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立交改扩建方案及适用条件
摘要:根据现有资料总结分析常用的立交改扩建的方式,整体分为两种:预留方案和非预留方案;期中预留方案又细分为匝道预留和车道数预留两种,此外还包括桥下净高和净宽的预留;非预留方案包括原位扩建、原位改建、移位重建三种;分析各种改扩建方式的优缺点以及使用条件。
关键词:改扩建;互通;立交;预留 确定互通立交改扩建方案时,应对立交区交通量、发展趋势、服务水平、城市与道路网规划等方面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互通式立交的改扩建方式。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归纳了以下两种改扩建的方式。
1 预留方案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特别是枢纽互通立交,占地规模较大,一次性投资居高,转弯交通量前期少(或没有),但增长迅速,现有的互通匝道数和车道数在短短几年内便不能满足各向转弯交通量的要求,因此建议从匝道和车道两个方面采取预留措施,以减少前期投资额。
两种预留方式都是建立在整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遵照目前(或近几年)转弯交通量情况,建设适应这一交通量的匝道及车道。并在此基础上预留适应远景转弯交通量的匝道和车道,以备后期修建,同时减少前期投资金额。匝道预留是指在互通建设前期没有或有可以忽略的转弯交通量时,预留该方向匝道;车道预留是指只建设适应目前(或近几年)转弯交通量的车道数,预留适应增长后的远景转弯交通量的车道。后者通过横断面拼宽的方式增加车道数进行互通立交的改扩建。
此外,预留方案还存在以下两种形式:
(1)对跨线桥下净宽、净高的预留:除特殊情况外,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被交路净宽按双向4-8车道预留,为适应远期道路养护及改造的要求,净高应不低于5.2m。
(2)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改扩建,易导致楔形端内移,而缩短匝道有效长度。因此,建议在主线(或一般)道路与互通的连接段分(合)流处纵坡应尽量平缓,缓坡段的长度也应适当加长,这样在后期的改造中工程量及规模就会大大减少,同时也有利于行车。
2 非预留方案
由于经济的发展,一次建成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其转弯交通量增长速度较快,简单的预留已不能满足互通式立交的通行能力,为此,必须采用非预留的方式进行互通式立交的改扩建设计。
非预留方案分为原位扩建、原位改建、移位重建三种。
2.1原位扩建
在现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基础上,实行不改变或是部分改动互通位置的方法,对立交的部分匝道进行局部改建的过程。
原位扩建方式的优点:
1)沿线拆迁数量少,新增用地也少,因此节省了占地;
2)老路路基、部分路面及匝道还可以继续使用,跨线桥工程大部分也可利用;
3)降低规模,减少造价,不需要对周围相关道路进行调整
原位扩建方式的缺点:
1)受约束条件多,匝道平、纵断面设计的灵活性偏低;
2)尽管改扩建立交设计的几何指标能满足规范要求,但很难提高甚至会有所降低;
3)改扩建施工期间正常的交通受影响,对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要求高
一般情况下,在满足如下条件时,适合采用原位扩建方式进行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改扩建:
1)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为了迎合被交路的改扩建而被迫扩建。
2)没有路网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交通量仅在互通现有范围内发生较小的变化,且能够满足该区域未来若干年内的交通量发展需求,更不需要改变立交所处位置的道路结构。
2.2原位改建
在保留互通立交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对立交的形式、匝道的设计指标及行驶方向进行调整的改扩建方式。
原位改建的优点:
1)部分利用老路工程用地和路基以及部分跨线构造物。
2)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平、纵面设计的灵活性相对有一定提高。
3)不要求对周围相关道路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原位改建的缺点:
1)对老路工程部分利用,造成工程的浪费,改建费用增大。
2)施工期间对交通的影响大。
当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建成后的转弯交通量增长迅速,靠原位扩建不能满足匝道的线性设计标准时,需要对互通立交的形式及规模进行大的修整。原位改建可以提高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建设标准,相对移位重建方式影响范围较小;老路征地及路基路面可以部分利用;对互通周边的环境影响也小;在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改扩建工程中广泛应用。
2.3移位重建
通过以上两种小规模的改扩建方式不能满足高速公路未来转弯交通量的需求,而必须重新修建该互通立交的改扩建方式。移位重建可以不受老路互通的约束,完全根据路网规划及转弯交通量的要求设计,提高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使得行车安全、舒适。 此外还有一种小范围的移位重建,即新建高速公路互通的位置仍然在老路互通的大范围内,只是被交道路或高速公路改扩建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3互通立交改扩建方案影响因素
3.1主线改扩建方式对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的影响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的选择与主线改扩建方案设计相辅相成。当互通式立交不能遵照主线改扩建的方式完成改扩建时,需要重新确定互通自身的改扩建方式,统筹设计。一般情况下,主线的改扩建方式决定了互通式立交的改扩建方式,只有部分大规模枢纽互通的改扩建方案能左右该路段主线的改扩建方式。例如,单喇叭互通是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主要形式,其改扩建一般不会受主线改扩建方案的影响,而是在保持老路立交形式的基础上,对立交匝道缓和曲线参数、加减速车道等进行适当调整,使得线形顺适,同时实现主线拓宽的目的。
3.2 路网规划对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的影响
路网规划中对互通的功能进行了确定,因此互通式立交的改扩建必须要考虑路网的要求,如果交通状况变化较大,需要重新制定互通的功能,那么互通的改扩建也要配合路网规划以完善互通功能。
3.3匝道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对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的影响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主要目的是要提高互通式立交匝道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如果互通区匝道通行能力满足远景交通量的需求,则互通式立交只需在老路形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匝道线形,使其顺适;但若匝道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远景交通量的需求,则需要对互通式立交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或移位重建。
3.4交通组织关系对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的影响
无论是施工期间还是完工后运营阶段的交通组织对互通立交的改扩建方案设计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有的互通改扩建方案,施工期的交通组织复杂,分(合)流车辆难以协调,容易造成施工区交通拥堵现象;而有的改扩建的方案,施工交通组织简单,对交通影响较小,分(合)流组织简单。因此,在选择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时应尽量选择施工交通组织简单的方案,但不要单纯的追求方便的施工交通组织,而扭曲了改扩建本身的目的。
3.5其他因素对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的影响
包括老路的运行条件、道路条件、交通事故原因、景观。对高速公路运营通车以来各路段交通运行状况、道路条件、交通事故原因等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互通改扩建的方案,综合考虑景观的需求,在满足互通式立交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美观。
4 结 语
在实际工程中,互通立交的改扩建方案设计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认真分析、研究、统筹兼顾,进行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