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新概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处理废水、废气 B 治理河流污染物 C 杜绝污染源 D 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2.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水果榨果汁 C 糯米酿甜酒 D 黄豆酿酱油 3.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①试管 ②蒸发皿 ③烧杯 ④集气瓶 ⑤燃烧匙 ⑥量筒
A ③④⑥ B ①③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 硫粉熔化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5.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 用托盘天平称量易潮解的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D 实验中剩余的药品都要放回原试剂瓶
6.用量筒量取一定的液体时,实际量取的液体比读数偏高的是
A 读数时俯视 B 读数时仰视 C 手拿量筒读数 D 视线与液面水平 7.某学生欲称量5.3g氯化钠,他在左边托盘上放了5g砝码,又把游码移到0.3g处,然后在右边托盘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这时托盘上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A 5.3g B 4.7g C 4.0g D 5.6g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9.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封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最难启开的是
A 木炭 B 红磷 C 蜡烛 D 硫磺 10.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导气管从水面下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③④①⑤⑥② B ③④①⑤②⑥ C 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①③⑤⑥②
(注意,第11—15题每小题都有两个正确的答案,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11水通电分解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水通电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12检验一杯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方法是
A 观察颜色及是否清澈透明 B品尝味道
C加肥皂水观察产生泡沫量的多少 D 加热,看是否产生锅垢等白色物质 13下列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并正确的是 A .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C. 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 整个池塘水被污染了, 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 压缩弹簧需要用力, 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14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 用100mL量筒量取15.26mL的稀硫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11.8g的氧化镁 C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1. 8oC D.没有说明药品用量一律取1g 1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 填空 (每空1分) 21分
16 .下列物质:①河水 ②红磷(P )③二氧化硫(SO2) ④空气 ⑤高锰酸钾(KMnO4) ⑥ 双氧水 ⑦冰水混合物 ⑧氯化钾(KCl) ⑨二氧化锰(MnO2) ⑩氧气(O2) 其中属于 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 单质______ 化合物____________ 氧化物 ______
17.将50mL酒精倒入50mL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总体积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100mL 18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那种气体物质,请将物质写在题后空格上。 (1)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
(3)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反应类型:
(1)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2) 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3) 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 (4)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
(5)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 (6)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
三、 分析说明题 (每空1分)7分
20. 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烧的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的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火焰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氮比液氧的沸点__(填“高”或“低”)导致__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2)“过一会儿,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取一块金属钠,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本段叙述,试归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①____ ②____ ③_______④______
四、 实验题(每空1分)24分
22.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1) 写出图中所指的各仪器的名称
a_____ b _____ c _____ d _____ (2) 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采用的是______方法收集氧气,能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检验此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23.右图为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 b ______ (2)指出图中的错误_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经过两次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空气和几种常见的气体的性质归纳在下表中,根据其中有关的数据,结合下图所示的气体收
集方法,按要求回答:
气体 甲烷 二氧化硫 氢气 氨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空气 标准状况下密度(g/L) 0.72 2.86 0.0899 0.77 1.429 1.98 1.293 通况下,1体积水溶解气0.033 40 0.018 680 0.03 0.83 体的体积数
(1).收集氧气可以使用的装置是______ 或______ (2).收集二氧化硫可使用的装置是______ (3)收集甲烷可使用的装置是______ (4)能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是______ (5)只能用装置C收集的气体是______
五、 实验探究(每空2分)18分
25.在一滤纸上滴了A、B、C、D四滴酚酞试液,再将此滤纸条放在试管内,在管口塞一团棉花 用胶头滴管吸取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如右图)
(1)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
一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实验还说明所用的两种试剂中_____________具有挥发性。
26.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
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的保鲜、保质。那么,这时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是氮气,小明猜是二氧化碳。究竟谁正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此气体是二氧化碳还是氮气。
1、假设: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2、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至少两点)
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