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效果
比较
朱火星
[摘要]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检测的效果比较。方法 将123例患者的血清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并做重复性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化学发光法在阳性检出率和重复性等方面均显著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有更广的检测区域,且能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检测,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乙肝病毒血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comparison of ECLIA and ELISA used in detection of HBV. Methods The serum of 123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etected with ECLIA and ELISA respectively, and the repeatability tests were carried on, then. Results It showed that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and repetitiveness of ECLIA was signifi cantly better than ELISA(P<0.05).Conclusion ECLIA showed more wider detection region, can take accurate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provide effectual guide for patients' treatment, so it deserved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work.
[Keywords]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s immunoassay(ECLI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HBV
乙型肝炎是发病人群较大的乙类传染病。目前我国人群感染记物—HBsAg—生物素磁微粒复合体。经反复洗涤使游离抗原或抗体率高达60%[1]。HBsAb是人体感染HBV后,针对HBsAg产生的特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将反应液吸入流动室,磁微粒由磁铁吸附到异性抗体。由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准确的早期检测血清电极表面,加入三丙胺,电极加电压,启动ECL反应,测定其激发光强HBsAb显得极为重要。酶联免疫吸附(ELISA)应用最早,也开展的度即可判别HBsAb浓度。HBsAb超过10mlU/ml判读为阳性,否则为阴最为广泛,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误差。性。③重复性比较 选取HBsAg含量低、中、高浓度患者阳性血清,每近年来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的应用,由于能显著提高确诊个浓度分20份,其中10份-20℃冷冻保存,每天检测一次,计算批间重复率,因此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为了探讨两种检测对诊断准确性的影性;另外10份同批检测,计算批内重复性。
响,我们回顾性分析123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2 结果1 资料与方法ELISA法和ECLIA法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ECLIA法阳性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从2008年2月~2008年6月前来我院检出率为52.8%,ELISA法阳性检出率为42.3%.前者显著优于就诊患者123例,其中男64例,女59例。年龄19~58岁,平均41.3岁。仪后者(P<0.05)。另外两组测定HBsAb重复性比较如表2所示,器:YR—WASH—1型洗板机由法国ADIL提供,ELISA试剂由上海科结果显示,ECLIA也要优于后者。
华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全自动酶免分析仪ARCHI,TECT,I2000及其3 讨论配套试剂产品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乙肝标志物定值质控血清购自中在测定乙肝患者血清HBsAg的检测方法中,ELISA法由于操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所有患者静脉取血,离心分离出血清待测。
作简便、快速,成本低廉,因此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不同厂家生1.2 方法 所有患者血清均分为两份,先后采用ELISA与ECLIA产的抗原,抗体试剂有较大差异,分离结合态抗原(或抗体)和游离法分别检测[2-3],并对比检测结果。①ELISA法 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聚态抗原(或抗体)的主观不确定性,以及反复洗板带来的误差,酶苯乙烯板包被HBsAg,与标本中标记的HBsAb结合,加入辣根过氧化标板的孔间差异,因此带来一系列误差,容易出现较高的假阴性,
物酶培育,洗去游离的酶标抗原,以四甲基联苯胺为底物显色,经酸终表1 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止后在450/630nm处测读吸光度值。阴性对照平均吸光度(A)值×2.1为临界值。检测孔A值大于临界值则为阳性,否则为阴性。②ECLIA法 HBsAg ELISA法 ECLIA法
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三联吡啶钌络合物标记的HBsAg和生物素标记阳性率 + - 阳性率 + - 阳性率的HBsAb与待测样品共同培育,形成标记物—HBsAg—生物素的复合结果统计
52
71
42.3%
65
58
52.8%
体;再和亲和素标记的磁微粒孵育,在特定的磁场区发生沉积,形成标
注: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2 两组重复性比较样本 例数 ELISA法
ECLIA法 OD/CD 批内CV(%) 批间CV(%) 浓度(IU/ml) 批内CV(%)
批间CV(%)
低值 10 2.01±0.15 12.45 18.24 57.3±0.82 2.73 7.66中值 10 5.73±0.52 9.37 14.98 356.3±2.37 1.25 5.12高值
10
15.84±1.37
3.74
9.53
647.5±23.6
0.96
3.94
并且只能定性检测,其灵敏度和重复性有待进一步提高[4]。
作者单位:516369 广东省惠东县白花镇卫生院 (朱火星)
ECLIA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技术,电化学发光技术和磁珠包被
89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当代医学 2010年6月第16卷第16期总第207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 Jun. 2010,Vol.16 No.16 Issue No.207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0.16.064
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和平 周俊辉
[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4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
结果 治疗组6个月时,照组(22例),均采用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每周一次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痰菌阴转率为90.1%,胸片
