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遂昌县大柘镇茶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遂昌县大柘镇茶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来源:意榕旅游网
茶叶Journal ofTea 2015,41(2):93~95 遂昌县大柘镇茶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韦宝余 林文熙 翁伟忠 钟利军 (1.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浙江遂昌323309; 2.浙江省遂昌县西畈乡农业推广服务中心,浙江遂昌323309) 摘 要 根据遂昌县大柘镇茶产业现状,运用“SWOT”法,分析了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威 胁,并提出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应当推进土地流转和大力推广机械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减信意识、打造生态 品牌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强化市场意识,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关键词 SWOT;茶产业;竞争力;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8921(2015)02—093-03 ¨SWOT’’analysis of tea industry in Dazhe Town WEI Baoyu ,LIN Wenxi’,WENG Weizhong ,ZHONG Lijun (1.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Dazhe Town,Suichang 323309,China; 2.Agricuhural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Xifan Town,Suichang 323309,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 industry of Dazhe town in Suicha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ea industy irn Dazhe Town were analysized by”SWOT”method.The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ea industy irncluded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integrity,ensuring product quality,strengthening market awareness,fostering leading enterprises,and implementing brand strategy. Key words SWOT;tea industy;competitirveness;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1大柘镇茶产业概况 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位于遂昌县的中腹部,是 通往遂昌县西部山区“四镇六乡”的交通枢纽。是 叶民俗博物园(以下称“茶博园”)已在建设中。 2大柘镇茶产业竞争力分析 2.1优势(Strengths)分析 浙西南茶叶重镇,总区域面积123 hm ,镇区与毗邻 的石练镇连接构成遂昌县最大的盆地“柘石平原”。 2.1.1 自然环境优越,生态优势明显大柘镇地质 构造属于浙闽隆起区,由浙江省龙泉市迤逦入境,在 地质内外引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以中、低山为 主,丘陵和带状山谷平地、小块盆地相间其中的地貌 茶叶作为大柘镇的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 重要的作用,2008年,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特色优 势农业“茶叶强镇”,2010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 结构。南北地势高,东西低,境内南、北部为中山山 地,中部为低山丘陵,间有平原川地。境内森林覆盖 率高山青水秀,云雾僚绕,没有工业污染,属于全国 生态示范区内,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 为“中国名茶之乡”。2014年农民人均收人居遂昌 县首位;全镇可采摘茶园面积1324.8公顷,占全县 的18.5%,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分别占全县的20. 27%和24.1%。有茶叶加工厂(点)近400家,通过 QS认证的有6家,有1家省级示范茶厂和5家县级 示范茶厂,4家标准化茶厂,拥有丽水市首条蒸青茶 9600个,高出世界清新空气标准6倍多;阳光充足, 雨量充沛;土壤以红、黄壤为主,多缓坡地、土层深 厚,一般在50厘米以上,深达1米多;属亚热带季风 生产线。计划投资10个亿占地33.3公顷的遂昌茶 气候,还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 收稿日期:2015—05—11 作者简介:韦宝余(1960年一),浙江遂昌人,农艺师,长期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94 41卷 是16.4 左右,气温稳定≥1O℃间隔天数为252~ 旱的危害,特别是“倒春寒”影响,对春茶生产造成 了较为严重的损失。 2.3机遇f Opportunities)分析 2.3.1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为茶产业发 205 d,≥10℃活动积温5145 cC左右;年平均降雨量 1644.6 ITlm左右,年平均雨日160—175 d;年无霜期 196~228d,年日照1639~1848h,日照率达42%…。 