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作者:彭同盟

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11期

摘 要:林下经济作为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不仅极大地开拓了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物理空间,促进产业发展与转型,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经济林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本文将从多层面综合叙述林下经济与经济林发展中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综合利用等多形式的经济林产业类型,对今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林;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经济林产业;发展分析

经济林产业依托于林业资源,辅助于科技,能充分利用经济林发展中的生物条件和环境条件,通过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等的生产模式,合理利用资源,构建稳定生态系统、增加经济林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能有效实现增收,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林下经济与经济林发展的特点

林下经济能有效提高林业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整个经济林生态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转,它不仅仅是林业与农业的简单结合。其特点包括:

1.生态模式立体性。生态模式立体性指的是,在林下经济产业系统中,自下而上分别是地面食用的菌菇类、家禽家畜类、经济作物类、林木、以及其它的生物资源。

2.林下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林下经济产业作为一种复合型的产业结构,结合了农业、牧业、林业等多条产业链,能实现经济林产业的共同高效发展。

3.林下经济产业管理服务具有广泛性。林下经济包含了林业、牧业、农业等多个产业,在管理方面也就涉及到多个相关的管理部门。

综合而言,相比于传统农业,经济林产业中的林下经济会更加具有经济和生态方面的优势性,在促进经济林地区形成稳定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林下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经济林地区的资源循环,保证农民增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1.经营模式问题。目前我国经济林产业较发达的地区,林下经济都是比较分散的,农户以自家林地进行小规模的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没有国家有关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也很难大规模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目前对于经济林相关资源的开发还处在上升阶段,林下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既没有较为科学的管理方式,也没有合理的林下经济经营方式,民户在进行小规模的林下经济尝试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误区,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过度使用土地资源,使得生态得不到休整,部分资源渐渐取向枯竭。

3.经济林区的物种结构不合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林产业中,林木物种结构多为大路水果,各种低质、低产和低效的经济林面积占到总经济林面积的50%以上,优质、优产的新型经济林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0%。全国经济林产业总体上是高效林少,低效林多,优质新品少、大路品种多的状况。

4.经济林产业中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制约。经济林产业区的农民承包土地,想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却困于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国家政府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落实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改革的配套政策,加大资金保险支持,建立起经济林产业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现代管理制度。此外,还应建立起合理规范的流转措施,保证农民权益的最大化,通过成立农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引导农户走上合作经营的道路。最后,社会还应加强对于经济林产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整体水平,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的相关技术问题。 三、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 1.林下种植模式

(1)林菌林菇模式。林下光照低、氧气足,且土壤潮湿,营养丰富,在密闭的经济林土地上可以种植一些可食用或可药用的菌类和菇类。

(2)林药模式。林下土质层厚,土壤潮湿多营养,且生物种类丰富,有利用种植一些喜阴的药材,如金银花、白芍等。

(3)林菜模式。蔬菜也有不同的喜光程度,可根据季节性变化以及光照变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充分利用好林下的土地资源。

(4)林油模式。产油作物属于浅根植物,不会和林木争营养整水分,又具有固氮根瘤菌,覆盖林下地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又能防止水土流失。

(5)林粮模式。我们日常所食用的一些农作物,如豌豆、绿豆等也都可以在林下种植,提高农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2.林下养殖模式

(1)林畜模式。当经济林成长到一定的年限之后,可以在林下适度的进行放养家畜家禽,如猪、羊、鸡等,在林木边缘设上栅栏即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林蜂模式。在较为开阔向阳背风的经济林地区,可以根据周围的蜜源植物多少,适当的养殖蜜蜂,发展林下养蜂产业。 四、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1.逐步引导林下经济向着企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林发展不可能完全按照国外的模式来经营,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吸取外国有关方面的发展经营经验,逐步引导我国经济林产业向着规模化和企业化的方向经营。例如,可以采用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关系,既能保证农户的相关产物有所销路,维持稳定收入,也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符合质量标准的无公害产品原料。

2.品种区域化与适地适树问题。树木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在经济林地区种植树木,需要考虑树种的适生范围和生态幅关。目前我国经济林广泛种植的都是宽生态幅的物种,例如银杏、桃、板栗等,这些物种的成活率高,区域间引种成功性大。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生存的合适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条件,当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时候,生产成本自然降低,并且能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在经济林的林下经济产业早期规划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相关的因素,在自身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充分考虑后期的加工以及市场。

3.提高经济林产品的处理水平。经济林地区的树种一般都是在完熟时达到最优品质,不能过早或过晚采收。但是由于运输的需要,很多时候果品采摘下来时最佳的食用品质并不能保持,会在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发生霉变等,缩短了储存寿命,影响其品质。因此,必须要加强果品的后续处理水平,研制采收工具,首先减少因为采摘的不当所造成的果品机械系损伤,此外,也应该针对不同品质制定不同的级别,优质优价,保证质量,也能增强果农的质量意识。 五、结语

在经济林产业发展过程中,林下经济作为重要的新型林业发展形势,投入少、易操作、潜力大、见效快,能有效开发出经济林的附加价值,为农民的增收提供新渠道,促进我国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壮大与升级转型,对维护和巩固我国生态建设的良好成果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各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面临不少问题,国家政府应加大对于相关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实现产业的发展,保证农民增收和农村相关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军,石斌,谭晓风.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J].经济林研究,2015,33(02):163-166+171.

[2]张云翔.林下经济产业现状与发展重点[J].南方农业,2014,8(12):84-86+8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徐湘江,薛秋生,李宏秋.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林副特产,2013(03):102-105.

[4]王云生,王翔.林下经济产业发展[J].北京农业,2013,(08):2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