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之我见

来源:意榕旅游网


高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之我见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了高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高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基建投资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一批规模庞大的大学城相继规划建设,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正面临着调整管理模式、优化人员结构和基建规模日益增大的实际困难及矛盾。而这些困难和矛盾一定程度地影响到了工程建设的质量。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命脉,工程建设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川。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其特点是投资大,耗费的人工材料多,一旦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轻则难以满足使用要求,重则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一、高校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 1、特殊性

高校是培养造就各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中心任务是教学和科研,高校的基本建设是为其创造条件。各个高校由于办学历史不同,办学模式和所设专业不同,依据其原先的校园规划和自身制定的发展规划,各个学校对基本建设的要求相互有别,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宿舍等具有不同规模和使用功能,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要求进行不同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

计,强、弱电设计,暖通设计以适应其需要;同时由于目前高校工程建筑设计超前,都强调所建工程要有创新,要特点突出,要与其他高校建筑有别,所以很多项目特殊性强、投资量大,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组织实施困难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高校基建项目管理难度加大; 2、社会性

由于高等教育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高校建筑大都为非生产经营性建筑,建设的目标更多的是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是满足经济效益,对它们的管理也都是由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社会力量协同完成,因此高校的基本建设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规范性

高校基本建设属于建筑业范畴,而工程项目建设又是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每个项目实施的过程都必须遵循国家基本建设工作的各项方针和法律法规。

二、高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工程设计方面的质量管理

工程设计质量是防控工程质量问题的第一道关口。以往的经验表明, 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 极有可能在工程设计中, 给工程建设留下了产生质量问题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 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搬硬套标准定型图集 , 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

2、严格图纸会审制度,进一步完善施工图设计。施工科负责组织在图纸会审前,施工科应提前将其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提交给参加图纸会审的单位或个人,要求他们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并提出修改建议;对不熟悉建筑图纸的使用单位,施工科应派工程技术人员对其图纸及设计文件进行详细讲解。图纸会审采取集中会审方式。为保证会审质量,依具体情况可选择在校外或校内进行。任何工程项目未经图纸会审,不得开工。 3、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

(1)在学院基建处的具体指导下,由工程技术科负责认真选择施工承包商,在委托任务、商讨价格、签订合同时应注意考察其质量能力、信誉、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能力、特别是项目经理、技术总工的经历、经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往工程的质量标准,企业等级,资信及企业形象等。

(2)切实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基建处处长对全校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总责,主管施工的副处长对全校建设项目施工质量负责,施工科长负责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协调,现场管理人员实行项目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每项工程项目施工科都应指派2名现场管理人员(土建、安装各1名),代表基建处对其实施施工管理与协调。另指派预算人员对其投资过程实施管理与监督。所有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其职责范围详见《宝鸡文理学院工程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3)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工序交接“三检”制度。严格执行

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每道工序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互检、专职检并签字送监理,会同甲方、设计、勘察经过现场检查或获取试验报告后签署认可意见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会签制度。钢筋工程、悬挑工程、防水工程、上下水管、暗配电气线路等必须先由施工单位自检、互检、专职检并签字送监理,会同甲方、设计、勘察经过现场检查或获取试验报告后签署认可意见方可覆盖。 (5)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审批管理程序施工单位提出变更必须以书面申请方式,经监理会同甲方、设计审核并就变更造价、工期达成协议后批准实施。由甲方、设计院、监理等提出设计变更经与设计院、监理协商并与施工单位就变更造价、工期达成协议后通知施工单位执行。 (6)工程质量事故严格按程序处理

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后,甲方、监理、设计院、施工单位按照原因分析、责任分析、商定处理措施或方案、处理实施、效果检查的程序进行。并对责任单位或个人按规定进行处罚。

(7)切实把好建筑材料及设备“入口关”。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必须经过基建处和监理公司的认可。未经允许,不得进场;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必须具有三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材质证、生产许可证)。主要材料建筑必须具有国际150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明,其生产厂商应是市场知名品牌;建筑材料进入

施工现场后,必须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8)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严格隐蔽工程验收程序。隐蔽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验收申请报告;由现场管理人员与监理人员一起先行组织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上报工程管理科,由工程管理科长组织相关人员和有关单位进行正式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小组由主管施工的副处长、施工科长、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预算人员组成。参加验收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好验收质量关;未按规定组织验收,不得封闭或进行下一道工序。 4 、搞好技术管理

施工工艺的控制是指对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其中,施工工艺是否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 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可靠也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 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往往是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 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对施工方案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

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制定合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后者包括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流向及劳动组织等。

(3)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

(4)选用和设计保证质量与安全的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 (5)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由于基础设施建筑质量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安全, 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 是百年大计,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自然会成为各有关高职院校面对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谢利中.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质量控制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2] 邹海.高校后勤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3] 张旭辉.高校基建管理模式研究[d]. 天津大学 2008 [4] 王铁军.高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5] 徐小锋.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d]. 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 2009

[6] 陈明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