光、热、水组合良好,冬季暖和,春季回温早,,为茶树 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遂昌县茶 叶生产第一类适生区。 2.1.2产业初具规模。区域特色显著大柘镇总人 展拓空间与活力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 量的劳动力。尤其是高档名优茶的采摘,目前还不 可能采用机械化采摘。新型城镇化为茶业产业提供 劳动力支撑,而遂昌县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加快为茶 叶产业提升拓展了发展空间,茶旅游、茶乡游等形式 口1.464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4148人,有8500 余人参与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承包面积在13.3 公顷以上的有7户,年销售额800万元以上的加工 企业有2家,2014年农民人均收人13495元;茶园 总面积1343.5公顷,茶叶总产量1863吨,茶叶总产 值达13330.8万元,人均9422元,占农民收入的 70%,按照“茶园良种化、基地生态化、生产规模化、 产品标准化”的总体要求,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发展特色路子,先后建成了“三个示范 区”,即后垅村省级万亩优势农产品(茶叶)示范区、 柘溪上村3000亩的省级现代农业茶叶综合示范区, 以及“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即龙谷丽人观光 园,形成了以镇区村为核心,大田、后垄、住龙、北山 和双溪村的掌型产业布局体系,推进了大柘镇现代 茶业建设。促进了大柘镇茶农的增收。 2.2劣势(Weakness)分析 2.2.1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薄弱首先,土 地承包到户后,导致农户承包地块多、面积小,难以 组织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茶农、合作社 自我发展能力弱,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茶园作业 道不通畅,影响机械化推广步伐。其次是随着大量 的人口进城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出现,在茶产业中,无 论是生产还是加工环节人工问题已经显现。 2.2.2龙头企业缺乏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少,层 次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全镇农业经济以茶叶种植、 茶叶加工与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现有企业413家, 主要有茶nHJ ̄Z与竹炭加工。经生产许可认证的企 业仅有7家,其中6家为茶叶加工。大部分茶叶加 工企业均为小规模的加工厂、场(点),厂房规模小, 厂地不符合规范化、洁净化、标准化和现代食品加工 的要求,给标准化、先进技术推广、茶叶加工质量控 制带来困难。 2.2.3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能力差茶树种植 于露天,缺乏先进的防灾设施与有效的技术措施,常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造 成经济损失。近三年来,茶树都受到早春低温及干 的出现,能有效推进茶叶与旅游二者的结合。同时, 茶博园、茶青市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为大柘茶业 注人了新的活力。 2.3.2绿色消费成为时尚随着人们返璞归真、回 归自然,追求健康时尚的盛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 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成为当今消费的 时代主流 。茶叶作为一种绿色健康食品,具有抗 癌、抗衰老、抗肥胖作用,并且被誉为“电脑时代的 饮料”,已被越来越多人们接受。 2.3.3政府重视“三农”工作 随着各级政府对农 业的重视,当地政府采取项目投资等形式对大柘的 茶产业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如近年来完成了100多 公里的茶山道路的拓宽和修通,并对30多公里干道 进行了硬化,80%的村,80%多的茶园建成了喷灌系 统和排水系统;通过“省级示范园区”、“统防统治” 等项目建设,对镇茶场等较大规模的茶场(厂)进行 改造和改建,安装茶园诱虫黄板l7万片,对所有新 购置茶叶机械进行补贴;这些无疑给茶产业转型升 级带来新发展机遇。 2.3.4茶产业分工趋于合理大柘镇是交通枢纽, 也是经济文化的重镇。自确定了中心城镇后,人口 集聚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出现了规模 较大专业采茶队伍、茶叶修剪队伍与精制加工队伍。 如加工方面引进了11台干茶捡梗机(色选机),茶 产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趋势明显。 2.4威胁(Threats)分析 2.4.1茶叶专业化分工欠发育,加工出现“多、小、 乱、差”现象全镇有8000余人参与茶叶生产、加工 和经营活动,茶叶初制厂(点)规模大小不一,存在 着“三多三少”现象,即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 简单加工多,复式成套型少;粗放型多,高科技、连续 化、清洁化少,影响了茶叶质量的提升。全镇相对独 立的茶厂有40家,占总量的10%,近90%的茶厂设 在日常居住的自家民房中或在民房边上,厂房面积 小,平均不到100 m ,年加工能力低,工艺配套不合 第2期 韦宝余等 遂昌县大柘镇茶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95 理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基本要求。 2.4.2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大柘镇茶 叶主要生产的是绿茶,同时生产少量的红茶与乌龙 茶,面临县域产业与丽水市其它县市茶产品的冲击, 以及全国各地发展茶叶的迅猛势头,茶叶市场竞争 异常激烈。