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优质化发展战略 以强化标准体系与质量 监测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 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 之路,也是市场发展的趋势 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 茶叶、有机茶要从源头抓起,通过标准的制订、实施, 抓好标准的示范与培训,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把安全 生产变为生产者、经营者的自觉行为。通过开展茶叶 当前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茶叶产业、茶 叶企业要提高竞争力须培育出有特色、知名度高的品 牌在这个方面我县茶叶龙头企业——凤山茶叶有限 公司已给我们作出了榜样,该企业生产的“龙星 牌 系列茶,已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 称号 今后将继 续引导其他茶叶企业,培育自己品牌 扩大品牌影响, 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在营销观念上,应与时俱进, 改变过去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而是要主动 出击,做到 酒香也要吆喝” 加大力度宣传自己,树 立品牌形象.积极参加茶文化、茶会展等各种茶文化 质量检测工作,积极推进和规范无公害、绿色食品茶 叶生产。在这个方面我县茶叶龙头企业——凤山茶叶 有限公司做得很好,该企业生产的“龙星”牌绿茶、乌 龙茶 已获得有机茶认证。 宣传活动,树立自己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拓宽茶 叶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 提高市场竞争力 4、坚持品牌战略,加强茶叶宣传力度 潮安县祭叶产业的观状 及发展思路 【许建满、杨带荣 潮安县农业局】 茶叶产业是潮安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也是我县农 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全县共有1O个生产茶叶的镇、场. 业生产中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 为充分发挥茶区优势、 打响“中国乌龙茶之乡”的区域品牌 做大做强茶产 业,不断发展壮大茶经济.现就我县茶叶产业的现状、 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其中凤凰、铁铺两个镇为茶叶生产专业镇 2005年全 县茶Di-f*植面积65694亩.产量4854.3吨 产值1.94 亿元 其中凤凰镇茶叶种植面积5万亩 占全县种植面 积的76% 产量2550吨,占全县总产量的53% 铁铺 镇茶叶种植面积7500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1%.产 量1426吨.占全县总产量的29% 全县茶叶品种以白叶单丛为主,其中白叶单丛面积 、我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和优势 (一)茶叶产业的现状 潮安县凤凰镇是中国乌龙茶之乡 我县也是全国 4 东蒹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1757亩,占全县茶叶总面积的48%,高香型茶叶面积28470 亩,占全县茶叶总面积的43%,其它品种面积5467亩。2004 年老茶园退化面积10020亩。 茶叶产品销售方面以内销为主,近几年中高档产品在国 内供不应求。 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公司。鹏龙茶叶公司则注重与高 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注重生产基地建设,从事有机茶生产, 2004年出口茶叶i00吨。翼龙茶叶公司则注重茶叶深加工产 品的研发,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增加茶 叶产品的科技含量,解决了部分低档茶叶销售的后顾之忧。 二是加工企业开始意识到基地的重要性,加强了基地建设。 (二)茶叶产业的优势 1、茶叶栽培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我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潮州府志》记载,凤凰镇 茶叶栽培已有900多年历史,目前,凤凰镇保存200年以上 宏伟集团公司创办的宏发庄园总面积4500亩,通过创办无 公害有机茶园带动9个自然村,3500户茶农开展科技种茶。 潮安县凤凰镇鹏龙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凤凰单丛有机茶生产 基地建设在凤凰山海拔600米以上的茶园,总面积410亩, 的古老茶树3700多株,其中一株“宋茶”已有600多年树龄, 这些古茶树是世界罕见的优稀茶树资源。凤凰茶品种类型很 多,现有80多个品种。这些保存完好的老茶医的存在,成为 我县茶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茶树品种为凤凰桂花香单丛、凤凰黄枝香单丛、凤凰芝兰香 单丛等高香型品种,生产基地周边植被茂盛,土层深厚,空 气清新,土、水、气不受污染,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生产基 2、优越的自然条件,打造良好的品牌。 我县的茶区多处于高山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 夜温差大,是绿色产品的理想生产基地,所产荟叶具有香浓、 地多年来实行不施化学肥料、不使用化学农药的做法,采用 压草、施用饼肥、建沼气池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实施茶树 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措施,严格控制茶叶农残关。2004年该公 味纯、耐泡、无污染的内在品质,在历届国内国际茶叶评比 中屡获殊荣。至2000年获得国家级以上荣誉43项,省级24 项。2005年在省第六届名优茶质量竞赛中,:朝安县共有45 个名茶获奖。1991年我县的凤凰单丛茶首次获得农业部“绿 色食品”认证。2003年以来,茶叶及其深加工产品通过13 项认证,其中:有机茶4项;绿色食品M级2项,A级1项; 司的天韵牌单丛茶获有机茶认证。 二、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1、茶叶品种结构不合理,良种化程度不高。 