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原则中,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 A.罪刑法定 B.罪责刑相适应 C.罪责自负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
2.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几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刑法(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下列哪一种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
A.故意杀人罪 B.爆炸罪 C.强奸罪 D.决水罪
4.犯罪集团是指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其组成人数必须是( )
A.三人以上 B.五人以上 C.九人以上 D.十一人以上
5.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一般是( ) A.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B.一年以上三年以下
C.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 D.三个月以上一年半以下
6.医生甲酒后给病人乙动手术,因酒后判断力减弱导致手术时下刀不准,致乙心脏破裂死亡,甲对自己的行为( )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不应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处罚
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7.张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于2001年9月7日考验期满,其所在服刑的监狱于当日报送了将张某的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两天后即9月9日,张某因同监舍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打聋了。对张某应该( ) A.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 B.以无期徒刑和故意伤害罪判决的刑罚数罪并罚 C.报请最高人民核准执行死刑 D.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核准执行死刑
8.以下因素中,与刑事责任能力无关的因素是( ) A.性精神病 B.处于发病时的间歇性精神病 C.年仅12岁 D.高度近视
9.宋某犯盗伐林木罪被机关侦查逮捕,在关押期间,宋某又交代了机关还未掌握的另一起盗伐林木罪案。宋某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 A.是自首
B.是特别自首 C.是立功 D.不是特别自首
10.被告孙某因犯走私罪、招摇撞骗罪、传播淫秽物品罪三罪而被逮捕,经过审理,分别判处走私罪15年有期徒刑,招摇撞骗罪6年有期徒刑,传播淫秽物品罪2年有期徒刑。根据刑法规定,对孙某数罪并罚应该适用的刑罚幅度是( )
A.应在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B.应在15年以上23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C.应在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D.应合并执行23年有期徒刑
11.某医院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防止其哭闹,而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将婴儿头部盖住。半小时后该婴儿因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在主观上成立何种罪过?
A.间接故障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直接故意
12.某村居住有相互毗连的20家农户,某日因电线漏电失火,导致居住于最东头的甲家首先被烧着。为了防止火势蔓延到自家,居住在该村最西头乙召集全家及邻居共三户约10余口人,共拆毁农户房屋14家,火势被控制,乙家及其邻居得以保全。被拆毁的14家的财产价值共30余万元人民币,而保全的农户的财产价值共16余万元人民币。乙的行为。( ) A.是避险过当,但是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B.是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是避险过当,应负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刑事责任 D.是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13.某中级人民法官张某,在审理被告人李某的串通投标罪一案中接受李某贿赂的人民币20万元,在明知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而故意判决其无罪。对张某的行为应以( ) A.受贿罪定罪处罚 B.受贿罪和徇私枉法罪两罪并罚 C.询私枉法罪
D.依照受贿罪和徇私枉法罪两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4.某国有企业甲因经营不善,拖欠某外地企业的货物款项数万元。为了偿还货款,甲企业老总及其他各负责人遂召集职工授意他们偷窃邻近一私营电器企业乙的空调,并策划偷窃后将空调抵消拖欠的货款。当日晚,该企业的职工按计划进入乙企业仓库行窃,盗得空调800余台。一周后案发。对甲企业的盗窃行为应该( )
A.不构成犯罪,因为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盗窃罪的主体 B.直接以单位盗窃罪定罪量刑
C.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对甲企业则不追究刑事责任