同时,外部环境的压力与生产成本提高, 使竞争进一步加剧。 2.4.3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限制 由于大柘镇大 多数茶叶加工厂为作坊式加工,茶厂“多、乱、小”现 象,不符合茶乡美名与生产许可认证制度要求;但是 要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认证(Qs认证)又受到政府的 厂址、茶厂面积的限制,手续繁琐,费用高,处于茶叶 初加工小型生产企业难以承受。 3 基于SWOT大柘镇茶业可持续发展方略 3.1推进土地流转和大力推广机械化 以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场)等组织形 式,采取租赁承包等办法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 营;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机械化,要在原有茶叶机 剪、加工的基础上,通过近年来的茶叶机采和小型飞 机喷洒农药等试验,大力推广机械化解决茶产业中 人工瓶颈。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诚信意识、打造生态 品牌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 一是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全面开通茶 山道路、茶山喷灌系统和排水系统,种植防护林景观 树增强防灾抗灾能力,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引进高儿 茶素类(EGCG),低咖啡因等茶树新品种优化结构, 丰富茶叶品种。实现道路网络化,力争茶园园林化 生态化、良种化;扩大生产红茶、乌龙茶等产品,满足 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二是采取统防统治等措施建立 全程化、全域化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规范茶农的 行为,严格控制“农残”严格执行茶叶方面的技术标 准;注重在生产过程和流通环节的环境、农残、卫生 等指标检测工作;在规范市场管理方面,通过识别编 码,实行质量跟踪制度,树立诚信意识。三坚持生态 立镇的思想,将山、水、茶、居有机融合 j,走绿色生 态之路。实现茶叶生产全程监控,以绿色为核心,以 质量安全为目标全面提升茶叶质量。 3.3强“市”意识,促产业化进程 一是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思维、发展模式,深化 调整产业,增强市场意识,应错位发展,开发生产适 销产品。二是做好“三结合”工作。基地改造升级 与新建基地结合,打造茶产业核心区;基地建设与生 态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生态茶叶观光园和景观带; 基地建设与改植换种、景观带建设结合,打造游客体 验园区。三是以市场化为方向,建设现代型营销体 系。发挥网络、电子商务等作用,不断提高茶产业的 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3 J。 3.4培育“龙”头,带动产业升级 茶叶企业是茶叶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在茶叶产 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是最为关键的元素,是茶叶产 业化发展的核心。一是培育龙头,围绕“大”字,加 大茶厂优化改造,鼓励和引导通过横向、纵向的整 合,突破加工瓶颈。二是积极培植茶叶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等,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专业合作社、 茶场为补充的经营模式,带动产业发展l4 J。三是 加大产业的支持力度,县级政府部门必须整合上级 的扶持政策,以减轻无公害茶厂创建、生产许可认证 等方面费用,扶持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营销大户,促 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5施“品”战略,拓产业化市场 品牌竞争是现代茶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当今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充分挖掘地方茶文化价 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抓住落地到大柘民俗博物 园建设(茶博园)项目的契机,发挥现有的“山地茶 园自行车赛道”的作用,汤沐园有氧呼吸休闲游的 内涵,探索茶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之路, 推动以茶为核心的茶休闲、茶养生、茶旅游等领域拓 展,打造大柘茶文化旅游休闲品牌,塑造“大柘茶 叶”之品牌,使茶叶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绿色银 行”。 参考文献 1 翁慧芬,刘凤姬,叶卫红.遂昌县原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 策.绿色科技,2013(10):56—57. 2雷永宏.试用“SWOT”法分析丽水市茶产业竞争力及对策.贵州 茶叶,2009(3):23—26. 3林文熙.遂昌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茶业通报,2014,36 (3):130—132. 4唐训芳.发挥龙头市场作用推进现代茶叶产业化进程.茶叶, 2000,26:316—317. 5李华海.问题・机遇・可持续发展一对平利县茶叶产业化建设 的思考.茶叶,2002,28(2):94—95. 6张龙云.浅谈重庆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茶叶,2002,28 (1):15—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