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ge&TunneI Enginee g桥梁与隧道工程 高速公路桥梁加宽设计 袁腾文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基于山西省太古高速公路某桥的加宽方案设计,论述了加宽设计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并介绍了上部下 部均不连接、上部下部均连接以及上部连接下部不连接三种加宽方案,供类似桥梁加宽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加宽;基础不均匀沉降;收缩徐变;附加内力 中图分类号:U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098(2015)03—0250—02 1工程概况 保证其运营阶段正常使用。借鉴国内已完成的多 条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加宽技术取得的成功经 验,并提出如下几种方案。 (1)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均不连接 山西省太原至古交高速公路东社枢纽K31+ 369.7分离式立交原桥上部结构采用(25+35+25)m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 墩、桩基础,右前夹角9O。。由于枢纽建设需要设 此方案将新、旧桥梁的上下部结构之间不进 行连接,仅在新旧桥之间预留工作缝,然后连续 摊铺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这种连接方式的优 点是新旧桥各自独立,受力明确,互不影响,减 少了施工步骤,加快了施工进度,避免了桥梁连 置减速车道,本桥左幅需要加宽。加宽侧桥梁起点 桩号为K31+324.200,终点桩号K31+415.200,桥 长91m,桥型布置为(25+35+25)m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箱梁。桥梁各跨径线均与老桥设计线成90。 夹角。 接的诸多技术问题。该方案适用于桥位处地基条 件较差的情况。 (2)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均连接 此方案将新、旧桥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 均进行连接,新、旧桥上部结构之间的对应位置 2 桥址处地质情况 桥址位于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微地貌为 黄土冲沟,地形西高东低,地表覆盖Q3.1+p,粉土和 卵石类土。经钻探揭示,Q, 地层岩性为稍密一密 实亚粘土和潮湿一饱和状态的角砾互层。 3加宽方案研究 通过横向植筋、现场浇筑湿接缝连接起来;下部 对应的墩台帽、系梁等也通过植筋连接,然后浇 筑混凝土形成整体。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是新旧 桥形成整体,路容美观,后期养护费用低。缺点 是新旧桥基础不均匀沉降在相互连接处产生了附 加内力,导致连接构造复杂、材料用量增加、工 期也相应延长,往往交通管制的时间也较长,影 响群众满意度。该方案适用于桥位处地基条件较 好、交通量较小的情况。 (3)上部连接、下部不连接 此方案将新、旧桥桥梁上部结构之间连接, 下部结构之间不连接,融合了上述两种连接方案 选择桥梁加宽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检算旧桥 的承载力等各项参数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在 选择加宽方案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旧桥满 足使用要求。 综合考虑桥位处的地质情况、行车舒适性、 行车道布置、旧桥技术状况等确定合理的加宽方 案以及新旧桥连接的接缝构造。加宽方案确定以 后,正确计算新旧桥之间的沉降差、收缩徐变差 异,按照规范条文验算新旧桥的承载力、应力、 的优点及缺点,是目前国内尤其是我省采用较多 的加宽方案。该方案将新旧桥梁的基础分离、上 部结构梁板连接。该方案适用于桥位处地基条件 一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验算时需要考虑新旧桥 分阶段受力的问题。根据验算结果,针对性地采 取工程措施来保障新旧桥加宽拼接的顺利进行, 般、需要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情况。 收稿日期:2014.11.27 250:交通建设与管理 桥梁与隧道工程 rjdge&TunnelEng.ne ng 4 加宽方案比选 桥址处经钻探揭示,地层岩性为稍密一密实亚 粘土和潮湿一饱和状态的角砾互层,新旧桥之间的 工后不均匀沉降较大。为了减少新旧桥之间由于 (5)绑扎拼接处桥面现浇层钢筋,并与老桥 桥面现浇层钢筋搭接,搭接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6)绑扎拼接处现浇混凝土湿接缝及端部横 梁钢筋,浇注C50钢纤维补偿收缩混凝土; 基础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附加内力,同时为了保 证行车舒适和路容美观,本设计采用了上部连 接、下部不连接方案。此种方案的优点是新桥与 旧桥上部结构连接形成整体,有利于上部结构的 受力、行车舒适、路容美观;下部结构各自受 力,内力互不影响,可以减少新、旧桥之由于基 (7)原桥及湿接缝拼接处桥面现浇层同时施 工,桥面现浇层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开放交通; (8)施工桥面防水层及沥青混凝土铺装。 总之,在桥梁构造物拼宽方面,连接前尽可 能释放因变形产生的附加内力是防止和减少加宽 桥梁出现纵向裂缝的关键所在。因此应采取相应 措施减小新旧桥梁基础之间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 构连接部位受力所造成的影响,注意新老基础间 础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附加内力。 加宽方法如下:凿除原桥左幅外侧护栏及 50cm宽桥面铺装,凿除原桥左幅lm宽范围外侧翼 的协调性,尽可能推迟湿接缝混凝土浇注施工的 缘板混凝土,新桥主梁施工完毕后,在新、老桥 之间后浇50cm宽C55钢纤维补偿收缩混凝土,从 而形成新老桥间的铰接。新桥桥墩采用柱式墩, 时间,以使新桥基础的一大部分沉降能在新旧桥 上部结构拼接前完成等。 6结语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肋式台,基础采 用钻孔灌注桩。桥台处设一道D80型伸缩缝。 为了保障安全运营,桥梁加宽需要考虑的因 考虑到新旧桥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客观存在, 加宽设计的关键是减小新旧桥基础的不均匀沉 降。本桥在加宽设计时,基础采用桩基础并适当 增加桩长、控制上部结构拼接时间、设置后浇带 素较多,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加宽桥梁与新 建桥梁之间的异处在于需要考虑新旧桥之间的不 均匀沉降、收缩徐变等差异变形,存在多种不确定 因素和新的技术问题,缺乏成熟的经验,不能采取 一等措施减小基础不均匀沉降。针对上部结构产生 的附加内力,可以通过在连接部位进行特殊设 计、增大配筋等方法加以解决。 5 施工工艺 般的或新建桥梁的设计方法解决,目前我国还没 有简单成熟实用的计算方法以供采用。随着我国经 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量也在逐年快速增 长,现有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为了 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对现有桥梁进行加宽是 必需的。因此,桥梁加宽方案研究的应用前景十分 广阔。每一个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原有路况、 现状交通量及组成、桥梁现状、扩建目标、建设条 原桥与加宽部分通过26cm宽的现浇混凝土湿 接缝连接形成整体,在箱梁两端各设一道40cm厚 的横梁,加强其整体性。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 关系曲线,加宽部分架设4个月后,再进行湿接缝 件、地质条件等都可能各不相同,因此设计时应熟 连接,以减少材料收缩徐变及基础沉降的影响。 施工步骤如下: (1)拆除原桥外侧护栏,凿除原桥的部分桥 面铺装; 悉项目特点,对桥梁加宽方案进行针对性研究,以 指导设计与施工。此外,原有桥梁的技术状况对加 宽方案的选取十分重要,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对加宽方案进行分析计算、论证、比选,制订严 格、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JTG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 (2)加宽侧凿除原桥箱梁翼缘板100cm,按间 距向旧桥箱梁翼缘板内植入钢筋; (3)现场浇筑箱梁,严格控制坐标及浇筑坐 标,确保与旧桥顺利拼接,并在新桥箱梁翼缘板 内预埋钢筋; [2】徐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桥涵结构物拼接技术[M].北 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黄明欢,易兵.公路交通技术[J].2012(5):17—20. (4)新旧桥钢筋一一对应焊接,焊接采用单 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交通建设与管理: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