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用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各种先进的自动电子设备、完美周到的服务也成为社会屡见不鲜的常态。对于现在人才济济、就业竞争初压力大的社会而言,中职生本来就不占优势,懒惰思想一旦形成,无疑会对他们的将来就业创业情况雪上加霜,因此,在新时代,将劳动教育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学校;德育
1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 1.1有利于契合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中职阶段开展校园德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契合社会发展的现状,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化人才,从而坚持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以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岗位中更加具备竞争能力。此外,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不仅可以掌握劳动的技能,还可以从中获得有效的道德素养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趋于高、精、尖等方面发展,因此学生需要能够从中职阶段开始充分掌握劳动的能力,通过一些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且能够从现在开始严格地要求自己。
1.2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在以往的中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等方面缺少一定的解压方法,会造成这些学生学习能力的降低。因而,中职校园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给他们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改革,从教学方法和理念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以此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仅要体现在日常学科教育
的渗透过程中,还需要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德育的价值,从而可以在劳动教育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这样的教学改革趋势能够基于素质教育给学生带来更全面化的发展路径,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强化品德。
1.3有利于强化学生体质,推动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包含给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有效培育,还包括一系列的劳动教育。尤其是针对学生开展的家庭劳动教育实践,让学生能够深入到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给中职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舒缓自己的心理压力,进一步推动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实现健康发展。因为从古至今的中华传统美德中,热爱劳动都是其中基本的一项内容,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传承和延续这种传统美德,避免学生养成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恶习。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运用自身一双勤劳的手和勤劳的品质,使其终身受益。
2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策略 2.1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制度 1.
校内健全制度:中职学校应制定严谨的计划和措施,建立健全制度,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同时,增加中职生在学校劳动实践的时间,而且在假期期间也要布置劳动实践作业。经过一个学期或学年,学校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校内活校与校之间的技能大赛,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从经费、物质等方面予以保障,使劳动教育逐步制度化,规范化。(2)校外拓宽渠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职学校要努力为学生挖缺适合中职生生存和发展的渠道,为中职生谋取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学校应该动员社会各界(其中包括家庭)对中职生劳动教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学校应做好企业的工作,以便于企业对学校在技术方面、劳动制度方面的支持与指导。在实习期间,严格规范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加强考核制度,奖惩分明,以保证劳动教
育的有效实施,这样不但创造出良好的劳动教育的氛围和条件,同时也增加了劳动教育的途径。
2.2把劳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1.
课堂灌输:中职学校每周都有德育课,教师要认真备课,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照本宣科,毫无感情色彩地阅读各种条例,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音频或者通过讲故事的兴衰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提高劳动教育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融入在德育课、实践课中可以比较好地渗透,但是在语数英等基础学科教学中,融入的难度有些大。其实只要教师抓住学科的特点,同样可以无时不刻地渗透劳动教育。例如,语文学科在学习《敬业与乐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先进典型的劳模实例,将劳模的默默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传递给学生;数学学科在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椭圆,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劳动教育。(2)课下渗透:正是由于中职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学校的人文环境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可以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并对体力或脑力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为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
2.3培养中职生的劳动能力及习惯
大多数中职生进入中职学校,一般为住宿制,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日常的学习生活。日常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新生入学后,班主任、教师等通过观察将学生进行分组。组长可以针对组员的特点再进行详细分工。合理的班级、宿舍的管理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另外,教师要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教会学生扫地、擦黑板、擦玻璃等日常劳动,保持教室、宿舍的卫生。并要求学生自己洗衣服、刷餐具、整理自己的课桌、学习生活用品等日常生活劳动等。重视学生的劳动习惯的养成。教室、宿舍的卫生每天由专人检查,每个细节都要求非常严格。初始
阶段,学生非常不适应,但是当这种行为常态化,学生逐渐养成了非常好的劳动习惯。
3结语
德育教育融入劳动教育,根据中职生的不同,每个学生的接收程度也有所不同,达到的预期效果也不同。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不唯长篇理论是从。要充分认识教师的不可替代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充足的耐心与爱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投身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参考文献:
[1]王淑娟,肖大为.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福建茶叶,2020(04)
[2]柳夕浪.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教育内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