病灶吸收总有效率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时,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组,且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优于单纯化疗,能较好的控制结核,改善预后。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耐多药肺结核(MDR)近年来在全球呈上升趋势[1-2],是结核病控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全世界约有2/3的结核病人处于MDR的危险之中,此类患者单纯化疗效果欠佳,治愈率仅为56%[3-4]。本文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治疗MDR患者22例,与单纯全身化疗22例患者对比,疗效显著,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 病程在6个月~2年以上,曾先后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且对至少包括HR在内的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均有2次以上痰结核菌培养+药敏结果);心电图正常;两组肺功能VC%和MVV%均≥80%,FEV%正常,能耐受支气管镜治疗。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慢性消化系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HIV阳性及产/孕妇。
1.2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MDR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34.5岁。对照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20~51岁,平均33岁。2组病例对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对氨基水杨酸(PAS)等的耐药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如表1所示。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强化期:力克肺疾(D)300mg,3次/d;左氧氟沙星(V)200~300mg,2次/d;吡嗪酰胺(Z)500mg,3次/d;丙硫异烟胺(Th)200mg,3次/d;阿米卡星(Ak)400 mg肌肉注射,1次/d;连续3
[5]
个月。巩固期:D、V、Th用法同上,连续15个月。治疗组在强化期开
作者单位:412005 湖南省株洲市二医院感染科 (刘和平) 湖南省株洲市二医院内三科 (周俊辉)
始抗结核治疗同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吸除分泌物及脱落坏死组
织,干酪坏死物,肉芽肿及结节,随后嘱患者保持病灶部位处于最低体位,伸导管至远端,注入药物后退镜,患者保持此体位30分钟,每周1次,2月为一疗程,直至支气管通畅。注入药物为异烟肼0.1、阿米卡星0.2、左氧氟沙星0.1[6]。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出凝血酶原时间。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并加以记录。每月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强化治疗期:每月末查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至少3次,痰结核菌培养+药敏1/2次,比较痰菌阴转情况;胸片或胸部CT 1次,比较病灶和空洞闭合情况。巩固期:每3~6个月查痰涂片找抗酸杆菌一次,比较痰阴转情况。随访期痰涂片检查。
1.5 疗效评定 ①痰细菌学:以连续3次痰涂片阴性及培养阴性为阴转。②X线:胸片显示病灶吸收≥1/2为显著吸收,<1/2为吸收,病灶无变化为不变;病灶增多为恶化;空洞缩小≥1/2为缩小,<1/2为不变,增大≥1/2为增大,空洞消失为闭合。③症状:症状减轻或消失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结果处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确定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2.1 痰菌转阴情况 治疗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7.2%和90.1%均高于对照组的45.5%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X线胸片改变情况 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的显效(显著吸收+吸收)率为86.4%(19/22),空洞闭合率为58.8% (20/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12/22)及32.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临床症状 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发热、咳嗽、咳痰、胸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技术,全面实现了检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
差,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能精确的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大幅度减少了批内、批间的误差[5]。HBsAb水平在10mIU/ml以上时才具有抵抗HBV入侵的作用,HBsAb定量在1~10mIU/ml范围时,ELISA法结果为阴性,但此时抗体对HBV并无中和作用,仍有感染HBV的危险。ECLIA法可精确检出低浓度HBsAg,在病程观察中大大缩短了“窗口期” 时间。可有效控制传染源。在我们的检测结果中,其检出率差异主要集中在低浓度区,而在高浓度区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ELISA更适用于高浓度HBsAb的检测,而ECLIA法的检测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从统计结果来看,ECLIA法在乙肝血清阳性检出率和重复稳定性方面均显著优于ELISA法,且能准确的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早期发现病情,及时控制传染源,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为患
90者改善病情赢得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1] 郑怀竞,韩松.临床检验ELISA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4.
[2] 朱平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初步评价[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4(1):l6.
[3] 陈慧英,张锦锋,岑小鹏,等.ELISA检测乙型肝炎HBsAg室内质控血清的试剂和使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4):203-205.
[4] 鲍俊杰,杨红玲,郭彩娇,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广州地区儿童HBsAb结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19):44-46.
[5] Mendy ME,Fortuin M,Jack AD,et a1.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relation to dura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age[J].Br J Biomed Sci,1999,56(1):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