我县的茶叶品种以白叶单丛为主,约占种植面积4鼢,高 香型无性系良种只占种植面积的43%。由于茶叶品种单一,在 生产上劳力错不开,且白叶单丛逐渐不适合人们的需求,价 格不断下跌。品种结构不合理无疑制约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2、名优产品开发滞后 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项;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3项。2005 年l1月,潮安县茶获2005年度“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 称号。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优质的茶叶内在品质,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增加,茶叶市场 需求呈现出新的趋势。首先,茶叶消费将从大宗茶为主向名 优茶、名牌茶为主,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低层次的饮用需求, 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不仅注重茶叶的质量,而且 同构筑了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3、茶叶产业前景好,市场发展空间大。 2002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一批科学家赴各地茶场调研, 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外市场正在升温的是广东潮州凤凰宋种乌 龙单丛茶,于是决定将潮安凤凰镇作为无公害乌龙茶全国唯 也注重茶叶的品牌、包装。凤凰单丛茶特别是名优茶的消费 呈不断增长之势。而我县的茶叶制成品中,优质茶却不到 10%,造成优质茶供不应求,价格一路攀升,而占90%产量 的中低档茶价格一路下跌,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各类企业的 产品基本上以大袋包装为主,少有细致的小盒包装,而且缺 乏对本产品的系统详细介绍。 3、茶农观念陈旧,生产设备落后。 部分茶农生产观念落后,重量轻质,滥施农药、化肥, 造成茶叶农药含量超标。有的农民为追求短期利益,长期使 用生长激素九二零,打破了茶叶原来的生产周期,使茶叶品 示范基地。目前,我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 到340克,远 远低于世界500克的人均年消费量,另外,全球约有160个 国家有茶叶消费习惯,世界乌龙茶贸易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可见,茶叶特别是乌龙单丛茶潜在的国际国内市场巨大。 4、茶叶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一是涌现一批实力雄厚的茶叶龙头企业 如宏伟集团有 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茶叶种苗繁殖、种植生产、加工制作、科 研推广与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南馥茶叶公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质下降,造成了恶性循环。我县除了几家龙头企业外, 同的内在品质,共同构成潮安茶业完整的产业群体,应 该通过充分整合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因此, 发展潮安茶叶产业,必须按照产业化的要求,进一步 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潮安茶 叶的声誉,走“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 绝大多数的茶农采用自种、自采、自制、自销经营方 式,普遍存在手工或半机械加工方式,没有统一的制 作工艺,大多数茶农凭自己的经验制茶,使茶叶质量 多种多样,市场价格差距大。且有的产茶镇劳力流失 严重,如赤凤镇三分之一以上的劳力流失到外地打工, 而流失人口大部分属农户的主要劳力,在农村种茶制 化、经营产业化”的路子,才能实现潮安茶叶产业的 发展壮大。 茶的劳力资源日趋减少,造成很多茶园长期失管,无 法开展茶叶产业的规模化栽培,茶叶采摘制作缺乏充 足人力。赤凤镇共有茶园1217亩,年产量只有56吨。 1、品种良种化 加快我县茶树良种化建设,大力推广无性系高香 型茶树良种。良种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提 且由于茶叶加工机械与燃料动力的涨价,购置发电机、 高茶树良种化水平,是实现茶叶产业升级,提高产品 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中高档乌龙茶继续畅 销,而国内乌龙茶产区可用作新发展茶园的面积不多。 虽然我县几年来持续干旱,茶叶产量略有下降,但茶 叶总产值却不断提高。因此,我县要稳步扩大茶树种 增加采茶雇工费等因素,导致茶叶成本上升,部分茶 ④⑥ ④④ 叶生产经济效益降低。 4、没有一个较大影响力的品牌 蠢 ’虽然我县众多茶叶生产企业开发形成了-- ̄LL名优 新品种,有的还开发出了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但至今 仍无一个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的品牌。究其原因,一 植面积,采取高接换种方式逐步淘汰低产低质茶园,发 展品质优良的十大香型茶园,扩大中高档品种的种植 面积。要以凤凰名茶资源园为核心,繁育黄枝香、桂 花香、玉兰香、肉桂香等十大香型的凤凰单丛茶系列 品种的无性系良种茶苗。在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的同 产 业 是名牌产品生产量小,销量少,一般仅为几十斤,或 几百斤,仅仅停留在“礼品茶”、“参评茶”的规模,对 消费者的影响极为有限。二是企业注重创品牌而不注 重保品牌。企业创出品牌后,既不注意其大力宣传,也 不注意保持应有的质量。三是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 }论 坛 户・《_邑, 时,要注意本地有性系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进行有 效的挖掘和选育,充分发挥我县的茶树资源优势,筛 选、分离、鉴定、繁育更多名优稀有的茶树新品种,使 我县茶叶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产标准化 标准化生产,发展有机茶生产,要加强对农民的 仓 l 一『 成地区特色的区域品牌。