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海徐汇区教师考试幼儿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上海徐汇区教师考试幼儿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

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和意志受( )影响。 A.记忆 B.知觉 C.注意 D.表象

答案::D 解析::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和意志受表象的影响。

2.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答案::A 解析::

第 1 页 / 共 10 页

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象的,属于经验性想象。 3.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 A.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B.想象的内容零散 C.想象受情绪影响 D.想象具有夸张性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幼儿想象的发展。

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4.( )首次提出了“教育应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答案::A 解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应该按照儿童阶段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他首次提出“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观点。

第 2 页 / 共 10 页

5.示范方式有三种:相向示范、围观示范、顺向示范,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 )方式较好。

A.相向示范 B.围观示范 C.顺向示范 D.三种结合

答案::C 解析::

因为幼儿的方向知觉还没有发展成熟,因此采用顺向示范比较好。 6.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A.发展幼儿的艺术技能

B.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 C.丰富幼儿的艺术知识 D.拓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①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②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③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故本题选B。 7.0~2岁的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主要处于( ) A.平行游戏期

第 3 页 / 共 10 页

B.合作游戏期 C.单独游戏期 D.创造游戏期

答案::C 解析::

出生后头两年属于单独游戏期,使用与旁边伙伴不同的游戏材料,专注地玩自己的游戏,不注意伙伴做什么。

8.下列不属于幼儿淋巴系统的特点的是( )。 A.淋巴系统发育成熟 B.免疫力弱 C.易发炎,容易扩散 D.局部容易肿大

答案::A 解析::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淋巴系统由淋巴、淋巴管、淋巴结与淋巴组织等组成(扁桃腺、脾脏、胸腺)。所有的淋巴管最后汇集成两条主要的大淋巴管,包括胸管与右淋巴管再注入静脉而重新进入血液循环中。幼儿的淋巴系统表现出与成人不一样的特点:(1)淋巴的功能:有防御功能,属于先天的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比如打预防针)。(2)淋巴结:用手摸小儿颈部两侧,常可摸到几个疙瘩,就是淋巴结。如果像黄豆一样大小,触压无痛感则为正常的淋巴结。(3)淋巴系统特点: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免疫力弱,而且易发炎,容易扩散,致使局部肿大。淋巴肿大常常发生于咽部和口腔部。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淋巴系统幼儿期尚未发育完全。

9.在陈鹤琴实验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育结构是( ),该种教育结构在

第 4 页 / 共 10 页

五大领域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教育内容扩大到幼儿生活的多种环境,每个单元都以社会为中心,每一个方面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活动,将幼儿一日生活的全部要素都能包含其中。 A.单元教育课程 B.综合教育课程 C.领域教育课程 D.主题教育课程

答案::A 解析::

受国外先进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建构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和百家齐放的趋势。单元教育课程是在陈鹤琴实验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育结构。单元教育在五大领域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教育内容扩大到幼儿生活的多种环境,每个单元都以社会为中心,每一个方面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活动,将幼儿一日生活的全部要素都能包含其中。所以本题选A。 10.对于活动目标“能跳过15厘米的距离”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动目标没有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B.活动目标具体 C.活动目标涉及行为条件 D.活动目标主体不一致

答案::A 解析::

二、解析题

第 5 页 / 共 10 页

11.简述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解析::

答:为顺应时代的要求,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动力。

三、问答题

12.如今走在大街上,时常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小眼镜”;寒暑假,各大医院幼儿眼科专家常常要为前来就诊的大量眼疾患儿治疗。已有20年幼儿教育教龄的罗老师感慨地说:“近几年,视力不佳的幼儿明显增多了。”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幼儿教师应如何帮助并教育幼儿注意眼的保健。

解析::

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很多幼儿沉迷于电脑游戏,导致视力下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幼儿为此所困扰,幼儿教师应初步具备帮助幼儿保护和提高视力的能力。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画画;看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保持一尺以上距离;不躺着看书,以免眼与书距离过近;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因为身体活动可导致书与眼的距离经常变化,极易造成视觉疲劳:集中用眼一段时间后应望远

第 6 页 / 共 10 页

或到户外活动,以消除眼的疲劳。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幼儿活动室窗户大小适中,使自然光充足。室内墙壁、桌椅家具等宜用浅色,反光较好。自然光不够充足时,宜用白炽灯照明。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教具要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3)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要定期为幼儿测查视力,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矫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行为,及时发现幼儿视力异常表现。

