31卷第4期 Int J Trad Chin Med, July 2009, Vol. 31, No.4

言为妄为笑也。因而致疾,药不应。其子读书达事,思父素不轻言,因而愧赧成疾,必须实所言,庶可解。官所抵家往返十余日,遂遣人抵家取萝卜如人大者至官所,复会旧宾,请父强疾而陪酒酣,令车载至席前,客皆惊讶,其父大喜而

疾愈。”张子和《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5]

中记载了另一医案:“昔闻山东杨先生,治府主洞泄不止。杨初未对病人,与众人谈日月星辰躔度,及风云雷雨之变,自辰至未,而病者听之,而忘其圊。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问其所好之事,好棋者,与之棋;好乐者,与之笙笛,勿辍。”《儒

门事亲·内伤形》[5]

中记载的另一则医案,同时使用了移情易性和以情胜情:“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住,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患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旁,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块皆散。戴人曰:《内经》言: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又云:喜胜悲。《内经》自有此法治之,不知何用针灸哉?适足增其痛耳!”

3 言语开导

言语开导,指通过劝说、安慰、开导等言语手段,或配合表情、动作、药物等暗示来调动患者情绪,打消其疑虑,从而改变其心理状态的方法。古之祝由,即属言语开导法之

一。祝,告也;由,病之所从出也。《素问·移精变气论》[1]

云:“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

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明·吴崑[6]

对此解释说:“凡人用情失中,五志偏僻,则精神并于一脏,为亢为害,而疾生矣。如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耗,思则气结,是为气病而生诸疾。古之治者,明见其情,为之祝说病由。言志有所偏,则气有所病,治以所胜,和以所生,移易精神,变化脏气,导引营卫,归之平调而已。”可见,通过言语开导,不需用药物、针灸,有时同样可达到调治精神、促进康复的目的。

在言语开导过程中,要求医者以严肃、认真、诚恳、同情的态度对待患者,以赢得对方的信赖,向医者诉说衷肠。这样既有利于分析病情,又能使患者心情舒畅。言语开导之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疏泄作用,故受到历代医家的普遍重视。在清·陈梦雷等编著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艺文·丹

溪翁传赞》[7]

中记载,朱震亨在诊治患者时“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于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励之不暇。”此外,为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医者还应根据不同病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

谈话内容。如《灵枢·师传》[9]

记载:“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意即使用言语开导法时,医者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解释和劝慰鼓励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对那些多疑而思想负担很重者,更应帮助其剖析原委,铲除疑虑。正如日本人·丹波元简于

《灵枢识·贼风篇》[10]

中引吴鞠通之言曰:“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详告以病之所由来,使病人知之,而不敢再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庄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悚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如神。”

朱震亨在《格致余论》[11]

中记载了其师罗知悌用言语开

导之法治疗一病僧的经过:“罗先生治一病僧,黄瘦倦怠。罗公诊其病因,乃蜀人,出家时,其母在堂,乃游浙右,经七年。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欲归无腰缠,徒尔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时僧二十五岁,罗令其隔壁泊宿,每日以牛肉、猪肚、甘肥等,煮糜烂与之。凡经半月余,且时以慰谕之,言劳之。又曰:‘我与钞十锭作路费,我不望报,但欲救汝之死命尔。’察其形稍苏,与桃仁承气,一日三帖下之,皆是血块痰积,方止。次日只与熟菜、稀粥将息。又半月,其人遂如故。又半月余,与钞十锭遂行。”该案中,罗知悌通晓医学,深知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在上述医案中,就很好地使用了“以慰谕之,言劳之”的言语开导之法。该僧由于思念母亲而忧虑太过,应属思虑过度伤脾,造成气血生化乏源,使形体失于濡养而黄瘦,心神失于濡润而倦怠。罗知悌则每日给病僧吃牛肉、猪肚、甘肥等,从饮食方面进行调理。同时,又巧妙地使用言语开导之法进行心理治疗,使病僧心情舒畅。僧人思念亲人的思虑被解开,心情自然舒畅,气血流畅调和,病情大减。然后,再用药物攻瘀,并佐以食疗善后,资助僧人回家探母,病遂根除。

4 激情刺激

激情刺激疗法是指通过有意识地诱发患者的激情,利用其所产生的强烈、短暂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在使用激情刺激疗法之前应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以免因过度刺激引发不应有的反应。原则上,对于那些病态人格、精神分裂以及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本法。从古代文献记载看,激情刺激疗法的主要内容有惊恐疗法、愤怒疗法、羞辱疗法等。

4.1 惊恐疗法:《灵枢·杂病》[9]

记载:“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哕,即呃逆。此处指出了三种止呃的方法,其中“大惊之”,就是通过“惊则气乱”,打乱原有的病理节律,起到抑制膈肌痉挛的

作用。《素问•举痛论》[1]

所言“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恐则气下……恐则精却”等,既是对惊恐状态下人体机能变化的阐述,也是本法解除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的理论依据。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代,人们让精神病人从河中搭起的特制的桥上走过。当行至桥中央的活动亭子时,人们暗设机关,使其突然掉入桥下冷水中,受惊后的

病者往往病情好转。我国《杭州府志》[8]

中记载,宋代临安儿科名医李立之治一婴儿忽患瘖证,于是命人用被子裹儿身体,从高处投之于地,“小儿不觉大惊,遂发声能言”。 4.2 愤怒疗法:《吕氏春秋·仲冬纪》记载宋国名医文挚采用违约不至,不解履而登床,履王之衣,出言不逊等方法激怒

齐王而治愈齐王痏疾的经过。《辽史·列传第三十八》[12]