目前全县大小的茶叶生产厂 家,生产销售规模差异很大,各有自己的牌子,五花 八门,质量混杂,消费者难以辩认 5、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 在现阶段,我县有茶叶加工企业几十家,骨干企 业6家,但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龙头企业,这 些企业生产规模不大,技术力量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培训,严格遵循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Di->>(NT/ T5017—2001)要求,按照 凤凰单丛茶综合标准 组织 生产,严格控制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 量。要建立健全茶叶生产技术推广队伍,建立健全茶 叶质量监督机制。 生产标准化要狠抓基地建设。茶叶基地建设要科 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在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 加工设备落后,品种结构单一,对茶农的带动力不强。 三、做大做强我县茶叶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虽然茶叶的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但要做大做强 茶叶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近年 来茶叶进口国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对茶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同行业的竞争也 将十分激烈。潮安县茶业的发展不仅要面对内部的相 各地宜茶区域、宜茶品种作出具体规划,明确划分高 山茶、中山茶、低山茶、老品种、新品种、有性系与 无性系的种植范围,促进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合理 搭配。要突出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对现有老茶园要 制定分次分批进行良种化改造的规划。龙头企业应在 互竞争,和省内的竞争,更要面对国内众多企业甚至 国外企业的竞争。产区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基本相 荣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此基础上,制定出茶叶基地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把基地建 解决。同时要加大对名牌茶叶的原产地域保护力度,用法律 设计划和措施落实到村、组和农户,与农户签订稳定的生产 合同,对种苗选定、栽培、施肥、病虫防治、鲜叶采摘等及 时给予技术指导,对原料收购、产品初加工和衣户收益给予 最大程度的保证,坚持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以促进基地建 .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使品牌茶叶得到健康发展。 4、经营产业化 产业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因此.扶植一批经济 实力强、经营理念先进、市场营销好的龙头企业,集中力量 扶持其做大做强,通过它对辖区内茶叶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 利用,将潮安原有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有机联结起来,形成 设的全面发展。 标准化生产要搞好试验示范。以凤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为示范点,在各生产片区建立一个或几个试验示范点。试验 示范点要以推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提高茶叶质量、增加 茶农收益为目标,要按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产 品标准体系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并指导农户严格按规程操 条产业链,以尽快实现生产组织形式的更新升级,同时也 带领茶业更好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要提高龙头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农户带 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 主攻名优荼、特色茶,有条件的企业,应逐步向茶叶深加工 产品市场进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变季节性生产 作,这是提高茶叶品质、塑造茶叶品牌形象的重要保证。 标准化生产要多渠道解决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首 先是龙头企业要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为茶农提供一定的 为均衡性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茶农经济效益.增强茶农 种茶积极性。 抵垫资金或向农户垫付部分种苗、肥料、药物等费用,与茶 农建立稳定长期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保护价收购,按质论 价,全面调动茶农的种植积极性。其次,要充分利用政策, 企业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狠抓从茶叶基地建设、原料 收购到初加工、精加工、检测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积极引 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改造传统落后的加工工具,实行机械 化生产,下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所创名牌能够保持长 久的声誉。 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农业产业化等项目和资金进 行捆绑使用,帮助基地搞好道路、水系建设,改良土壤,对 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等。