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深刻
【学习目标】
1、能够探究出事物的原因、结果。
2、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能够变换调整认识生活的角度。
4、能够由此到彼,由事入理认识事物。
【目标定位】准确找出事物的核心要素及其相关延伸。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事物的原因、结果,变换调整认识生活的角度,由此及彼,由事入理的认识事物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分层次问题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黑板 粉笔 教案 学案
1 主备人:刘长明 审核教师:杨刚祥 班级: 姓名: 小组: 任课教师:
真题演练:
一、能够探究出事物的原因、结果。
例文: 《时间》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气就会干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天,基本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就要发霉。是什么原因使米饭变质的呢?是时间。
在绍兴,父母在生下女儿时,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米做的酒。十七八年后,女儿长大了,这些酒就成了嫁女儿婚礼上的佳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女儿红。是什么使米变成佳酿的呢?是时间。
时间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都不是。时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乘法,把原来的数值倍增而已。变坏的米饭,每一天都不断变臭;而开始变醇的美酒,每一天都在增加它的芬芳。
感悟:
文章由结果想到了原因。“米饭变馊变坏”是结果,“时间”是原因;“平凡的米变成芳香甘醇的美酒”是结果,“时间”是原因。作者以生活中两个常见的现象作为例子,强调的是时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乘法,能把原来的数值倍增而已”,即把坏的变得更坏,把好的变得更好。文章的立意从一个简单的生活现象提高到了哲理的高度,显得更加深刻厚重。
二、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例文: 《剥松子》
1 主备人:刘长明 审核教师:杨刚祥 班级: 姓名: 小组: 任课教师:
我从小喜欢吃松子。
小时候总嫌剥松子麻烦,拿着锤子轻轻敲,松子的硬壳毫无反应,用力砸,松子又成了碎片。费了半天劲放到嘴里的松子仁屈指可数,所以,每次放到嘴里的松子总是嚼了又嚼,细细品味,真香!
渐渐地,加工松子的人把松子都敲开了口,制成手剥松子。这样一来,锤子“失业了”,不过一个接一个的松子放到嘴里嚼得不如原来香。因此,只好以数量取胜,一个一个地剥,当手捏疼了,松子仁也堆成一堆,统统放入口里,大嚼特嚼,挺爽。
现在,加工松子的想得更加周到,全部都剥好了,卖整袋的松子仁。手捧一袋松子仁,抓起一把放到嘴里,这哪里还是松子?一点味道也体会不到,没劲。
于是我又为未来的人设想了一下如何吃松子,未来的人用汤匙从一个贴有“松子精”标签的瓶中盛出一匙,用水冲服,松子的营养尽在口中,可他们永远也体味不到松子的香。
我这才发现,松子的香蕴藏在它的硬壳里,不去敲开它,怎么能使香味散发出来呢?
感悟:
这篇文章写的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感受,发现了现象背后的深刻蕴涵,预见到社会发展将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呢?不言而喻,有时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并不能给人带来一种生活的愉悦!有时保持一份原始的纯真,才会享受到愉悦。这种构思是在动态中体现立意的深刻厚重。
三、能够变换调整认识生活的角度。
1 主备人:刘长明 审核教师:杨刚祥 班级: 姓名: 小组: 任课教师:
例文: 《路灯》
它存在,我从未感到它的存在。
它帮助了我,我从未感到它对我的帮助。
当它突然失明,我感到忧闷、恐惧、寂寞,像失落的枯井。
我追忆着它的形象,美丽的光环,站立在风雨中的倩影。
当它重新睁开明莹的眸子,我像走出被黑暗囚固的牢笼,舒心地接受着光对我的亲吻。
此刻,我发现世界上的一起,都在默默地相助,生命在互相关照下生存,事业在互相关照下发展。山崖田埂因为有小草的盘踞而不流逝,沙漠因有驼铃而不寂寞,大地因为流水而不衰老,海河因有帆影而生机勃勃,山林因有鸟鸣而不阴森。世界上最神圣的事业是相助,一切都在相助中走进完美的世界。
感悟:
路灯,按照常规的思路是不管风雨吹打都能坚守岗位,用自己美丽的光环为夜行的人们送来光明,驱散黑暗,是长期默默无闻却能坚守岗位的普通人的象征。但作者却选取了它突然失明的一刻给人带来的忧闷、恐惧、寂寞等情绪变化的角度,联想到了“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默默地相助,生命在相互关照下生存,事业在相互关照下发展”的生活哲理。这个角度是新颖的,立意是深刻的。
四、能够由此到彼,由事入理认识事物。
1 主备人:刘长明 审核教师:杨刚祥 班级: 姓名: 小组: 任课教师:
例文: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
·
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1 主备人:刘长明 审核教师:杨刚祥 班级: 姓名: 小组: 任课教师: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感悟:
对于养鸟这样一个材料,许多人并不陌生,立意时往往会落在鸟的可爱,人与鸟和平共处,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愉悦等等的角度上。你知道冯骥才最后是怎么写自己的感受的吗?“我笔尖一动,留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在作者眼里人与鸟是平等而相对存在的一层关系,你不为它营造良好的值得信赖的氛围,它怎么会信任你呢?人与鸟的关系是这样,那么,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一切事物的关系呢?不言而喻!作者从一件小事出发,把我们带入了一种深邃的哲理境界。
归纳·概括:
一、能够探究出事物的原因、结果。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
1 主备人:刘长明 审核教师:杨刚祥 班级: 姓名: 小组: 任课教师:
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二、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就是最大的鼓励,不能因为一时的差距便否定孩子的天赋与未来,应该抱有宽容的态度。
三、能够变换调整认识生活的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
1 主备人:刘长明 审核教师:杨刚祥 班级: 姓名: 小组: 任课教师:
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四、能够由此到彼,由事入理认识事物。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
1 主备人:刘长明 审核教师:杨刚祥 班级: 姓名: 小组: 任课教师:
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运用·写作:
【题目设计】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记叙文或以论文 (2)立意深刻
【思路点拨】“拥有阳光”,要想文章写得深刻,必须揣摩“阳光”的含义。
例:1、阳光的实写
2、阳光般的爱、温暖
3、阳光般的追求、理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