D.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并对甲企业以个人盗窃罪的共犯论处
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行贿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具备( ) A.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B.谋取利益的目的
C.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D.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16.某甲曾借给某乙5万元人民币经营汽车橡胶轮胎,约定1年后还款。1年后,乙因经营不善而致血本无归。在乙恳求下,甲答应将还款期限后延1年。又1年满后,乙仍无还款能力。甲为了要回乙欠自己的借款,于某日将乙的独子丙绑架,并电告乙拿5万元人民币才放人。乙报案,至甲被抓获时,丙在甲处被关押两天。甲的行为( ) A.构成绑架勒索罪 B.构成敲诈勒索罪 C.构成非法拘禁罪 D.不构成犯罪
17.甲欠乙8000元人民币,经乙多次催要后,甲提出用其购得的1.2万元假人民币偿还,乙表示同意收下。甲、乙行为的性质( ) A.甲、乙的行为均构成非法持有假币罪
B.甲的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乙的行为构成购买假币罪
C.甲的行为构成出售、购买假币罪,乙的行为构成购买假币罪 D.甲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乙的行为构成窝藏赃物罪
18.甲男与乙女某日中午公然在某市公园内脱光衣服,赤身裸体奔跑,众游客哗然,纷纷逃离公园。甲与乙的行为构成( ) A.寻衅滋事罪
B.聚众淫乱罪 C.组织淫秽表演罪 E.不构成犯罪
19.某甲与某乙在火车上相识,甲在谈话中得知乙随身携带着大量现金。下车后,甲假意盛情邀请乙到车站旁边的餐馆吃饭饮酒,并表示要与乙长期交朋友。乙很高兴,应允了甲的请求。甲不停劝乙饮酒,致乙喝醉。甲趁机拿走了乙随身携带的皮包,甲打开后发现内有现金3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抢夺罪 C.诈骗罪 D.抢劫罪
20.甲系某机关,依法配备有支。某日,甲的好友乙向甲借使用,甲碍于情面,将借给乙使用了两天。甲的行为构成( ) A.非法出借支罪 B.非法出租支罪 C.玩忽职守罪 D.不构成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刑罚方法中,属于主刑刑种的有( )
A.管制 B.死刑 C.罚金 D.拘役
22.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有( )
A.犯罪既遂 B.犯罪阴谋 C.犯罪预备 D.犯罪中止
23.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有( ) A.侮辱罪 B.重婚罪 C.遗弃罪 D.侵占罪
24.以下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犯罪的罪名有( )
A.介绍贿赂罪 B.斡旋受贿罪 C.对单位行贿罪 D.单位受贿罪 25.刑法第34挪用罪中的挪用“归个人使用”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
A.将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B.以个人名义将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D.以所在单位的名义将借给私营企业使用的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并改正。
26.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的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总和。( ) 27.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 28.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29.罚金是人民判决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
30.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
31.犯罪分子甲在农忙时分,将砒霜和草料搅拌在一起,投放于数家农民饲养的耕牛的食槽中,导致上百头耕牛中毒死亡。对甲的行为应该定故意毁坏 私财物罪。( )
32.犯罪分子汪某盗窃私人小汽车一辆,意欲低价卖给他的一位朋友王某。王某明知是赃车,但为了贪图便宜,仍然买下了该车。汪某构成盗窃罪,王某 不构成犯罪。( )
33.犯罪分子甲走私军火,在海关人员缉私过程中,采用暴力方法予以抗拒。甲的行为既构成走私武器、弹药罪,又构成妨害公务罪,二者属于目的行为和手段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应根据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罪即走私罪处罚。( )
34.强制猥亵妇女并致妇女死亡的,属于结果加重犯。( ) 35.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37.假释的适用条件。
38.受贿罪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异同。 39.合同诈骗罪的成立条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 40.犯罪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1.越野车驾驶员李某因超速驾车行驶,在连撞3根路桩后,将在公路边行走的3位村民撞倒,其中1人当场死亡,2人重伤。肇事后,李某加速逃逸,先后两次被当地群众拦阻,要求查看伤员并送医院医治。恰在此时,周某(越野车车主)开一辆小车途径事故现场,并在李某身边急刹车,李某趁机上车逃逸。2名重
伤人员在2小时后被群众送往医院救治无效死亡。
请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并联系相关司法解释分析本案李某和周某行为的性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