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成长

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成长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0年12月 第27卷第4期(总第74期)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vl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Dec.2010 Vo1.27 No.4(Sum.No.74) 【教育研究】 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成长 樊利梅 (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山西吕梁033000) 摘要: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本文通过家庭 教育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各种行为 及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行为;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10)04—0029—02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及成长,特别对 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 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一直存在,并 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要比 学校教育还要深远。 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 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 3.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 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 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就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 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 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在 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 一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 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 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 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家庭教育的类型 、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 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也是家长根据自 1.专制型。专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 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 言等影响行为和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 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具有很明显的启蒙 性、长期性、全面性等特点。 1.启蒙性。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 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 脾气,如果开始引导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 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 己,孩子的自由是有限的,父母希望他们按照自己为 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他们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是不平等的,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因此两代人 之问很难沟通。 2.民主型。民主型家庭中,家长是孩子的朋友。 民主型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对孩子的行为 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 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 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 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 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 2.长期性。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 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 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虽然和家 一3.溺爱型。溺爱型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常常无 原则的满足,他们在家中包揽了子女的各种生活琐 收稿日期:2010—09一l0 作者简介:樊利梅,女,山西临县人,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教师。 29 事,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丁点的委屈。父母的这种 溺爱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 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 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 4.忽视冷漠型。忽视冷漠型的家长教育目的不 明确,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冷淡,漠不关心。必然导致 孩子放任自流、不学无术。 三、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1.专制、独裁易造成幼儿社会性差攻击性强 有的家长对幼儿管得太严厉,对孩子胆小过分 斥责,并强迫他们做自己害怕的事情;有的家长喜欢 用大发雷霆的方式来震住孩子,这样让他们觉得自 己一无是处,很自卑。长期处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 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独立性较差,不敢去面对外 部世界,对外部世界充满戒 t2,。受到这种方式教育 的孩子一部分表现为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和他 人交往,孤独自卑。另一部分表现为对外部世界充 满恐惧和戒心,对人冷酷无情,反抗性强。 2.民主的教育方式易造成幼儿的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一种出于自愿的有利于他人的亲社 会行为,如助人、谦让、分享、抚慰、仗义等。这些行 为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替他人着想”,使别人获 得了利益和方便。民主型的家庭中家长尊重子女, 信赖子女,和子女地位平等,这种家庭中的孩子能感 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由于民主型家庭的父母不溺爱子女,尊重子女 的同时也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让子女从小就在 “替家庭中的他人着想”的行为中实践利他行为、体 验利他行为、培养利他行为。 3.溺爱型教育方式使孩子行为具有攻击性 事实上,攻击并不能够保证幼儿将来“不会被 欺负”。因为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 危害,而且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较多的来自 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大量研究表 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 多数同龄小朋友会对其持拒绝态度,而且由于攻击 者常常惹是生非,影响正常的幼儿园或者学校的学 习秩序,因此他们也不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 可想而知,幼儿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他 的性格发展必然会受到极大限制。 4.忽视冷漠型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忽冷忽热,也会造成幼儿性格的不 稳定。高拒绝性的父母通常忽视TJL童的心理需求 或身体不适,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是一味拒 30 绝,从而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引发其种种不良 行为,如报复、攻击行为和摔打东西以发泄怒气的粗 暴行为等。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极易产生 对他人和社会的敌对、愤恨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 绪往往成为引发少年儿童的问题行为甚至犯罪行为 的导火索。 父母的拒绝、冷漠使父母对儿童缺乏积极的强 化作用,因此在控制儿童的消极情绪、问题行为方 面,父母的管教常常难以奏效。相反,她们常常忽视 孩子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把一些中性的行为看作 是反社会行为,单纯依赖压制性策略(如打骂、惩罚 等)来对待察觉到的不恰当行为。这些过多的消极 对待使儿童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表现出敌意性归 因偏差,进而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 四、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 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 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 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 对待。 2.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不少家长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 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幼儿教育主要 是幼儿园的任务。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 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学习有关幼 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 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合力,使幼儿受到 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 3.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 具体问题 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 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 合理的教育方法。例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 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更不能压制幼 儿提问的积极性。实际上,正是那些爱发问、好探索 的幼儿,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 雏苗。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亲的态度、做法 应一致,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 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 4.美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来到世界上,首 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下转第64页) 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目标结构的改 革,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 负,以“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从而 同时也兼顾对个人表现的评价,对在合作学习中表 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个人的能力发 展对小组成绩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教师正视学生 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强调学生对小组的责任感,让学 生意识到个人与组内其他人员之间的得失是息息相 关的,就会自觉地相互帮助、促进发展,从而增进组 内人员的凝聚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程中正确处理 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参考文献: 导致大多数学习“失败者”自信心遭到彻底摧毁的 弊端。合作学习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合作目标”,学 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是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问的竞 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问竞争的格 局。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对象分为小组和个人,无论 是对小组团体评价还是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都 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这 样做一方面能体现个人在小组中的作用,另一方面 也体现团队的功能。对小组整体评价应以小组总体 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 合作精神,有利于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 格局,使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范出版 社,2001. [2]王坦.合作学习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1997(2). [3]裴娣娜.基于现代教学观的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J].教育研究与发展,2008(6). [4]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 研.1999(12). (上接第30页) 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 会给幼儿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 生影响。要教育好幼儿,父母要严于律己。时时、处 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 合作的情况,应给予机会。但假如真的重犯,必须依 照当初的警告或孩子答允的承诺而作出惩罚。否 则,孩子就会有恃无恐,看穿父母的弱点而加以控 制。不要使用物质刺激和欺骗的手段,处罚应建立 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 劳动、和社会等方面用自己的模仿行为去影响、感染 幼儿,以道德榜样引导幼儿,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 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5.教育幼儿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总之,不同类型家庭的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儿童 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的影响。父 母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健 幼儿都有上进心,当他们由于合作而得到家长 的肯定、赞扬时,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心理上得到满 足,精神上得到鼓励。从而增强自尊、自信和上进 心,并产生与家长再合作的欲望。对于初次出现不 康成长的责任人。因此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教 育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创造民主、和 谐、平等、融洽的家庭气氛,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