(4)教育幼儿注意用眼安全和卫生。幼儿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要用手揉眼睛,毛巾、手帕要专用,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以防沙眼、结膜炎等:教育幼儿不玩可能伤害眼睛的危险物品,预防眼外伤。

13.简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职责。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职责。

(1)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热爱幼儿,全心全意为幼儿、为家长服务。 (2)深入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和个体差异,配合班主任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关注幼儿的发展。观察、分析并记录班内幼儿发展情况,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个体差

异。向园长汇报工作。

(5)培育健康活泼、独立自信、探究合作、习惯良好、具有爱心的幼儿,张扬孩子的个性,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和谐发展。

(6)与时俱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第 7 页 / 共 10 页

(7)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活动、户外活动、自主活动时间。

(8)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以及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 (9)保教并重。与其他老师合作,互相帮助,创设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 14.以“各族人民大团结”为主题,为大班幼儿设计社会教育活动。

解析::

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朝鲜族、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几个民族的服饰、生活习惯和居住地。

2.欣赏几种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认识欲望,培养幼儿尊重和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舞蹈录像:《爱我中华》。 2.中国地图,五种民族娃娃图片。 3.各民族有特色的音乐及儿童服饰。 活动过程:

1.观看音乐舞蹈录像《爱我中华》,说说自己认识的民族,相互交流对各个民族的认识。藏族:男人带着有舌的毡帽,身穿长袍,斜开衣襟,腰间系一根衣带,一只主袖挂在身边,脚穿长筒皮靴。女人身穿长袍,外套背心,腰间系一条五彩横条的围裙。很多藏民是牧民,主要吃糌粑、喝酥油茶和青稞酒。对人表示敬意时,献上哈达。他们喜欢音乐舞蹈。蒙古族:身穿长袍,头上扎着头布,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喜欢赛马、射箭,还喜欢弹马头琴、唱歌、跳舞。蒙古族人民主要以放牧为主,在大草原上放牧马、牛、羊,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不论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棱小花帽,上面用丝线绣出各种花纹图案。穿斜襟衣服,没有扣子。没结婚的女孩子,头上梳着十几条小辫子,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连衣裙。维吾尔族服饰漂亮,喜欢唱歌跳舞。朝鲜族:

第 8 页 / 共 10 页

男人上衣短,裤子大,裤脚扎灯笼;女的穿斜襟短衣和长裙,色彩鲜艳,梳着一条辫子。傣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热带地区西双版纳,他们住竹楼,穿着上短下长、颜色鲜艳的长筒裙。在解放前,傣族妇女在田里劳动,男人在家带孩子,他们居住的地方多孔雀,他们都很喜欢跳孔雀舞。

2.比赛:将民族娃娃送回家。分组将朝鲜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娃娃图片贴到中国地图上的相应居住地。

3.听各民族的音乐,找出相应的少数民族儿童服饰。 4.进一步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并创编舞蹈。 活动延伸:

1.利用挂历纸等废旧材料制作少数民族服饰,如新疆帽、藏族围裙等。 2.在活动区听民族音乐、创编舞蹈。

15.请简要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内涵做出解释。

解析::

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内涵,主要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

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以思维为例,童年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断。阶段性还表现为各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顺序性,教师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要“揠苗助长”。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

第 9 页 / 共 10 页

16.试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论述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的要求。

解析::

(1)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进行评价并不是简单地评好或评坏,而是要结合评价结果发现儿童有哪些方面是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并据此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儿童学会了什么,还要关注儿童学习的过程,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来的态度等,也就是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评价学习过程。

(3)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幼儿园的评价不像中小学一样主要是通过考试等形式进行的,幼儿园的评价要在儿童目常生活中进行,在每目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每日的生活中,在自然的情境下进行评价。 (4)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每个儿童的发展是由个体差异的,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结合每个儿童自身的特点进行,而不是用一种标准来评价所有儿童。而且要对利用纵向评价,看看儿童与自己之前相比有什么进步,而不要拿一个儿童跟另一个儿童进行比较。

(5)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评价不仅是要看儿童已经取得了那些成绩,更重要的是发现儿童未来发展的空间,通过评价不断地促进儿童向前发展。

第 10 页 /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