记载,耶律敌鲁治疗“耶律斜轸妻有沉痾,易数医不能治”,认为病机属“心有蓄热”,非药石所及,当以意疗。遂令人大击钲鼓,

激怒患者,令其发狂,其疾遂愈。此外,《松江府志》[8]

收载明代上海医家秦昌遇以挑逗、激怒患者的方法,发泄潜伏于一妇人体内的痘毒邪气(据《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均属愤怒激情疗法的应用范例。说明愤怒情绪的开达气机、宣通郁结作用,不仅可用于治疗因思虑过度引起的气机郁结、意志消沉,还可用于治疗“思则气结”之外的气机阻滞病证以及痰气闭阻、瘀血凝滞等。

4.3 羞辱疗法:指利用患者害羞的本能,有目的地制造某种场景或设计某些动作“羞辱”之,使其于瞬间暴发出强烈的自我防卫意识与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羞辱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年7月第31卷第4期 Int J Trad Chin Med, July 2009, Vol. 31, No.4 ·353·

激情疗法经常被用来治疗某些强迫症。如《浙江通志》8记载,明代新昌医生俞用古治一女子因打呵欠、伸懒腰后致两手伸直上举,不能放下。俞用古诊后,谓须灸丹田穴,遂灼艾诈

[]

解其裙带。“女子惊护之,两手遂下”。又《武进县志》8记载,明代毗陵医生徐迪治“一孕妇仰而探物,遂不能俯”。徐迪让人给她穿上衣裙数十层,又推到众人面前,一层层解开。“每解一裙,辄掷妇前”,当解到贴身内衣时,“其妇不觉用手力护,因得俯”(以上两案均据《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

5 强迫适应疗法

强迫适应疗法属于“从治”法范畴,指在弄清患者原始病因的基础上,通过逐渐反复模拟病因,使患者逐步消除对原始病因的反应,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金元医家张子和治卫德新之妻“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之惊病,就是

[]

采用了这种方法5:“卫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坠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乃命二侍女持其两手,按高椅之上,当面前,下置一小几。戴人曰: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人大惊,戴人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伺少定击之,惊也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又以杖击门,又暗遣人击背后之窗。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戴人曰:《内经》云,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夫惊者,神上越也。从下击几,使之下视,所以收神也。一、二日,虽闻雷而不惊。”

6 气功疗法

[]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素问·异法方宜论》1曰:[1]

“上古有真人者……其治宜导引按跷”,《上古天真论》又曰: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9]

《灵枢·病传》篇中亦有“导引行气、乔摩”的记载,说明远在《内经》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通过自我控制意念、呼吸及身体姿式,可起到调理脏腑、修身养性以及却病延年

[]

的作用。当时的“导引”可谓“气功”疗法的前身。练习气功时强调“入静”及“意守”,通过排除杂念,用心专一,可消除或减轻七情刺激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气功疗法,是建立在中医理论指导基础之上的身心锻炼法,与现代的心理治疗、运动治疗密切相关。目前,西方许多国家流行的“放松疗法”,又称松弛疗法,以及日本的坐禅等,其实都属于气功疗法的范畴。

总之,中医情志疗法由来已久、内容丰富、手段多样。笔者认为,在中医中药的全球化传播和影响日益扩大的今天,如何使中医情志疗法的宝贵经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是每一个中医工作者值得思考并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黄帝内经素问.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7-42,82,

221-222,81-82,6-7.

[2] 张从正(金). 子和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10,207.

[3] 虞抟(明). 医学正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270. [4] 汪机(明). 石山医案.铅印本. [5] 张从正(金). 子和医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

206,207-208.

[6]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62. [7] 陈梦雷等(清).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六十册). 上海:

通俗图书刊行社,1937:132.

[8] 陈梦雷等(清).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五十九册). 上

海:通俗图书刊行社,1937:142,73,99.

[9] 灵枢经.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69,64,83. [10] 丹波元简(日本). 灵枢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811.

[11] 朱震亨(元). 格致余论. 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7:18. [12] 辽史. 北京:中华书局,1962:1477.

(收稿日期:2009-05-04)

(本文编辑:高荣慧)

(上接第348页)

例(26%)、良34例(60%)、可7例(12%)、差1例(2%),治疗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分别为(50.3±5.42)和(59.2±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70,P<0.05)。

3 结语

关节镜治疗KOA既可保持关节的正常结构不受破坏,又

[3]

可使术后关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然而,人们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膝关节功能康复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KOA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乃因气血亏损,筋骨失荣,夹杂风寒湿邪入侵,致气滞血瘀、寒凝湿蕴、筋脉失和、关节痹阻,发为骨痹。现代中医学认为,KOA与血瘀密切相关,治则上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术后采用针灸治疗,不仅可改善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加速膝部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血管痉挛,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还可缓解肌痉挛,使局部肌肉运动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通过血液迅速代谢,减轻了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同时刺激脑垂体释放内源性鸦片样

[]

物质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神经介质而达到镇痛作用4。电针灸治疗具有针刺、火针、灸疗的共同作用,可使热辐射入

体内深部直达病灶,使热效应集中,达到温通经络、疏风散

[]

寒、改善气血运行的功效5,配合关节镜手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疗效。临床研究认为,关节镜合电针灸治疗KOA,对年龄<55岁,病程<1年的早、中期KOA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关节镜合电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治疗此病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施桂英. 关节炎概要.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442-443

[2] 周殿阁,吕厚山. 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术软组织平衡方法探

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6):602-606.

[3] 刘玉杰,王岩,王立德. 实用关节镜手术学. 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2006:156

[4] 王敏,王敏华,江勇,等.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观察. 光明中医,2007,22(7):27-29

[5] 张金贵.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 针灸临

床杂志,2003,19(11):21-22.

(收稿日期:2009-03-26)

(本文编辑:樊红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