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教师考试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支架教学就是( )。
A.为幼儿的学习搭建桥梁,提供必要支持 B.尽可能周全地照顾幼儿的一日活动 C.减少幼儿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与挫折 D.控制幼儿,制订详细的幼儿学习计划 答案::A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B.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
C.手的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口腔的触觉探索 D.触觉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C【解析】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
3.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 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三种,以下选择项中不属于情绪状态划分的是( )
第 1 页 / 共 10 页
A.心境 B.应激 C.愤怒 D.激情
答案::C 解析::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4.(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稳定性较强
答案::D 解析::
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 性强。
5.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第 2 页 / 共 10 页
答案::A 解析::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意识儿童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形成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是以( )为出发点的。 A儿童中心 B、儿童生命 C、适应自然 D、反对成人化
答案::C 解析::
蒙台梭利受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思想影响,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 7.评估幼儿发展的最佳方式是( )。 A.平时观察 B.期末检验 C.问卷调查 D.家长访谈
答案::A 解析::
第 3 页 / 共 10 页
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的活动情境中表现自己,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8.教师用奖励小红花的方式激励幼儿,体现了评价的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诊断功能 D.交际功能
答案::B 解析::
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因为评价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形象、荣誉、利益等,因而能够激发被评价者的成就动机,使他们追求好的评价结果,激励他们全力以赴做好有关工作,创造更大的成就。
9.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 )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A.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 B.附庸与成人的、依赖的、发展中的 C.优越于成人的、独立的、发展中的 D.优越于成人的、独特的、发展中的
答案::A 解析::
第 4 页 / 共 10 页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A。 10.以下几种游戏中,( )属于创造性游戏。 A.智力游戏 B.体育游戏 C.音乐游戏 D.角色游戏
答案::D 解析::
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二、解析题
11.简述学前儿童自觉的行动目的形成的过程。
解析::
目的是指自觉地预想到的结果。学前期是自觉行动目的开始形成的时期。学前儿童自觉的行动目的形成的过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缺乏明确目的的阶段。2~3岁儿童的行动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其行动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儿童常常不假思索就开始行动,因而行动是混乱而无条理的,其行动往往是由外界的影响和当前感知到的情景所决定,已开始的行动或易停止或易改变方向。
第 5 页 / 共 10 页
(2)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往往是由成人提出行动要求,为幼儿确定行动目的,并且使幼儿在活动中反复实践,从而得到了强化。
(3)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的阶段。幼儿中期,幼儿逐渐学会提出行动目的,开始尝试着在某些活动中独立地预想行动的结果,确定行动任务。
(4)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的阶段。到了幼儿末期,儿童已经能够提出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在熟悉的活动中,甚至善于确定行动任务和行动计划。
三、问答题
12.简述教师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解析::
(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教师在平时要注重创造合适的言语交往条件,加强幼儿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交往。 (2)选择合适的教法。幼儿学习语言有两种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儿童往往通过模仿学习语言,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榜样。在语言教育中,强化原则常用于指导幼儿学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语言习惯上。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法选择教法。
(3)鼓励言语创造性。幼儿学习、使用语言的创造性不可低估,在言语活动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创造。教师应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达。
(4)培养“前读写”兴趣。学前期,幼儿书面语言的发展处于准备期。这一时期的语言教育应以培养幼儿的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读写要求不要过于严格,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13.简述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功能。
解析::
第 6 页 / 共 10 页
(1)同伴关系给予安全感和归属感;
(2)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性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3)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发展;(5)同伴交往可以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
14.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车的小司机,她见自己车上没有乘客,于是就大声嚷道:“快来乘车.我要开到动物园去了。”此时,娃娃家的妈妈推着娃娃来乘车,刚想上车,砚砚走来对娃娃家妈妈说:“这辆车不能乘,没有消过毒。”小司机听到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到积木箱前拿出一块绿色圆形积木,告诉他们:“我这辆车已经消过毒了,这是消过毒的标记。”经她这么一说.砚砚和娃娃家的妈妈都乘上了这辆公共汽车,小司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问题1][简答题]
结合上面的材料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
15.围绕开心妈妈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
解析::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妈妈的喜好和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2.尝试关心妈妈,用多种材料为妈妈制作手镯。 活动准备:
第 7 页 / 共 10 页
1.邀请妈妈来园参加活动。
2.请两三位家长准备介绍孩子成长的过程。 3.塑料、木质串珠、塑料管、塑料绳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妈妈的辛苦,启发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1)妈妈平时都是怎样关心孩子的? (2)当你生病时,妈妈是怎样做的?
16.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在平时的户外活动中,幼儿总爱做一些跳上跳下的动作。幼儿园的草地上布置了一些木桩,这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经常在木桩上走来走去,而有些年龄较小、运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则不敢到木桩上玩,也有些孩子在木桩上玩时没有安全意识,一会儿跨跳,一会儿蹦上蹦下,十分危险。
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大班健康领域的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解析::
活动名称:快乐跳木桩(大班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大胆地进行跳跃,萌发自我保护意识,体验参与木桩游戏的快乐。 2.认识到“跳”可以锻炼腿部的肌肉和身体平衡能力。 3.能够双脚并拢在高度不同的木桩上跳上跳下。 活动准备:
大小、高矮不同的木桩,音乐《健身操》,三个接力棒,一个口哨。 活动过程:
第 8 页 / 共 10 页
1.谈话导入,调动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木桩林。木桩林最近要举行一场比赛,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木桩就是为活动准备的,这个活动可有趣了,让我们也一起参与活动吧!在参与活动之前呢,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请小朋友们站在木桩前。我们跟随音乐做操。” 2.快乐跳木桩
(1)自由跳木桩,引导幼儿认识到“跳”可以发展腿部的肌肉。
师:“现在我们先来自由跳木桩,就是从地面跳到木桩上,然后再从木桩跳回到地面上。” 幼儿自由练习在木桩上跳上跳下,教师巡视,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鼓励不敢跳的幼儿大胆地跳,告诉幼儿可以发展腿部的肌肉,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2)双脚跳木桩,引导幼儿认识到“跳”可以发展身体平衡能力。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
跳上木桩:双脚并拢用力往木桩上跳,要同时落在木桩上,注意要落在木桩的中间位置,膝盖可以稍弯曲保持平衡,跳的过程中可伸展双臂,这样身体可保持平稳。
跳下木桩:双脚并拢同时起跳,前脚掌首先着地,然后整个脚面轻轻落地,膝盖微曲保持身体平稳。
⑦幼儿练习双脚跳木桩。
请幼儿按要求练习跳木桩,鼓励胆小的幼儿可在低一点的木桩上跳,熟练了再在高一点的木桩上跳。 (3)木桩接力赛。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双脚跳木桩,现在我们可以来比赛了,今天我们进行跳木桩接力赛。”
①教师讲解比赛玩法和规则。
首先将幼儿分成三组,幼儿各自站在木桩前,教师以吹口哨开始,第一个幼儿跳上木桩再跳下(一定是双脚跳木桩),将手里的接力棒传送给第二个小朋友,依次跳传,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第 9 页 / 共 10 页
②幼儿开始比赛(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结束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
在放松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木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观察木桩上的年轮。
第 10 页 /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