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高专财务管理教学创新探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高职高专财务管理教学创新探究

作者:王新芳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4期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用人单位输送应用型、操作型以及实践型的专业人才,其教学具有较强的对接性和针对性。财务管理作为会计专业的基本课程,由于其教材内容源于本科院校,因此内容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脱节,教学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制约。因此,如何进行教学创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当前高职高专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1. 教师层面

当前,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且教学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与高职高专的育人方向存在差异,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难以满足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的诉求,所以许多学生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十分不感兴趣。

2. 学生层面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求学精神方面,与本科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财务管理课程知识结构相对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方法不不灵活、态度不端正的情况。同时,学生将财务管理分割为若干单元开展学习,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学习中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讲起课程来也十分困难。

二、财务管理教学创新的相关途径分析

1. 创新育人模式

首先,培养学生抗压能力,高职高专在求学精神、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方面与本科院校存在差距,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稍弱于本科学生,这是客观事实,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抗压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其次,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财务管理课程与我国的会计法规、财务法规、税收法规以及财政法规具有直接关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对财务管理形成系统性以及直观性认识。最后,树立学科概念,财务管理主要目的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价值最大化。教师要以其管理目的为教学基本,引导学生树立学科概念,促使学生懂得如何从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开展学习,处理好财务关系与人际关系。

2. 创新课程特色

创新学科体系,从教材内容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存在内容交叉的情况,在反复的教学中浪费时间和人力。因此,院校要针对会计专业进行学科创新,将财务管理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将存货控制、决策投资以及财务控制等内容纳入到财务管理中,进而突出课堂特色,同时也有利于课程的连贯性。创新教学内容,财务管理作为会计专业的重要课程,高职高专需要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扩大知识经济在教学中的比重,加强资金结构、收益与风险、时间资金价值等概念教学等,通过内容创新加强与职业的衔接。

3. 创新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日常化,教师在开展理论知识传授中,要结合经济生活和生产实际,在具体事例中加深学生对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追求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热情。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关注与公共政策和财经知识相关的微博以及微信公众账号,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引入案例教学法,该方法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直观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深入到当地企业中开展财务调研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引入情境教学法,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拟真的情境,设置后勤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管理层、董事会以及股东会,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情境中完成财务分析、风险评估、账款控制与管理、筹资决策以及证券估价等工作,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4. 创新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院校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对社会实践进行适度的创新。院校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宣传动员工作,促使学生加深对社会实践的理解,自觉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制度和章程,具备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品质。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开展及时沟通,利用社交软件动态关注学生的实践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社会实践中遇见的问题;最后,如果发现学生与用人单位存在矛盾和问题,院校和教师需要及时调节,预防事态进一步扩大。

三、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作为一名财务管理的教师,我们要从方面入手,将财务管理的内容岩碎了、细化了,从里向外逐步讲解,对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教学创新,使学生产生兴趣。所以高职高专需要立足于学科建设和学生发展,对育人模式、课程特色、教学方法以及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创新,进而为我国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