财政也应从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 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奖励有突吕贡献的单位 和个人。 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培育专业营销队伍,不断拓展产 品销售市场。在稳定市内市场的同时,开拓省内和国内市场, 3、产品品牌化 争取打入国际市场。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仓储配送中心, 发展各类专营店、代销店、连锁店,积极采用超市、连锁、 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不断拓展市场渠道: 要把茶文化渗透到茶叶产业中去。凤凰是中国乌龙茶之 乡,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弘扬茶文化,有利于刺激名牌 产品在市场上的活力和“升温”,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茶文 化节和名茶评比会,以“节”兴茶。将旅游与品茶结合起来. 拉动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企业应共同努力, 今后茶叶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质量、价格的竞争,更 主要的是品牌的竞争。但一个品牌无论其声名如何显赫,若 没有一定的产量和规模,就很难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 要创新茶叶发展理念,推出卜2个知名度高、前途好的品牌 作为县市茶叶的首选品牌,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在全县茶 叶产业中龙头品牌的作用。品牌确定后,可将品牌扩散到全 县的主要产区,使各地都围绕这个品牌建立生 立基地,使这 个品牌成为潮安名茶的公共品牌。 精心策划,推出一批“茶文化”、“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 “茶叶精品拍卖”等文化旅游项目和设施,将茶业与文化、旅 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我县茶业经济的发展。 要实施我县的品牌化生产,必须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 自律、服务、协调等功能,按“行业协会+企业+农户”等 方式指导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对品牌 要实行严格的统一宣传、统一质量检验、统一包装设计进行 管理,并实行市场准入,对不符合品牌要求的产品,取消其 以该品牌进入市场的资格。对因生产环境差异而形成茶叶品 质的不同,可以采用在同一品牌下分设不同等级的办法予以 5、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为茶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我县茶业有优势、有基础,对山区生态平衡和农民增收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切实提高对发展茶叶产业化的认 西+z暑 识,经常研究和协调解决产业化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帮助和≤ 奢 支持龙头企业及基地的发展,支持做大做强知名品牌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制定和落实好茶叶产业化的促进政策,政府应加大 自我服务、自主经营、白求发展的能力。 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财政部门应安排一定数量的专 项资金,支持农民购置先进生产机械进行技术改造、老 茶园改良、新茶园建设及各种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 范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工商部门 要对茶叶经营企业进行清理,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 品进行有力查处。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茶叶质量标准 的监督管理,对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产品进行 及时鉴定和认证.对未经检验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 品给予及时处理,同时加大对市场销售的各类茶叶的 质量监督和有效查处,保护和支持茶叶的正常经营,共 同为我县茶叶产业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要建立健全茶叶生产服务体系,为茶农提供有效 的社会化服务。引导茶叶加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引 导茶农建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充分发挥这些中介组织, 在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茶业自我管理、 【钟永辉 梅县农业局、梁宇杨/梅江区西郊农业站、李立方,/梅县西阳农业站、 候春红 梅江区三角农业站、黄利敏 /梅县农科所、何方明 /梅县华银茶业有限公司】 梅州地处粤东北,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多山多 耕地少工业不发达是梅州的现状。良好的地理环境、气 候条件和务实的农业工作基础,为晦州农业农村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优势。 梅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其中较有名的阴那山茶、 清凉山茶、西岩山茶、八乡山茶、七目嶂茶等在国内 世纪之后,由于国内茶叶面积的增大,茶品种的增加, 而梅州茶农在销售形势好时只追求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梅州茶叶生产曾一度步入低谷, 产品积压,价格低迷。面对问题,市有关主管部门高度 重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邀请省茶业行业协会 到梅州召开茶业行业发展研讨会,集思广益,共商茶叶 发展大计,逐步形成了抓茶叶质量,抓有机茶、无公害 外享有声誉,有名茶之称,畅销南洋各地。进入廿一 茶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